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6047942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瑜人物形象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瑜人物形象分析(一) 罗贯中在 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 艺术 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 历史 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 他具有深远的 政治 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 这些战役的胜利, 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 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 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 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 极力主张投降曹操。 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 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

2、瑜又亲统精兵五万, 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 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 发展 ,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点。(二) 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 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结构纽带作用。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 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 刘、 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 军事的、 明的

3、、 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 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 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 从而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推进情节的发展。我们先来看孙权一方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联系起来的。 当曹操大兵压境时, 孙权一方的谋臣武将迅速分化为投降和主战两派。主降派以张昭为代表,主战派以鲁肃为代表。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尖锐地出现在作品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 孙权虽然赞同抗曹, 但又顾虑曹操新得到袁绍和刘表的一些军队,恐其势大,难以抵挡,因此心怀犹豫。在这关键时刻,吴国太对孙权说:“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

4、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 ?”于是,孙权便派人到鄱阳请周瑜,作家罗贯中在这里把周瑜放到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要通过周瑜来解决。 这样一来, 就把主战派与主降派都吸引到周瑜身边。最先来见周瑜的是鲁肃。他先“将前项事细述一番”,表现了鲁肃的焦虑心情。 接着写张昭等投降派来陈述理由, 希望周瑜能支持他们的投降主张, 这表现了张昭等人的懦弱和自私。 张昭等刚走, 程普、 黄盖等主战派又来见周瑜,表示宁死不降的决心。 这既表现了程普等的勇敢。同时也写出了抗曹的基础。 又写了诸葛瑾、 吕蒙等文臣武将。 罗贯中通过上述描写, 一下子把周瑜推到了矛盾冲突的漩涡

5、之中, 周瑜的态度如何,成为矛盾的焦点。后经诸葛亮“智激”,进一步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接下去作品写周瑜见孙权,驳斥了张昭等的投降主张是“迂儒之论”,精辟地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四大忌: “北土未平, 马腾、 韩遂为其后患, 而操久于南征, 一忌也; 北军不熟水战, 操舍鞍马, 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蒿草,三忌也;驱 中国 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并且指出:“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孙权于是果断地决定抗曹, 并命周瑜、 鲁肃、程普等率军前往迎击曹操, 主战与主降的矛盾通过周瑜而得到了解决。 至于在以后的整个抗曹过程中, 孙权方面的各种人

6、物的抗曹行动, 如黄盖行 “苦肉计” , 阚泽献 “诈降书” , 庞统授 “连环计” 等, 都是在周瑜的部署下进行的。这样, 作家就通过周瑜这根纽带,将东吴的各种人物,都有条有理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各自走 向自己的位置,并展开行动。在抗曹过程中, 刘备一方是孙权方面的同盟军。 那么, 作为同盟军的刘备方面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而联系起来的呢 ? 罗贯中在作品中通过他的艺术描写, 首先造成一种刘备一方必须与孙权一方联合的客观形势, 这就是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得大败,逃到江夏,势力已经很弱, 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刘备有千钧一发之危。因此,诸葛亮决定联合孙权,藉吴兵以抵抗曹操。这样,刘备一方的生死

7、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孙权一方。诸葛亮带着联孙抗曹的使命来到江东以后,作品中为他安排了三次语言交锋。第一次交锋是“舌战群儒”,从下层扫清抗曹障碍。第二次交锋是“智激孙权”,促使孙权及早做出抗曹决定。第三次交锋是“智激周瑜”。结果,“智激”成功,周瑜表示“吾与老贼势不两立”!作为纽带,周瑜不仅起到了联系盟军的作用, 而且也把敌方的主要人物纳入到赤壁鏖兵的宏图中。 小说先从一次战斗写起。 孙曹第一次交战, 由于 “曹军大半是青、 徐之兵, 素不习水战, 大江面上, 战船一摆, 早立脚不住” ,因此败了一阵。 由于失败,曹操看出了自己军队的短处不习水战。 于是,就派刘表降将蔡瑁、 张允操练水军。也同

8、样是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曹操采纳了蒋干的劝降计策。 而蒋干劝降的对象不是别人, 正是孙权方面的最高军事将领周瑜。 于是,自蒋干劝降始,曹操方面的上上下下各种人物就完全受周瑜的摆布了。 这主要是由于曹操企图争取周瑜或利用周瑜。 这是曹方与周瑜发生联系的媒介。 接下去写了蒋干的劝降和蔡中、 蔡和的诈降, 结果反倒都被周瑜利用, 致使曹操相信了阚泽送来的黄盖的 “诈降书” 。由于曹操要利用黄盖的投降以破周瑜, 因此又派蒋干往江东探听虚实,结果又被周瑜利用,使曹操相信了庞统,并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一就是在这种劝降和反劝降、利用和反利用的过程中,曹操一步步地入了周瑜的彀中,因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可

9、见曹操方面的人物的行动及性格 表现,是和周瑜这个人物的运筹帷幄密不可分的。 从赤壁之战开始, 作者对这个形象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描写, 周瑜的性格特征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正是通过对周瑜形象塑造来映衬诸葛亮的。周瑜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几乎没有对手。但在赤壁之战中遇到了周瑜,曹操这个颇以善战自负的人就显得手忙脚乱,处处被动,难以应付。与曹操相反,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却设计了许多巧计奇谋,如智赚蒋干、 “苦肉计”和火攻方案等使曹操处处受制。这说明周瑜的军事才能大大超过了曹操。 周瑜的这些计谋虽然瞒过了曹操, 但却被诸葛亮洞察得一清二楚

