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61195685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十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间词话十则学文学作品是表达“心声”的最佳方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无不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隐秘心理。不但如此,中国文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方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揭示的“境界”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特色之一,这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做的评论。同时期的黄遵宪也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其作品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究的转型,培养和启发学生阅读文艺学论著的兴趣,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2研读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领会王国维的

2、“境界说”和“红学”观点,把握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及其意义。3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学习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开放而健康的文化态度。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走近先贤国学大师王国维1生平简介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静安,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

3、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主要成就主要著作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3地位影响他学术精进,成果丰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论殷周、释甲骨、释钟鼎,处处卓绝,话语精到,皆出自自己心得、发明和独创,为古代历史、古代地理等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博得海内外学人的推崇和尊敬。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他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背景呈现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戊戌变法失

4、败后,中国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向着畸形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的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国学链接文学常识近代词论圭臬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做的评论。1体例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是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而成的划时代的论著。2思想内容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作为评价诗词的标准。境界分为景与情两个方面。其中景有“写境”“造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别,情则分“隔”与

5、“不隔”。每种说法各以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来说明,易于体会。对词和词人也分别有要求,词人讲“内美”与“修能”,作词讲“因”与“创”以及词的种种弊病等。另外“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和“人生三境界”的见解,都已达到脍炙人口的地步。王国维提出的“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集大成的理论思想。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给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归宿。3价值影响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

6、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文化常识皇帝的“机要秘书”南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不是一个官位,在前清的时候,这是一个“差使”,这个差使是由当时的御用知识分子翰林来担任的。在翰林看来,这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的肯定与褒扬,也意味着该翰林成了儒家入世的最高形式的代表帝王师。南书房在翰林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之“南书房行走”。因接近皇帝,对皇帝的决策有一定影响力。雍正以后设“军机处”,立军机大臣等专职,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清代士人则以入值南书房为荣。清初不少著名文人学者入值过南书房。一、字音澹澹(dn)憔悴(qio

7、)蓦然(m)阑珊(shn) 胸襟(jn) 矫揉(ru)二、一词多义1格2观3致4效三、词类活用1昨夜西风凋碧树使动用法,使凋敝2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使动用法,使清醒3白鸟悠悠下名词作动词,飞下来四、古今异义1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古义:完成,做到。今义:建立。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古义: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今义: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4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古义:生活气息。今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五、文言句式1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被动句)译文: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的。2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状语后置句)

8、译文:也必定会与理想有联系啊。3采菊东篱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译文:在东篱墙下采菊。六、名句默写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3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本文节选的人间词话十则,重点是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容,也谈及了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

9、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课文主要内容第一则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第七至十则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

10、,修身而成“大家”。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1“造境”即_,“写境”即_。明确虚构之境写实之境2作者认为“造境”与“写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明确作者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阐述“造境”与“写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另一方面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

11、“造境”并非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这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34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

12、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3(1)“有我之境”的意思是:(2)“无我之境”的意思是:明确(1)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2)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4“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明确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1“境界”的含义是什么?王国维谈治

13、学三境界,这三境界各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状况。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炼,人就会逐渐走向成熟。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2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依托“境界”说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文

14、学的哪些关系?明确(1)“写实”与“理想”的关系。诗有写实派与理想派之分。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着重于虚构主观想象。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必合乎自然而又邻于理想。(2)“渐悟”与“顿悟”的关系。这其实又是文学的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变化过程。(3)“入”与“出”的关系。文学也讲究在死吟苦学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观察事物。要求作家“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3本文多次提到“境界”,其内涵一致吗?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明确不一致。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有时也称“境”,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