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62628234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_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在上述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各地中考试题命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尝试,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具有如下的一些典型特点: 1、关注发展性。发展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特点,体现为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各地中考化学试题非常强调“发展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有用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意识等;突出

2、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考查,强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对生产、生活和一些化学事实作出说明或评价;利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考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等;将科学探究的考查(常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来体现)作为命题的突破口。例1、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可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利用数轴的思想可以将其粗略地表示如下:请你以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为例,利用以上类似的方法,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请你再想一想,初中阶段还有哪些化学知识可用以上方法来表

3、示?如果你能正确表示,可以得到1分的奖励。评析试题很新颖。考查的内容虽然不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是命题者通过将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命题者的意图旨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化学和整理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传达运用科学方法的价值“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掌握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命题者还希望通过对这样试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将该方法迁移到化学学习之中。突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考查也是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考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引起充分重视。2、突出基础性。基础性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又一个特点,

4、体现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教材注重以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入手研究化学;通过“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等手段进行内容上的处理,使初中化学课程很好的体现基础性。这一要求在试题命制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核;减少甚至杜绝机械性记忆的试题,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进行考查;适当降低部分内容的要求,如概念辨析、化学计算、物质微观结构等化学理论知识等;杜绝设置偏题、难题、怪题;合理控制难度,力求试题难度控制在0.75左右(试题难、中、易的比例控制在1:1:8)。3、强调探究性。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一种学习

5、方式,而且也是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之一。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相当关注科学探究的考查,并以探究(研究)性实验作为载体来落实考核要求。探究(研究)性实验试题一般以化学反应机理(条件)的研究、物质组成成分的测定、物质性质的探究等研究性小课题作为试题的内容和研究对象,而且命题者往往抓住科学探究的某个或某些要素作为试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探究目的、以实验为研究手段,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自己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拟订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等。例2、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

6、问题,几个电灯忽亮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正常。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处容易生锈,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些地方。”小强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口和铜铜接口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容易生锈吗?不同金属接口处都容易生锈吗?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来铜丝、铝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

7、口处的生锈情况。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面问题:(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_。(3)为避免类似小强家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工人师傅提出建议。(4)你在学习和生活接触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发生吗?(举一例即可)对防止此类锈蚀你有何建议。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性实验题。通过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命题,体现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实施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和改革考试内容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特征。题目以研究

8、性课题形式提出,然后进行科学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此类试题设计新颖,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有推理、类比的能力,又有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是一类难得的好题,也是今后教学和命题考试的主要方向。4、注重开放性。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理科考试应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顺应这一要求,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了相应的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体现中考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指出:“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

9、作为评价考生的知识面、思维发散度和敢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这类试题对中学化学教学工作也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答案不唯一或方法多样性的试题。此类试题往往具有条件开放性(给定多余的条件或者没有限制条件)、思维发散性(不同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及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适合自己思维进行思考)、结论多样性(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并列的答案)等特点。例3、“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1)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的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问题1:

10、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做干燥剂问题2: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取足量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_(可图示)_不能作干燥剂_我对它还有一个要探究的新问题:_.。评析该试题是课改实验区湖北宜昌2003年的一道中考试题。该试题以学生所熟知的“旺旺雪饼”袋中的干燥剂为情景,根据“生石灰会吸水”这一化学基础知识设置了“生石灰为什么可以作为干燥剂”问题作为铺垫,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小纸袋中的固体可否继续作为干燥剂”问题,要求展开实验探究;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这一开放性试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最后要求学生自主提出一个还需要

11、探究的新问题,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该试题所具有的特点是:1)所考查的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新课标规定的范围上,体现基础性要求;2)问题的提出经历给出、补充到自由提问,问题的设置由半开放到全开放;3)探究形式由合作探究到自主探究。整个试题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5、凸现人文性。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中学化学教育也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唤起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关心人类面临的问题等。为体现中考试题的良好导向作用,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化学试题也凸现了人文性的特点。关于人文性,命制试题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去体现:从人类面临重大问题中

12、取材(如能源、粮食、疾病等)、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方面取材(如如何实现生产中的环境保护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如制假、售假、欺诈等)、从化学史实(如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建立、物质的合成等)中选材,通过丰富的题材,从化学学科的视角进行提问。这样命制试题,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在考试中能有所得;而且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爱国热情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和对“假丑恶”等斗争、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等。例4、“南极的冰化了”是中央电视台2002

13、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城市还要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警告。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为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分析此题以“南极的冰化了”作为载体进行有关温室效应知识的考查,既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寻求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从而养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6、渗透综合性。增强综合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

14、方向,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考查中也设置了一些综合性的试题。中考试题不仅强调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强调从一个学科的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同时还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与渗透,联系物理、生物、数学,甚至联系史地和社会事件,抓住学科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适当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情况,等等。例5、下表为20硫酸溶液的密度和质量分数对应关系表密度(g/cm3)1.011.071.141.221.301.401.501.611.731.84溶质质量分数(%)1102030405060708098(1)现桌上有两个大

15、小相同的试剂瓶,装有等体积(约为500毫升)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硫酸,另一瓶是蒸馏水。现不用任何仪器和试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加以鉴别?(2)现有一个大烧杯,其中装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往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到恰好反应为止,停止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写出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情况可用下列哪个图表示?( )反应完全后,小球所处的位置是_A浮于液面上 B.悬浮于烧杯溶液中 C.沉于烧杯底部你选择的理由是:_ 评析这是一道化学与物理、数学相联系的跨学科综合试题,试题解答涉及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物质溶解性、溶液密度、浮力、导电能力和数学图象等问题。只有明确密度和质量(重量)、化学反应的特征(产物是水和沉淀)、导电性和溶液中离子关系、浮力与密度的关系、数学图象所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求解。因此,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