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86565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和人的身体建构(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与人的身体建构零、成长与身体。灵、肉二元论。身、心二元论。周作人:“人性有灵肉二元,同时并存,永相冲突。肉的一面,是兽性的遗传。灵的一面,是神性的发端。人生的目的,便偏重在发展这神性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是人性。”海的女儿。积极意义,超越物。缺点:1、机械论;2、重灵轻肉,身体的被遮蔽。笛卡尔:思维主体。知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觉悟教育,都无身体。 (三好生: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将身体与思想品德、学习并列,也将思想品德和学习(知识)从“身体”中排斥出去)。重回身体,身心未分化的境域状态。马克思:“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

2、83 页) ;欣赏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透纳画雾伦敦,教会了英国人怎样看雾。莫奈画日出、画池塘。品酒师的味觉;宗教徒的悟;政治家的政治嗅觉;市场调研员的直觉。开车人车人合一的感觉。侦查员的本能反应。梅洛庞蒂:身体格式塔素质教育。一、校园与身体。校园:一个空间,有具体的时空确定性。时空定位。空间定位,空间编码,一提到某地某校,就将其编入某种空间网络之中了。时间定位。故乡是一段岁月,学校、校园对具体的个人来说也是一段岁月。性质定位:相对于工厂、机关、商场、居民点、农庄,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身份、角色定位:学生。定位而未被特化。校园看起来和工厂有些相似,生产人。不同的教室组成一条条生产线,但它是活的。学

3、生、校服、树木、道路、建筑,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有体温,有生命。好的校园自己能说话,能给人意义的指向,一种与儿童、与年轻人的成长相一致的东西。二、教室与身体。学校的主阵地是教室。教室与车间。1、作息时间表。对时间的切分。格式化。规范化。不仅对学生在校时的身体而且对其不在校时的身体都进行了规定。规定是对全体说的,行为被普遍化、标准化。人被植入网络并随网络运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身体姿势,处身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人物事物接触,对人的内心如思想情感等也是一种规定。2、座位表。空间定位。秧田式教室。将人定位与某个很具体的空间。福柯说:“规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给人定位。它是一种反流动技术” (惩罚与规训第

4、 245 页)。对声音传递。回声、光线等都有要求。阶梯教室。对坐姿的要求。换座位。教室中老师与学生的空间关系;空间关系的引申。教室中同学与同学间的空间关系。空间关系的引申。3、功课表。对知识的切分;知识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思想、道德、精神格式化。知识本身的意识形态性学生、教师与学校、教材的关系。人的身、心如何在教室里被规训。三、校园活动与人的身体1、仪式。入队,入团、入党、奖励、表彰;升旗。 今天我是升旗手福柯说:“古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宏伟场面的文明。 使大批的人群能够观看少数对象 ,这是庙宇、剧场和竞技场的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场面宏大,便产生了公共生活的主导地位,热烈的节日以及情感的接近。在

5、这热血沸腾的仪式中,社会找到了新的活力,并在霎那间形成一个统一的伟大实体。 ”巴赫金所说的“大身体” (“集体” 、 “群体”)在此期间,社会力图将其自身及社会的诠释不可阻挡地强加于个人身上。过渡仪式既引起独立意识,而在同时又禁止独立意识。 (巴巴拉梅厄霍夫:过渡仪式:过程与矛盾 。见庆典第 145 页。 (美)维克多特纳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年版)2、体育、文娱活动。集体荣誉感,在精神上将一群人变成一个整体。3、兴趣小组活动。不同个性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自我的一种机遇,但兴趣是被引导被塑造被培养的。4、军训、社会活动。直线加方块,无我,大我。四、规训与解放,融入群体与获得自我。1

