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155643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120 分钟)1、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 分)A.嶙(lng)峋 笼罩(zo) 小心翼翼(y )B.酝酿(ling) 伫(ch)立 呼朋引伴(bn)C.弥(m)漫 征兆(zho) 一霎(sh )时D.憔(qio)悴 荡漾(yng) 忍俊不禁(j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 决别 辍泣 花枝招展B. 宽恕 卑鄙 仙露琼浆C. 澄清 缭亮 苦心孤指D. 伶仃 挑逗 慌然大悟3.下列诗句序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

2、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 B. C. D. 4.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 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少说点话不行啊,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高兴了。”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 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D校团委发通知说: “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 签,不得缺席。”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

3、一项是( )(3 分)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接着有点忧虑, 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抒情) 6、填入横线,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 )。A它在飞船的上方静静地悬着 B它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C静静地悬着,就在飞船的上 D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7、默写(7 分)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

4、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_,_。2、钱塘湖春行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3、无可奈何花落去,_。4、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 。 8、综合性学习。(5 分)寒冬将至,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针对这一个条件,完成下列试题。(1)请你为这一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 分) _ (2)(2)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3 分)例句: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为你送去温暖和美丽。仿句: 二、阅读理解(40 分)(一)文言文阅读与品味(13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5、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1)去后乃至( )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10、选段中的“尊君”“ 家君”“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 分)尊君:_。家君:_。君:_。11、根据原文的意思,用原句回答问题。12、(1)、陈太丘“相委而去”的原因是_。(2 分)(2)、元方对客人的批评主要突出了

6、两点:_、_(原文的四个字概括) (2 分)13、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十则中的哪句话?(2 分)_(2)现代文阅读赏析(27 分)阅读选文回答 1418 题(12 分)留两个柿子看树曼钰小时 候,父亲在外地,母 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 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挨着院墙 有一排柿子 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 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 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 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 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 饱满而丰 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

7、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每到收获 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 扫荡” 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 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 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 然,她 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 ”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

8、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 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 换 来一碗茶, 该节省的还是要 节省。”从那后我 记住了母 亲的话,每年都把 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 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我爬到树上把那些 “红灯 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 枝向前挪动脚步,

9、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 亲却说,“别 摘了,留着吧。” 我 说:“ 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4、(2 分)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15、(2 分)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16、(2 分)体会第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17、(3 分)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18、(3 分)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阅读选文 回答 1923 题(15 分)遥远的炊烟鲁先圣只要在 乡 村生活过,有谁不 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

10、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 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 袅袅的炊烟里,有母 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 ?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 谁会有 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 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

11、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 戏。 兴致起来,忘 记了时间 ,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 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 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炊烟是汉子 们心底的温暖 。太阳升起来了, 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 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 头 坐下,点燃上一

12、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 让你动心的,一定是 故乡 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当我们忆起年 迈的母亲 ,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 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没有风的时 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

13、 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 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 边的旷野里。其实 ,不 论 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 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9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 记忆了。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 铭心。19、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2 分)20、 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感情,请分别简要概括。(3 分)21、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我的赏析: 2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3 分) 23、炊烟是母亲的化身,炊烟浸透着母亲对儿女的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象融注着浓浓的亲情,说说有哪些铭刻在你遥远的记忆里,请你捕捉一个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一个画面,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 分)3、写作。(30 分) 以下两个题目选择一个完成作文:(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