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61200347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骄子之路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二近代工业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课时强化演练 新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强化演练8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6成都模拟)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B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解析:西方列强并未全力支持过戊戌变法,故A项错误;题干中“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说明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列强的侵华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福州模拟)“羁糜”一词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充斥于君臣的上谕和奏折中;而在光绪朝以后,这个词便不多见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更是罕闻,这一变化反映了()A主张师夷长技 B固守华夷观念 C趋向近代外交 D改革外交机构解析:“羁糜”是指古代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州,有别于内地一般的州。很显然带有歧视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材料,这一歧视性的词语很显然是针对外夷,由充斥到罕见,说明外交理念的变化。答案:C3(2016北京海淀三模)“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将上年夏间凶惨案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分别惩办”。“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3、五年”。这些无理要求出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当中的“诸国国家及人民”,从中可以得知是多国,从而排除A、C两项;结合人民受害,只有是义和团时期的灭洋举动,所以选D项。答案:D4(2016安徽师大附中)甲午战争后,天津海关道盛宣怀认为:“中国智能之士,何地蔑有(没有),但选将才于俦人广众之中,拔使才于诗文帖括之内。至于制造工艺皆取材于不通文理不解测算之匠徒,而欲与各国絜长较短,断乎不能。”为此,他于1895年创办了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北洋大学堂。盛宣怀的做法()A开中国近代教

4、育的先河 B折射出甲午战败的根源C代表了兴学强国的梦想 D表达了中体西用的主张解析:结合时间1895年,A项错误,因为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就举办教育,开近代教育之先河;甲午中国战败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在教育;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D项错误。盛宣怀认为中国教育落后,不能与各国一争短长,所以创办大学堂,教育强国。答案:C5(2016湖南长沙模拟)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5、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解析:材料是讲苏南地区当地人仍然多穿着家纺土布为主,“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是本题的关键,B项正确。由于没有比较,所以材料没有说明A项,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没说城市的问题,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答案:B6(2016湖南长沙模拟)“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还是见于民间的舆论,而在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这表明()A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 B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C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

6、得以确立 D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解析:注意这里的新政是指1906年的“预备立宪”。“民间”是指非政府人士、一些进步人士,满清大臣甚至上谕都提到民主政治,很显然社会上层对于近代政治法制观念也日益接受,所以选A项。B项时间错误,况且戊戌变法失败了;是否确立材料没有表述,C项错误;D项和材料无关。答案:A7(2016河北冀州)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

7、据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解析:结合维新变法的史实对于各选项进行逐一判定,思想宣传是为当时政治服务,目的是要树立维新思想,A项错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民主思想,所以B项错误。其目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民主思想,而不是复兴传统文化,只是借助传统文化为维新变法服务,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8(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赫德管理下的中国海关按照英国模式运作,廉洁高效、税收累增。恭亲王奕感叹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这反映出()A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对外政策 B海关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对话渠道C引进西方模式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D清政府内部对西方的认识出现分化解析

8、:材料主要是讲由于赫德管理中国海关效果比之前良好,所以恭亲王对于赫德等人予以褒奖,A、B、C三项所表述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材料主旨,但是的确改变了一些人对西方的认识,所以选D项。答案:D9(2016福建莆田)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26.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 B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 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后天畸形解析:材料主要是讲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很多是原有封建地主官僚与原来的封建势力存在某种联系,这样一来形成的

9、民族资产阶级必然具有两面性,B项正确。A、C两项表述与事实不符,错误。后天畸形是指工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B10(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下列是1912年12月颁布的学制课程表(单位:课时/周) 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法制经济图画手工家事园艺(女生)缝纫(女生)乐歌体操1912至1915年1772253第三年始3课时/周第四年始4课时/周112223材料中科目的设置反映了()A儒学地位彻底动摇 B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C国民法治意识增强 D清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解析:结合时间1912年,A项错误在于彻底动摇。同时1912年12月,清政府被推翻,D项错误。比较C

10、、B两项,C项从属于B项,所以B项正确。答案:B11(2016山东押题卷)民报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国内影响较大的期刊,创刊时出版6 000册,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发行3 000册,创造了中国近代期刊史上空前的发行纪录。这主要是因为该期刊()A宣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科学C宣扬民主共和 D反对传统理念解析: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不难知道民报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答案:C 12.(2016成都模拟)近代中国出现这样的婚姻程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此现象说明()A婚礼由繁琐走向了简约B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婚姻实现了社会性变革D主婚权发生了重大变动解析

11、:中国传统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经过当事人的意见,而材料显然当事人先给父母讲,再托人去说媒,当事人同意,订立婚约。所以婚姻的主体变为了男女当事人,所以D项正确。婚约不是婚礼,A项错误;材料讲婚姻的变化,所以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近代的时代限制。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6锦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而且中华文明本身形成了完整和相互关联的整体,那些对中华文明构成威胁的文明,最终还是被这规模巨大的文明整体所吸收同化。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

12、协调关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还有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兼容各种不同的文明。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标志,即汉字所发挥的作用,汉字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和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西方文明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当国人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文明的抉择和转型时,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情感上,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痛苦的矛盾、斗争过程。然而,在世界文明的冲突

13、和交流中,传统文明绝不会因某些人的激赏自傲而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也不会因某些人的鄙视自卑而割断其血肉联系。因此中国人开始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明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中华文明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走向了世界。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保持连续不断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文明的冲击对中华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影响,并指出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明?答案:(1)原因:相对封闭和较大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地连续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规模的巨大,是中华文明成

14、为一种难以征服的力量。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了延续文明的作用。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维护了文明的发展。“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使中华文明有顽强的生命力。汉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特点:崇尚群体利益;注重平衡和谐;注重整体思维;开放兼容。(2)影响: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中,开始艰难痛苦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由最初只是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兴起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或革命,直至为谋求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思想文化的主流;这种文明的转型是外力冲击和内部动因共同影响的结果 。 态度:对待传统文明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自觉继承传统文明的精华摒弃糟粕;同时也要以博大胸怀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14(2016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