6、、格式化就是现实化、客观化。幼儿用在自己身上获得的经验想象他人它物,是一种童话思维,童话思维是一种不符合世界真实的思维,成长需从这种思维中走出来。走入学校将自己植入网络,将自身客观化、现实化,置身网络会发现世界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自己没有特权。人会按真实的现实来调整自己。2、格式化也是网络化。被植入格式就是置身网络。网络的运动是由多种力量促成的,你影响别人别人也影响你。人在网络中被塑造,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3、自我现实化、他者化与世界、他者自我化。大卫勒布雷东说:“活着,就是通过人所代表的象征体系,不断地将世界浓缩并融入自己身体的过程。 ”(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法)大卫勒布雷东 王圆圆译 上海

7、文艺出版社 2010 年版) 象征体系不仅包括知识道德等较为理性的内容,也包括欲望。拉康说:欲望是他者的欲望。人在将世界融入自身身体的时候也将融入体系,将自身体制化。五官被文化所改造,无论是看、听、感受、理解,我们毒不食孤立的个人,我们也是在用群体的眼睛、耳朵、心灵看、听、感受、理解。像完全的非网络化是不可能的。4、苗圃化与荒野化“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在学校里学生不仅知识、理性而且这个身体被塑造。这种规训、塑造是必须的,是人走向人的必须条件。但是,也易在场负面效果。身、心分离,以灵抑肉,以身代灵都是可能的。其中,以以灵抑身表现得最为明显。陈丹燕黑发中的赵老师。这是现代规

8、训的主要方式。 “让我们再次听听塞尔万所表达的思想: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奴隶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约束他们。正是在这种稳健的理智的基点上,他紧紧地把握着锁链的终端。这种联系是更牢固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而且我们相信它是我们自愿的结果。绝望和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而只能使之变得更加紧密。最坚固的帝国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就建立在大脑的软纤维组织上 ”(惩罚与规训第 113 页) 异化也不全是政治上的规训引起的。从荒野化到苗圃化,人工选择起着更大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尺度,很多异化是这种尺度造成的。不是否定苗圃化,而是使苗圃化有

9、更正确的使用。校园与人的身体建构 童年是伴随着现代学校的诞生而产生的,所以,一个儿童的命运差不多就是一个学生的命运。将儿童的身体看做是一个综合了精神与肉体的“身体图式” ,这个身体图式主要是在校园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教育方法,使这一身体图式的建构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状况,显出极其不同的结果。一学校,用现在中国人的话说,是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占有一定的空间,即有一个校园。这个校园有自己的位置。某县某乡某某学校、某市某区某某学校,首先是一种空间定位,空间编码,一提到某地某校,就将其编入某种空间网络之中了。学生走入某校,不是走入某一孤立、与世隔绝的空间,而是走入空间网络中的某个

10、点,自己也在那一刻被定位了。被定位还有他的生活的性质。学校作为一个单位,其性质是相对于其他单位说的。工厂是做工的地方,机关是办公的地方,居民区是居住的地方,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儿童走进学校,成为学生,同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就是读书、学习。这也是确定了自己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这和没有进入学校的儿童不同。没有进入学校的人也不能完全超越社会,但人们很少从社会的角度看待他。学校是负载有社会功能的,虽然这种功能主要是预备性的。学生走进学校,首先接触到的是学校的环境。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即使没有围墙,校园一般也以道路、树木、建筑将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这一方面是防止外面的声音如汽车喇叭

11、声、小贩的叫卖声等对学生的听课造成干扰,一方面也是要在校园内形成自己的氛围。这氛围就是读书的氛围、学习的氛围。学校的结构、布局、建筑以至绿化都是为此而设。一般说,学校适合建在开阔、向阳的地方,校内应道路平整、屋舍俨然,多树,特别是高大、年代久远的树。年代久远的树象征着历史,而中小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久远岁月的历史积淀,走进这些知识就和看到这些大树一样,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树、树林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让人沉静。无论外面怎么喧嚣,走进校园,走进学校的林荫道,人的心会很快安定下来。一个不能安定、沉静下来的人是很难走进书香的世界的。学校的建筑是围绕着教学设计的,其中心应该是教学楼。教学楼类似工厂的车间,产

