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63158993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语文;创新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哈佛大学博士迈克尔波特也断言:创新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它并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创新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因为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每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充分发挥。尽管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潜能,但很多人只发挥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小时候,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目标的实现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

2、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创境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这一问,顿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也变得更宽阔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

3、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有的说:用木头,因为搬起来方便;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人能上能下。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二、重多向质疑,播创新种子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

4、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就难有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三、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的熏陶,培育创新能力学习的能力也具有普遍联系的特征。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想象,有了创造性的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正确把握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联系,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联,想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指

5、导学生发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对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正确思维方式和习惯,有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四、引导学生想象,扬起自主创新的风帆一位留学生回国后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或许能讲出二十种不同的答案。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同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异向思维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

6、的想象力,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荷花一课教学蜻蜓飞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从我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句时,可设计练习让学生们说说蜻蜓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值得告我呢?;小鱼又做了什么好梦?;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蜻蜓飞过菜园,看见地里蔬菜长的好非常高兴,飞来告诉我。;有的说:蜻蜓飞过校园,听见同学琅琅的读书声高兴极了,飞来告诉我。;有的说:小鱼梦见海底也通火车了,兴奋的游来告诉我。;?同学们踊跃发言,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师不断的优化和调节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破了原有的知识圈,从不同角度、不

7、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表达感情,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扩散。五、要善于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这样文章更有说服力。在理解词语时,提示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在教学文字的神奇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读书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在最后对课文的小结中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内化,并通过自己的笔将内化的东西外显等。创新是新世纪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创新,理论与教学实践像蓝天与白云那样和谐,像水与乳那样交融之时,就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日。参考文献:【1】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147。【2】肖川.教育的视窗岳麓书社,2003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