10、。 小说对这一点作了多处渲染。 这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远在周瑜之上, 就更不用说曹操了。 周瑜的军事才能用来对付曹操可以说是左右逢源, 当用来对付诸葛亮时, 那就只能是进退维谷了。在孙、 刘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过程中, 周瑜曾多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 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 企图借曹操之手以杀之; 派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枝箭,企图借军法以杀之;诸葛亮借来东风以后, 周瑜派丁奉、徐盛两个将军各带一百人, 从水陆两路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 都被诸葛亮采取了恰当的措施予以有效的抵制。 在孙、 刘联合共同打败了曹操之后,当周瑜与诸葛亮进行直接的军事交锋时,周瑜的计策在诸葛亮面前就显得更加拙劣

11、。如围绕着夺南郡、取荆州以及“美人计”等明争暗斗,处处都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最后,周瑜在荆州城前被诸葛亮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因此而死。三国演义就是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 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远地超过了周瑜, 周瑜的这些计策,如果换一个对手而不是诸葛亮的话, 那结果恐怕就难说了。 构成周瑜的性格特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器量狭小, 忌才妒能, 在处理较复杂关系时眼光短浅。 历史 上的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目光远大的人。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小说中的周瑜却作了与此完全相反的描写。如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周瑜这时以为孙权抗

12、曹决心已坚,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 孙权虽已决定抗曹, 但仍有顾虑,应当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周瑜听后,立即去见孙权,果然,孙权的心理与诸葛亮分析的一样。小说中写道: “周瑜谢出,暗忖日: 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只是由于鲁肃的 劝阻,才没有杀成。后来,又多次设计要杀诸葛亮。这虽然有为“江东”考虑的成分,但毕竟表现了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容不得人。同时也说明了周瑜目光短浅,对联合抗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周瑜真的杀了诸葛亮,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 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那样一来,赤壁之战的胜负就很难料定了。 而诸葛亮却与周瑜恰恰相反, 他对

13、于周瑜的每次迫害不但了如指掌, 而且都有周密的计策去应付。 凭着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欲置周瑜于死地,并不是一件十分难办的事。 但诸葛亮关心的是抗曹大局, 他的各种策略都是以巩固孙刘联盟, 共同抗曹为前提的, “用奇谋孔明借箭”一事就很有说服力。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枝箭,而造箭材料又不给齐备, 这本是想利用军法来置诸葛亮于死地。 诸葛亮深知此情, 却没有反过来报复周瑜,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在曹操处“借”得十万枝箭。就是在这样对照性的描写中,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和诸葛亮的宽宏大量、顾大局、有远见的性格,都非常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构成周瑜性格特征的再一个明显特点是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

14、, 遇事不冷静,不够谨慎。在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周瑜的这个特点就表现出来了。诸葛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来劝说周瑜抗曹。当诸葛亮见到周瑜时, 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准备降曹,诸葛亮就在谈话中故意引了曹植铜雀台赋中“挟二桥于东南兮,若长空之螮蝀” 二句来激怒周瑜,说这是曹操想把江东的大乔和小乔抢去据为己有。因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正是大乔和小乔,合称“二乔”,所以周瑜听了以后,便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日:“老贼欺吾太甚!”并对诸葛亮说:“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周瑜的本心并不是想降曹,他故意说降曹是想以此要挟诸葛亮,想让诸葛亮来求他助刘备破曹。没想到被诸葛亮抓住要害一激,

15、周瑜便沉不住气, 轻而易举地中了诸葛亮的计, 自己反倒去求诸葛亮来帮助破曹。 其容易感情冲动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此后, 这个特点表现得愈加明显。 他派诸葛亮到聚铁山去烧曹操的粮草, 实际上是想借曹操的手杀诸葛亮。 诸葛亮明知周瑜的用心, 但却顺利地接受了任务, 并且装作真要去烧粮草的样子。 同时却嘲笑说: “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意思是周瑜只能水战,不会陆战。周瑜听到这话以后,便大怒: “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为了反击诸葛亮的一句嘲笑,竟置统帅责任于不顾, 要亲自去赌胜负, 其感情冲动、意

16、气用事竞达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 诸葛亮看到目的已达到,便提醒周瑜,曹操粮草重地,必有重兵守卫,岂能容人轻易烧掉!并且告诫周瑜,重要的是同心破曹, 不要互相残害。 这时周瑜大约记起了自己原来是想利用这个计策加害诸葛亮,现在被诸葛亮说破,也就只得作罢。赤壁之战以后,紧接着写了三气周瑜,也都表现了周瑜容易冲动、 好感情用事的特点。 在周瑜的这个特点的映衬下, 诸葛亮则表现出一种胸有成竹、 沉着老练和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 关于这一点, 毛宗岗在第五十七回曾经批道: “周瑜少年,经怒不起,盖其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耳”。毛氏指出周瑜“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道出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这是对的,可惜他未能就此详加分析。罗贯中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这个 三国演义 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不止安排了周瑜这一个映衬人物。除了周瑜以外,还有曹操、司马懿。但他们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从对诸葛亮映衬的时间先后来看,前期是周瑜和曹操,后期 自然 就是司马懿了。周瑜和曹操虽然同属于前期的映衬人物, 但由于两人的性格特点不同, 当然所起的映衬作用也就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