12、品的生成主要是在这儿进行的。教学楼一般不宜太高,通风,宽敞,走廊、门口要有较大的空间,便于下课后学生的通行、活动和休息。一个学校有很多间教室,它们组成一条生产线,学生就在这条生产线上被生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在这儿被规训、被塑造。学校的其他建筑,如学校管理者办公室,其他辅助教学的设施,包括图书馆、阅览室、会堂,食堂、商店、学生宿舍等,均应围绕服务教学而设计。在学校,大体只有两部分人:老师和学生。老师是成人,很好辨认。学生因年级不同而有大小之分,但都是未成年人。同年级的人年龄大体相当。年龄相当又有相同的学生身份,彼此间在很多地方容易认同。现在很多学校规定穿校服。穿校服走在街上,

13、标志出自己的学生身份;穿校服出现在学校,彼此间有一种亲近感。现在的校服多以蓝白两色为主色调。白色明亮纯洁,蓝色鲜艳亮丽,两色相间,既显单纯又显青春朝气。这么多的年龄相近的孩子聚在一起,这也是学校的整体精神特征。一背起书包走进学校,一认同学生这种身份,马上要作的就是遵守学校纪律,按学校纪律规范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按学校的规定安排自己的时间。学生一进校,马上回拿到一张作息时间表:几点到校,几点上课,上午几节课,下午几节课,一节课多少分中,几点钟吃饭,几点钟放学,等等,不仅要熟知,而且要严格的照着办,一点不能含糊。按照这些规定,时间被严格地切分,学生很大程度上像被生产的产品一样被放

14、置到一条流水线上,随着这条流水线去运动,人被规范化、格式化了。福柯说:“规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给人定位。它是一种反流动技术” (惩罚与规训第 245 页) 。在整个学生时代,这种被规范化、格式化的倾向会一直存在,甚至越来越明显。二进一步的规训是在学校的主阵地教室中进行的。教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将学校的不同年级比作一条流水线,教室是车间,教师是一线工人,班主任是车间主任,学生是生产线上被生产着的产品。学生走进教室,除了前面说的作息时间表,还拿到另外两张表。其中一张是座位表。座位表确定学生在教室里的具体座位。中国目前的教室多是长方形的,一张老师上课用的讲台占去约 1 / 5,余下的空间排 4

15、排座位,每张桌坐 2 人,1 横排坐 8人,竖行 68 张桌,合起来,一个班级一般在 50 人上下。这张座位表落实到纸上,就成为“座号” ,有时学生座位变了, “座号”也不变。在一个班级里,这个“座号”常常要跟人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座号即是人的代号。这即将人在一个小空间中的位置确定下来。中国目前的教室座位多是“秧田式”的,每个学生在秧田里占一个位置,自然将自身禾苗化了。老师站在教室里,就像管理者站在秧田中一样。上课时,老师面对学生。老师和学生各位一方。老师是 1,学生可能是 50,以 1 对 50,老师自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再说,学生是坐着的,老师是站着的,这不是对老师的歧视,而是赋予老师一种特权

16、。因为站着,鹤立鸡群,居高临下,俯看每一个学生,学生却需要仰看老师。老师可以再教室里自由走动,学生却必须固定的坐在座位上。在小学低年级,上课时书放在什么地方,身体呈什么姿势,手怎么放,都有具体的规定。老师讲,学生听、记,有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未经允许不得随便讲话,整个课堂处在老师的监控之下。一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不能控制课堂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学生走进课堂拿到的另一张表是功课表。一共几门课,每天几节课,上午哪几门课,下午哪几门课,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下课,等等。功课表首先将在校的时间进一步切分,变得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格式化了。同时,这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切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等,一般说,学生不知道知识为什么这样划分,不知道这种划分的依据,更不知道这种划分是否合理,这些完全是以“科学” 、 “客观”的面貌出现的,可事实上,权力已蕴含其中了。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