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62668898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西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历 史试 卷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 46 分)本卷共23小题,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_之。故以亲屏周。_中应为 A. 禅位 B.传位C.封建D.礼乐2.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接在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 A.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C.所来少不觉其少 无卖

2、不尽之货 又买不尽此地之货 为海内第一 D.使人人各遂其私求,人人之私利既获,而通国之功利寓焉3.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B. 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 魏晋时期代田法得到普及推广 D.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4.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A. 井田制 世卿世禄制 B. 井田制 察举制 C.土地私有制 中外朝制 D. 土地私有制 科举制5.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3、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 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B.北京条约 A.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7.1861年11月20日 清廷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这一任命B.是为了阻止太平军西征A. 反映光绪帝重用汉族官员 D. 抵制了英法的军事侵略C.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

4、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夏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学说A. 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C. 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D. 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5、。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推翻了军阀政府的统治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A. 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期间12.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建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3.首先规定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文献是A.论联合政府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人民政治

6、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4.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文中三角分别指A. 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西欧C.美国、日本、西欧D.中国、美国、苏联15.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上述内容表明 A. 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 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 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16.右图反映了中国

7、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17.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氏族传统对城邦的作用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 对战士宗教信仰的尊重D. 城邦公民的平等18.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春秋繁露、理想国B.九章算术、日心说 C.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8、罗马法D.活字印刷术、物种起源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 中世纪时期画家B.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C.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 20.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1.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

9、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主要目的是 A. 再现女王执政传统维护统治B.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C.修复因战争而恶化的英荷关系 D.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22.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B. 珍妮机C.蒸汽机D. 达尔文进化论23.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第 卷(非选择题 共 54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范围内

10、。2本卷共3道题,24题 20分,25题21分,26题13分,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 一两白银值铜钱 1000 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千家驹 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材料二 最初的交子并非由政府,而是由商人发行的无固定的时间、限额、发行人数,于是高额铸币税导致私交子的过度发行不久即发生了信用日降和挤兑风潮政府反复衡量行用交子利

11、害关系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设置益州官交子务,官交子于第二年二月二十日开始发行。与私交子相比,官交子的管理更为完善.只允许在四川流通,三年为一界, 发行利润统一归交子务等。管汉晖宋元货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材料三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 15、16 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

12、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发行官交子的主要原因。(9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 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冯天

13、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材料二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13分)(2)材料二中中体西用与近代中国哪一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

14、三中的一种观点对其进行评价(8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过了意大利(约 1210-1530年)英国(约 15501650年)法国(约17501810年)德国(约18101890年)美国(约1910年至今)五个中心。楼文军 王常青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材料二 我们看到文化的震荡、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学科群的崛起、科学家的集体流动,都是导致高等教育中心发生转移的因素,高等教育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据此建构的吸引力公式如下(简化)A = H* E * P*(G R+ L + S)其中A代表某一地区成

15、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当前吸引力值,*是乘号(表示相乘),H代表该地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历史吸引力值,E代表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因子,P代表该地区科教相关人才因子,G代表政府的科教政策因子,体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R代表高等教育改革因子,L代表学习交流因子,S代表科教相关人员社会地位因子。摘编自冯傅袆、孙名谣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吸引力规律(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近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四次转移路线示意图,并概括其特点。(6 分(2)请依据材料二提出一个观点,并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结合英、法两个国家的史实进行论证。(7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述合理)河西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