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tang****xu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3KB
约6页
文档ID:163742132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_第1页
1/6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 - a)]平均流失厚度(mm/a )西北黄土 高原区东北黑土区/ 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 陵区/西南 土石山区西北黄土 高原区东北黑土区/ 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 陵区/西南 土石山区微度V 1000V 200v 500VVV轻度1000-2500200-2500500-2500中度2500-5000强度5000-8000极强度8000-15000剧烈>15000>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程度劣地或石质坡地占该地面积%现代沟谷(细 沟,切沟,冲 沟)占该面积%植被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土地生物生)里较侵蚀前下降%轻度V 10V 1070-50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 谷切割深度在1m以下,片蚀及细 沟发育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10-30中度10-3010-3050-30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谷切割深度在1-3m较广泛 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30-50强度法30法30< 30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谷 切割深度3m以上地表切割破碎> 50*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度(%)(非 流沙面积)风蚀厚度(mm/a )侵蚀模数[t/(km 2 - 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v 2v 200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2-10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10-252500-5000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25-505000-8000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V 1020-1008000-15000剧烈大片流动沙丘V 10> 100>15000*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程度风积地表 形态占该 地面积%风蚀地表 形态占该 地面积%植被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土地生物生产量较沙漠化前下降%轻度V 10V 1050-30斑点状流沙或风蚀地2m以下低矮沙丘或 吹扬的灌丛沙堆固定沙丘群中有零星分 布的流沙(风蚀窝)旱作农地表面有风蚀痕迹和粗化地表,局部地段有积沙10-30中度10-3010-3050-302-5m高流动沙丘成片状分布固定沙丘群 中沙丘活化显著旱作农地有明显风蚀洼 地和风蚀残丘广泛分布的粗化砂砾地表30-50强度法30法30< 305m高以上密集的流动沙丘或风蚀地法50*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类型轻度中度强度盐土作物生长情况含盐量(%)稍有抑制中等抑制严重抑制死亡东北0-50cm(SO42-)山东表土层(全盐里)<100cm 土体(全盐量)<华北0-20cm(CL— SO42-)西北0-30cm(SO42-)■-100cm新Im0-30cm(全盐量)-100cm全盐量)石漠化程度评价表等级土壤侵蚀程度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坡度(度)土层厚度(cm)无不明显<10>75<5>25潜在不太明显>5050-70坡耕地:5-8植被覆盖度60%-70%勺坡地:5-25植被覆盖度 45%-60%勺坡地:8-15植被覆盖度30%-50%的坡地:5-8<20轻度较明显>3535-50>15<15中度明显>6520-35>20<10强度强烈>8510-20>25<7极强度极强烈>90<10>35<3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pH降水酸度<强酸性较强酸性弱酸性中性>碱性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值 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 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分级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R值<2525-100100-400400-600>600土壤质地石砾、沙粗砂土、细砂土、 粘土面砂土、壤土砂壤土、粉粘 土、壤粘土砂粉土、粉土地形起伏度(米)0-2020-5051-100101-300>300植被水体、草本沼泽、稻田阔叶林、针叶林、 草甸、灌丛和萌 生矮林稀疏灌木草原、 一年二熟粮作、 一年水旱两熟虎漠、一年 熟粮作无植被分级赋值(C)13579分级标准(SS)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指标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降水Xi地貌X2土壤质地X3 n植被X4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 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 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 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 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敏感性指标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湿润指数>冬春季大于6m/s大风的大数<1515-3030-4545-60>60土壤质地粘质砾质壤质沙质植被覆盖(冬春)茂密适中较少稀疏裸地分级赋值(D)13579分级标准(DS) 临界水位深度地区轻沙壤轻沙壤夹粘质粘质黄淮海平■原-2.4m-1.8m-1.5m东北地区2.0m陕晋黄土高原-3.0m河套地区-3.0m干旱荒漠区-4.5m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 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 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盐渍化敏感性评价7^^敏感性要素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烝发里/降雨里<11-33-1010-15>15地下水矿化度g/l<11-55-1010-25>25地形山区洪积平原、三角洲泛滥冲积平原河谷平原滨海低平原、闭 流盆地分级赋值(S)13579分级标准(YS)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敏感性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喀斯特地形不是是是是是坡度(度)<1515-2525-35>35植被覆盖(%)>7050-7020-30<20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因子贝献率等级权重岩石类型1I A组岩石 n B组岩石10土壤类型1I A组土壤 n B组土壤10植被与土地利用2I针叶林□灌丛、草地、阔叶林、山地植被iii农耕地10水分盈亏量(P-PE)2I >600mm/a n 300~600mm/aIII<300mm/a10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 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 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 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 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 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2、 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3、 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 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 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 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4、 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 (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 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白浆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碱土、棕钙土、灰钙土、淡棕 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干旱盐土、砂姜黑土、草甸黑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生态系统或物种占全省物种数量比率重要性优先生态系统,或物种数量比率 > 30%极重要物种数量比率15--30%中等重要物种数量比率 5 —15%比较重要物种数量比率 < 5%不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国家与省级保护物种重要性国家一级极重要国家二级中等重要其它国家与省级保护物种比较U要无保护物种不重要根据重要保护物种地分布,即评价地区国家与省级保护对象的数量来评价生物多样 性保护重要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类型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城市水源地r极重要极重要「极重要极重要1农灌取水区极重要极重要中等重要不重要洪水调蓄不重要不重要中等重要极重要「注: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 用。

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指标土壤保持敏感性影响水体 J———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1-2级河流及大中城市主要水源水体不重要中等重要极重要极重要极重要3级河流及小城市水源水体不重要较重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