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3743030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 18届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六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

2、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其中,“

3、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前者可以孟子“万

4、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先识仁”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

5、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构。(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B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易被混淆。C“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D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的重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

6、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B作者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C作者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D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论的界线。B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

7、”和“仁体”两种特质。C只要关注“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D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关注其它相关理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三 笑 于德北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1993 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他就笑了。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

8、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他翻看地图。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他就步行去了。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他去怡园。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苏州的路少有灰尘。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

9、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他举起相机。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他说:“竹风。”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女孩说:“什么?”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10、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女孩过来给他

11、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12、项是(3分)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5分)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成思危:皓

13、首穷经情满腔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北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岁的成思危随全家到达香港。面对破碎的山河,父亲成舍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之余经常咏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幼年的成思危言传身教。 聪颖好学的少年成思危从小饱读诗书。鲁迅、巴金、茅盾等著名进步作家的经典著作更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里觉慧的形象成为少年成思危的榜样和心中的偶像。他曾写下“不羡纨绔逐声色,敢凭愚顽补苍天”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广州解放后,满怀报国理想的成思危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1951年7月的一天,成思危带着简单的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 成思危到广州以后,进了叶剑英当校长

14、的南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总工会,后又在民船业工作一年。船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深深震撼着成思危年轻的心。他深切感到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祖国是多么重要。结束在民船业的工作后,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学习,后又转到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1960 年,年仅 25 岁的成思危就担任了研究室的副主任,主持研究工作。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元素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刚刚进入科技领域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潜心于对这一新领域的探索之中。他担任过专题组组长等职务,翻译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论著。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

15、,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除了进行硼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思危还主持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还指导了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文革”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成思危被免掉了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从事一般科研工作,还当了几个月的锅炉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日3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文革”结束后,1981年,成思危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管理学。这一年他46岁。一些好朋友劝他:资本主义的管理玩意学了也没用,不如趁着在化工界已有的名气去海外镀个金。成思危却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管理学。 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满头雾水。美国学生用两个小时看完的资料,他得抱着字典花几天功夫。虽然困难重重,成思危还是坚持着。留学第一年他就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