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63453576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x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Ⅰ(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专题微语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理解必备知识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掌握关键能力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知识储备文言文中的专用词语,理解必备知识,浙江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 一、传记类散文 1.选文特点 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

2、、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2.内容特点 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 (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

3、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作者的直接评价;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3.形式特点 (1)结构 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

4、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来说,人物传记类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哪个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所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2)用语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

5、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二、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是一种借助人、事来表达观点的文体。阅读难度远大于传记类散文。它包括三类:一类是标以“论”“辩”等字眼的纯论述文,如古代的论辩、杂说、奏议等;一类是标以“记”等字眼的议论成分较多的杂记和游记;一类是标以“疏”“序”“书”等字眼、以实用文体形式表现的论述文。 议论性散文一般融记叙性、议论性于一体,或

6、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掌握关键能力,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

7、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二、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

8、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2.阅读步骤 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辨理。 (1)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记中传主的姓名、官职、事迹等情况,议论性散文中还包括表明观点的词语。“可能干

9、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别的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2)跨“难”。对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3)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三、两种文体整体阅读示例 (一)传记类散文 1.阅读要求和步骤 (1)阅读要求 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

10、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

11、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的重点。从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常、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些都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加以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一些对事件的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

12、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2)阅读步骤 同前面阅读步骤大致相同,分为两步: 第一步:粗读整体概览。(粗读正文,浏览文意概括和赏析题) 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2.整体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

13、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

14、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

15、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仁,亦可遂其请也。”(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注束脩(xi):十条干肉,指教师的酬金。辟(b)谷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粮糗(qi):粮食。,第一步:粗读整体概览。(粗读正文、注释,浏览文意概括和赏析题) 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 1.圈点勾画:圈点出有关传主事迹、行为及性格作风方面的词语。,整体阅读,回答问题,810分钟,答案这些词语有:俱隐,以请习为业,危坐,庐于墓侧,表辞恩命;慨然有山林意,性嗜酒,简朴退静,博通今古。,2.明事知人:概括出种放的主要事迹和性格作风。,答案种放早年有退隐山林意,与母俱隐东明峰,享

16、尽隐居乐趣。母去世,“水浆不入口三日”,多次拒绝朝廷要求做官的请求。种放安贫乐道,淡泊宁静;非常孝顺;很有学问。,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亦乐道,薄滋味薄:不看重 B.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 克:能够 C.简朴退静,无谢古人 谢:推辞 D.请加旌贲 旌贲:褒美,带题细读,完成真题,约10分钟,解析谢:逊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B项均是介词,用。 A项介词,和/连词,和。 C项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D项介词,在/介词,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放生性好学,淡泊名利。在父亲去世后,兄长都在谋求仕途,只有种放和母 亲到终南山居住,前来向他求学的人很多。 B.种放生活贫困,但仍自得其乐。隐居期间,他曾经种高粱自己酿酒。每当山洪 暴涨,粮食断绝,他就吃芋头板栗。 C.种放的母亲也乐于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朝廷曾下诏召见种放,恰巧种放生病了, 他的母亲就和他到偏僻之地隐居。 D.种放虽然无意出仕,但颇受朝廷的赏识。当他拒绝接受左司谏、直昭文馆的职 务时,皇上还让他的旧交陈尧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