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61200550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 简述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2. 根据当代中国的基本实践说明如何认识和利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创新成果。 1.简述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在20世纪,人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但是依然举得了巨大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20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推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

2、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虽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然存在,阻碍亚非拉国家的自身发展,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进步意义

4、是毋庸置疑。它取得了打破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重大进展,发展和壮大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 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追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了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人心,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迅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演变。世纪和平与发展虽然仍充满变数,但大局总体稳定。 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公

5、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和谐包容意识普遍增强,文明多样性获得广泛承认;国民教育、医疗保障、居住条件、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极不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激化。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各国自身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

6、济技术合作,为世界各国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在长期形成的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遭到威胁,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同时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转移落后产业,给许多国家带来了环境污染,产业发展长期处于低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果。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发展中国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既积极参与又趋利避害,在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7、的同时,加快自身的发展。 第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由少数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面临的威胁依旧严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维护世界和平仍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精湛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争取发展权的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

8、烈。 第三,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机遇和挑战。文明的多样性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维护文明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公式。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人类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于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互相理解、促进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也带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借助其在传播手段上所具有的优势,极力推销其意识形态,以图塑造其他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给世界带来新的不安定。 第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的迅猛

9、发展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控制人与社会自身的能力,但如果人类缺乏对科技的全面认识,缺乏对其产生的多种后果的有效制度制约和伦理约束,也会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造成极大危害,带来诸如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失衡、科技伦理失范等严重问题。在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克服科技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2. 根据当代中国的基本实践说明如何认识和利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伟大实践, 是由毛泽东提出和开拓的, 是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坚持和发展起来的。经过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检验, 已经被证明是正确可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0、 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其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总概括。它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

11、索,以独创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以下两大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

12、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大任务: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和足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政治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13、有机统一;文化建设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社会建设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建设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以改革

14、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和国家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找到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15、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要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下功夫,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所谓 真学,就是必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来学习;就必须把学习理论与探索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把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学得进、学得深、学得好。所谓真懂,就是不但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及来龙去脉,而且要做到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体系,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16、、方法。所谓真信,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变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变成自己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谓真用,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运用中做到坚持、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