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6049933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报告: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文化在不懈建构中成长赴成都、重庆两地六校的考察报告引 言 (背景)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影响学校改进、 提升和发展的文化有哪些?学校文化是如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构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或许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我们 14 位同学走进了学校文化研究小组;或许是源于追求共同的教育理想学校文化营造师生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推进品位学校的构建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确立了自己的考察方案并且在研究和考察中乐此不疲。11 月 5 日至 15 日,我们赴成都、重庆两地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教育考察。一共参观了 6 所学校: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重庆市巴川中学、渝北区实

2、验中学、 武隆县实验中学和重庆市第十一中学。 这些学校鲜活的文化建设行动, 从不同方面诠释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 让我们更加坚信, 学校文化引领学校主动发展; 学校文化推动学校从规范走向优秀; 学校文化营造师生守望的价值平台。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多聚集学校领导文化,观察学校环境文化,收集学校典章文化,并在其中体会学校的精神和礼仪文化。一路走过,收获颇丰。为了更全面地展现考察全貌, 更深入地提炼学习所得, 我们小组选择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和重庆市巴川中学三所学校, 从考察案例和考察思考两个方面汇报如下。 期盼能深刻剖析考察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内涵; 并借助实践案例, 提高我们自身对学

3、校文化建设的认知水平, 从而更有效地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考察案例 (所见所闻所感)案例一: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文化养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前身是成都市第 35 中学,当时学校设施差、校风差、生源差,面临极极大的办学困难。 1997 年学校借“公办民助”的政策,与成都优质教育的代表之一成都七中联合举办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政策的变化给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有公办学校的丰富办学经验、 优质的教师队伍, 有了改制学校的体制新、机制活、起点高、生源好的优势。经过十二年的努力,三代校领导的奋斗,依靠成都七中的全力支持,学校已成功走出低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初级中学。、 “文化

4、养校”的学校办学思想:“ 文化养校 ” 是七中育才学校的基本办学思想, 学校坚持探索并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学校文化。在管理上,以“管理精细,事业精进、生命精彩”为特色,呈现:科学管理 目标管理明确而具体,组织保障健全而明晰,制度建设完善而科学,评价考核及时而多元,表彰奖励多类而全面;人文管理 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即: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文化管理 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培植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育人上, 以 “重德育才, 面向未来” 为中心。 “德” , 要表现在 “爱己” 要有知耻之德、明理之德、诚信之德, “爱人” 要有孝敬之德、仁爱之德、礼让之

5、德, “爱国” 要有勇敢之德、忠诚之德、责任之德。 “面向未来” ,要面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面向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和悦文化”的学校文化核心:“和悦文化” 是七中育才学校的文化核心,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师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二是师生的教学、学习、人际交往、自我心境等各要素内与要素间的和谐;三是师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四是师生享受到工作、学习、交往顺利,个性、特长得到张扬的快乐。“和悦文化”是一种和谐愉悦的文化精神,以“健康、和谐、进取、快乐”为根本,所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相处境界,所实现的是建设先进的学校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

6、文化、学生文化和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于内涵和品位的文化氛围。、 “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特质: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场所,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所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一个“育人又育己”的过程。我们注意到,七中育才学校把“追求卓越” 作为教师的文化特质来要求, 追求教师在博学中浸润者文化的芳香来培养,追求“人的教育”而不是“书本的教育” ,追求在“育己”后“育人” , ,追求教师在感悟中的优雅气质,追求“老教师、老班主任成名,新教师、新班主任成才”的团队建设,追求“精彩人生”般的“精彩课堂” 从而形成读书人生、

7、文化人生、成功人生、幸福人生的“敬业合作,德高艺精”教师文化。、 “志在高远”的学生培养取向:“健康、高雅、聪慧、大气”是七中育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这几个字不仅立在教学楼前, 也写在了学校的发展规划中, 由此确定了七中育才学生的发展目标: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人文内涵、富于个性特长的优秀毕业生。从育才办学效果和成绩: “中考成绩在初中教育界创造了 若干个连冠 , 在科创、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辉煌的成绩” ,我们体会到,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一所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适宜教育”的办学价值追求:“最适宜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可选择的教

8、育一定是更优质的教育, 能给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教育一定是富有魅力的教育” 。这是七中育才学校办学价值取向。就我们的体会和理解 最适宜,体现的是一切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从学生的学业成长出发, 从学生的人生发展出发。 可选择, 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丰富、一种教育的大气,一种教育的境界,一种教育的胸怀, 。有空间,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留白,一种教育的深邃,一种教育的发展,一种教育的升华。、 “彰显个性”的学校显性文化:走进学校大门, “扑”入眼帘的是八个金色大字“卓尔不群 大器天下” ,这种气魄、这种形式,这种语言,这种感觉,无不给人一种思想和感官的冲击,个性的彰显表露无遗。而门口地下正中的圆形“

