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会展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33268 上传时间:2017-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会展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会展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会展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会展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展 一、 政策 (1)2015 年 3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推动创新发展展览业。 加快信息化进程。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业的应用。 提升组织化水平。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引导大型骨干展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国际展览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打造具有先进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龙头展览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健

2、全展览产业链。以展览企业为龙头,发展以交通、物流、通信、金融、旅游、餐饮、住宿等为支撑,策划、广告、印刷、设计、安装、租赁、现场服务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展览业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带动各类展览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完善展馆管理运营机制。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原则,推进展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制订公开透明和非歧视的场馆使用规则。鼓励展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提高运营效益。加强全国场馆信息管理,推动馆展互动、信息互通,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率。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展览机构与国际知名的展览业组织、行业协会、展览企业等建立

3、合作机制,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到境内合作办展,提高境内展会的质量和效益。配合实施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及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用好世博会等国际展览平台,培育境外展览项目,改善境外办展结构,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境外参展办展新格局。(2)国家文物局网站 7 月 27 日消息,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 2015 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季活动。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特别是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凡拟在 2015 年 9 月至 11 月期间策划推出的重要展览项目(不包含基本陈列和出入境展览) ,均可参与申报。 二、 市场 1.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商务部 2014 年有关会展行业数据汇总表中的全国会展业的

4、规模、效益、贡献度三部分的不完全统计,亚太会展研究评估中心定向会展城市数据统计,又比对中国贸促会 2014 年 1 月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4)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2014 年 4 月发布的2014 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亚太会展研究院经过 5 个多月调研统计,2014 年全国共举办展览 7851 场,比 2013 年增加 0.5%;展出面积为 10344 万平方米,比 2013 年增长 13.7%;50 人以上专业会议 76.5 万场,比 2013 年增加 5.4%;万人以上节庆活动 6.1 万场,比 2013 年减少 11.6%;出国境展览面积 64.74 万平方米,比 2

5、013 年减少 7.2%;提供社会就业岗位 1960 万人次,比 2013 年增长 0.5%;直接产值 3796 亿人民币,比 2013 年增长 5.8%,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0.67%,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 1.45%,拉动效应 3.4 万亿人民币,比 2013 年增长 6.3%。 从展会的类型分析,经贸类的占 67%,同比 2013 年增加 1%;消费类的 22%,同比 2013 年下降 2%;文化及其它展示类的 11%,同比2013 年增加 1%。从组展商分析,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等占 26%,同比 2013 年下降 3%;民营及其他内资企业占 30%,同比 2013 年上升 4%;

6、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占 5%;行业商( 协)会占 28%,同比 2013 年上升 2%;政府或事业单位占 11%,同比 2013 年下降 3%。 2.展览场馆现状 2014 年全国共举办展会 7851 场,涉及展馆 316 个,可销售面积为 910 万平方米。从数量上看,山东省展馆 34 座,居于首位;广东省展馆 31 座,居于次席; 浙江省、江苏省各有 23座展馆,列第三。 综合来看,除西藏外的 30 个省市中,拥有 10 座以上展馆的省、市14 个,合计 241 座,约占全国展馆总数的 76.3%;拥有 5 座以上展馆的省、市 9 个,合计61 座,约占比为 19.3%;拥有 2 座以上展馆

7、的省、市 5 个,合计 12 座,约占比为 3.8%;拥有1 座展馆的省份 2 个,合计 2 座,约占比为 0.6%。目前,在建展馆的有 9 个省市,辽宁、浙江各有三座展馆在建;安徽、山西各有两座在建 ;上海、河南、江西、四川、西藏自治区各有一座在建。其中,上海、四川两座在建展馆面积较大。 从数量上看,会展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拥有 8 座以上展馆,是国内展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济南、杭州、潍坊、重庆、佛山拥有 5 座及以上展馆,居于第二位;长春、成都、大连、南京、无锡、长沙、哈尔滨、呼和浩特、廊坊、临沂、南宁、宁波、青岛、沈阳、太原、天津等分别拥有 3 座及以上展馆,居于第三位。另外,还有

8、合肥、昆明、海口、郑州等 20 多个城市拥有 2 座展览馆,福州、包头、兰州等 60 多个城市拥有 1 座展馆。 从可销售面积上看,广州展馆室内可销售总面积约为 156 万平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 16%,居于首位;山东省展馆室内可销售面积为 105 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面积的 11%,居于第二位;浙江省展馆室内可销售面积为 99 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面积的 10.4%,居于第三位;江苏省展馆室内可销售面积为 67 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面积的 7%,居于第四位;上海可销售总面积约为 49.5 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面积的 5%,居于第五位;北京可销售总面积约为 41 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

9、面积的为 4.2%,居于第六位。 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中国展馆共举办 7851场展会,总面积约为 10344 万平方米。从展会数量上看,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220 场,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 164 场,位居第二;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133场,位居第三。 从展会总面积看, 2014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总面积约为 649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面积约为 583 万平方米,位居第二; 深圳会展中心总面积约为 281 万平方米,位居第三。 3.会议产业稳中有进 2014 年中国会议产业据不完全统计,50 人以上专业会议已达 76.5 万场,比

10、 2013 年增加 5.4%。仅北京市 2014 年接待会议 26.9 万场,参会人员达 1714.6 万人次,其中国际会议 7000 场,参会人员达 68.3 万人次。据统计分析,商务会议占 65%,社团会议占 27%,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议占 8%。2013 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其中规定切实改进会风,精简会议活动,政府及事业单位召开的会议有所减少,特别是节庆活动,2014 年举办万人以上节庆活动 6.1 万场,比 2013 年下降了 11.6%。据统计分析,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议数量从2013 年的 11%降到 8%。社团会议也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商务会议增加了

11、4%。中国的会议产业不仅是中国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与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它的社会贡献度不可小视。 4.会展搭建规模发展飞速 2001 年会展行业基本上标摊为主,特装很少,而且当时的搭建水平和规模相当于 2014 年的 1/50 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中国展馆共举办 7851 场展会,每场平均特装展台 50 个,平均费用为 15 万计,去年总 588 亿的展台搭建规模。2014 年中国会议产业据不完全统计,50 人以上专业会议已达 76.5 万场,每场花费平均 5 万计算,去年会议搭建费用为 382 亿的规模。 广东省:广东省贸促会日前发布

12、了2014 年广东省展览业发展白皮书 (下称白皮书 ) ,2014 年广东展会数量为 542 个,展出面积约 1717 万平方米,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这是广东省贸促会继 2014 年 6 月发布2013 年广东省展览业发展白皮书后再次发布展览白皮书, 白皮书认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广东省展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深远影响。包括大型展会平稳增长,2014 年全省 10 万平米以上大型品牌展会 31 个;还率先举办“广东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以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组织不断成立并快速壮大;珠海成为新兴展览城市等。 白皮书设置了“广东省组展商发展报告” 、 “广东省展览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报告”和“广东会展人才培养发展报告”三个专题,对广东组展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互联网+展览的运用推广、会展人才的供求现状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