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6652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如何培养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摘要: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睢县潮庄镇一中 王建军新课改下如何培养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睢县潮庄镇一中 王建军一、由教师的“教转向促进学生的“学”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 ,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教 ”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地丧失,老师留作业他就做,老师让解题他就解题,这种以教师“讲” 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所以,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

2、下,就要由“ 以教定学” 转变为 “以学定教”,由以“ 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 “学生为中心 ”。 授受式的学习固然给了学生一些物理概念和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因此而失去了一次次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物理学习都设计成讨论课、实验课,但选一些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还是可行的。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这类过程和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 汽化和液化 ”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准备了酒精、棉球、胶头滴管、玻璃片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活动得到有关蒸发

3、的三要素等物理规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既动脑、动手,又动口(发表结果、分析原因等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多种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和事先充分的准备) 。 教学评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倡导“以学定教” 、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 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教学评价的研究。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而不应该只看老师是怎么讲课的。二、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和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 ”创造条件。新课改要求首先要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

4、位学生,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疑点、悬念、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对实验进行改革和新设计,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力量的源泉。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观察世界,进行创新思维的驱动力。好奇怀疑探索创新,爱因斯坦称:“神圣的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见怪不惊,好奇心逐渐减

5、退,基于此,科学家提出保持“童心” ,即使说像儿童那样一直具有好奇心,具有探索的热情,进而促发创新。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 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多数是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好奇心与创新又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了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和新方法,都是创新。四、教学活动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 重结果、轻过程” 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大

6、弊端。所谓“重结果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而忽略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 ”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本身不是讲出来的、念出来的、看出来的,而是“做” 出来的, “做”就是探究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五、启迪学生创新灵感,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种精神,一种优秀的品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运用,还表现为对知识的处理、改组和迁移。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大小,

7、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创新性思维也是一种思维,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形式。一般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或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它往往由于“不理解最明显的东西” 所引起,并在一般人看不出问题的事物中发觉出重要问题。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 ”因此,新课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 ”。这种思维方式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奇特而美妙的思维方法,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科学上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不乏其例。例如,发明家爱迪生,他在试验电话时,发现传话器的薄

8、膜会随着说话的声音起伏而振动,于是他想,如果把这种振动“倒过来” ,结果会怎样呢?由此他发明了留声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遇到难题,如能有意识地反过来思考,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成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了“伏安法” 测电阻以后,可以提问学生:“能否用其它方法也可以测出导体的电阻?”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以培养发

9、散性思维。六、更新创新教育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勇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

10、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进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建立创新意识。创造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能力之上的,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尤如去建“ 空中楼阁” 。大凡善于

11、创造性思维的人,不仅在思维过程中神情专注投人,易于打破思维定势,思维严密,而且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感知敏锐、记忆广阔。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总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学” 为目的组织教学,重视学生探究和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格局,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培养和发展,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