9、教育箴言” ,既体现了对“彰显”的回敛,又显示了“方” “圆”思想。是一种有放有收的呼应。路边的小桥流水,是一种智慧和技巧,沟通和交流的显现。路旁的青青卧石, “乐育才俊”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思考。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显大气的当是那条承载满学校设立、变迁、发展,呈现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之路。它静静的卧在新建的综合大楼前,精美的纹饰,周正的文字,凝重的图案,庄重的数字,每天每时都展现在师生的面前,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内涵、这就是精神、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文化 无语却有不尽的述说,坦露却有深遂的展现,悠远却有时代的气息。(校史大道) (校史大道)(校史大道) (标 语 )另外,学校校园里的标语、图片,班级

10、里的布置、设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配置、环境等等,都渗透着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标 语 ) (标 语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文化养校充分证明: 一个优秀的学校, 一定要有优秀的、先进的学校文化。案例二:整合育人的成都盐道街中学一、整合育人伴随学校发展不断成熟。盐道街中学位居蓉城腹地, 坐落于锦江之滨, 北望天府广场, 南接锦水清溪。学校创办于 1962年, 校址前身为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 ( 1906年创办) 和原成都第二师范学校 . 盐道街中学是成都市中区内规模较大的普通高完中。学校分高中部、初中部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80余亩,现有教学班 70个,在校学生 3500余人,在职教职

11、工 376人。近半个世纪以来 , 我校秉承“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实施主动发展策略,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 ,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四川省校本教研基地学校”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二、学校理念孕育学校典章文化。盐道街中学上世纪 60 年代“十年一贯制”学制改革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十年基础教育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小学、中学、大学“三学整合”的经验; 80 年代的舞蹈、棋类等艺体教学改革和环境教育选

12、修课程、艺体活动课程的探索,积累了文科、理科、艺体学科的“三科整合”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课整合”的经验; 90 年代初的“中学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积累了生理、心理、伦理“三理整合”的经验。 1993 年,回顾学校改革历程, 审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受系统科学理论的启迪, 经专家悉心指导,学校借开展中学整合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 提出了整合育人思想, 构建并实施了中学教育的“整合模式” 。 2002 年形成了“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简言之, “整合育人”就是把学校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把系统内各要素通过联系、 渗透、 互补、 重组综合起来, 形成合理的结构, 实现整体优化、

13、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盐道人认为“整合”就是:整体协调:学校教育各要素都具有独立的功能,通过整合,将各要素组成有结构的整体,协调运转,产生最大功能;渗透融合:通过相互渗透, 促使教育各要素从内容到形式都相互融合, 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过渡衔接: 使学校不同阶段教育形成连续的整体, 各阶段相互衔接过渡, 减少断层,实现整合;互补互促:整合过程中各要素主动互补互促,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各教育要素整合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各种素质作为统一体, 协调一致, 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在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把“和谐发展”定位为教育

14、思想, 注意调动各方面力量, 克服短板效应来促进学校长足发展。 充分尊重并依靠全校教职工, 调动其积极性。 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在德育、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素质而扩大其自主活动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夯实知识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特长。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盐道街中学在师生中广泛征集和修订了校训、教风、学风。形成了“立德求真,崇实尚美”的校训。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求全校师生牢记并践行八字校训, 以校训规范自己言行,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达成学校

15、所追寻的办学目标。学校还总结出了体现学校精神要义的“盐道八教” :为师者遵教风: “育以情,教以艺,德以范,业以精” ;求学者遵学风: “志以远,学以勤,识以达,行以正。 ”努力将学校的文化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积淀成为文化底蕴,打造学校精神,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盐道教育既汇聚历史的、世界的眼光,彰显开放的心态,也立足家乡,立足社区,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和谐发展。 锦江文化孕育了盐道街中学的精神文化,所以学校依托锦江文化,选取了锦江著名的文化景点,精选的“锦江十八景”上学校围墙,用锦江文化来熏陶学生。学校大门则选取“杏坛讲学” “雅典学院”和“西学东渐”的三幅画,体现中西

16、文化的整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 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整合, 用学校文化的特殊价值,来熏陶规范师生的言行。三、改革管理模式,促学校和谐发展。盐道街中学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来, 合并之初学校就迅速重组了领导机构, 整合三校原有的管理优势,制定并实施了包括人事、分配、评价、德育、教学、教育、后勤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 2008 年又大胆进行管理机制改革,实施“一校两部”管理模式,聚焦课堂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校高初中校址分离, 教育教学特征及培养目标, 以及高初中教学对象身心特征各异的特点,大胆推行“三分治” (即学校管理工作分治、教学工作分治和德育工作分治) 。顺利完成干部人事改革, 实施精细管理, 建设一流团队。 历经一年半的实践与完善,高初中管理、教书育人、后勤工作精彩纷呈,协调发展。基于学校结构的复杂性, 学校又注重结合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 以人性化的举措去凝心聚力。 学校坚持实行校务公开, 各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