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62352726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树在水中的“倒影”B水面处“折断”的铅笔C阳光下树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3下列估值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真空中的声速为340m/s B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C空气中的光速为3.8108m/s D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4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

2、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B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5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6.如图是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第6题7、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A30 B60 C70 D908.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3、A杯弓蛇影 B立竿见影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9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 A.一定为25 B.一定为65 C.可能为25 D.可能为50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B.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D. 研究熔化现象时

4、,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1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第11题 第12题12、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

5、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3江都区在全国文明城创建期间,学校举办了“文明创建”主题大合唱晚会,晚会上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_ 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 _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现场观众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_ _减弱噪声14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能量);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 15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

6、所示,这两列声波的响度_ _(相同/不同)、音色_ _(相同/不同)图乙中挂壁式噪声检测仪示数为55.0_ _(填写单位)16. 视机遥控器是通过 来实现电视机控制;用高倍放大镜近距离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看到红、 、蓝三色光带。17、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其大小是_m/s,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来辨别真伪;18“做一做”: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吹气时手背较 (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使手背上的水分_加快,且需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出现

7、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是因为哈出的热气温度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_成小水珠,并且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19若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的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图可判定这个人眼睛是 眼(远视/近视),应佩戴 (凸/凹)透镜加以矫正20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 (实/虚)像;再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 (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

8、,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 (凸/凹)透镜.21.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2. 小华和小明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

9、,共46分)23、(6分)(1)在图甲中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在地板A处看到电灯的光路图(A为人眼)。(3)如图丙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烛焰,A为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下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画出一个焦点即可)。24(4分)小朱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 _,若在月球表面进行该实验,乒乓球_ _(会/不会)弹开(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

10、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 _(消失/变小/变大/不变),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结论_ _ 25(5分)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聂同学也进行了该实验,如图所示(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 _(实/虚)像,其形成原理可以用光的_ _解释(2)若将小孔由圆形改为三角形,则所成的像的形状_ _(改变/不变)若只将光屏远离小孔,则所成像将_ 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亮度将_ _(变大/变小/不变)26.(4分)将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树叶的长度 cm,木块的长度为cm,温度计示数为,秒表所计时间为27(3分)在焦距为5cm、

11、9cm和15c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若将蜡烛放置在A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cm的透镜所称的像最大,若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8(6分)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时,小明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倒有沸水的烧杯中,这种加热方法的好处是 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了海波熔化过程中海波和热水的温度并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图像 (a/b)表示温度计A的示数,海波的熔点是 ,第7min 时,海波处于 (固态

12、/液态/固液共存态)第 10min 后,海波的熔化将 (继续/停止),理由是 29(9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球运动的各段路程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路程/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做 (加速/减速/匀速)运动(3)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到vAB vBC(大于/小于/等于)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

13、均速度vAB会偏 (大/小)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vC2.4m/sSCDtCD0.5svCD3m/svD3.6m/s(4)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 m/s(5)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大于/小于/等于) 30.(9分).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 。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 (A/B)棋子照射。(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 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进一步观察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