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7399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考面试之为人处世名言警句积累一、国家(一)治国1.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2.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出处:意林引物理论)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义。(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4.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出处: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5.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出处: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二)安危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

2、先有准备。(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 w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出处:老子六十四章)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出处: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出处:管子版法)二、人民(一)民本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出处:尚书五子之歌)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

3、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出处:管子君臣上)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 wi:治理。正:使正当。(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务本)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二)民心1.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 zhng 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 c: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出处:三国志魏书袁涣传)2.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出处: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3.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

4、。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出处:宋苏辙新论下)(三)爱民1.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出处:唐王维赠房卢氏琯)2.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出处: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3.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任:承担。患:患难。(出处: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释:解除。(出处:明黄宗羲原君)(四)群众1.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

5、。即:就。(出处:文子下德)2.莫三人而迷。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三、政治(一)为政1.政贵有恒。恒:长久不变。(出处: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2.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弗:不。为 wi:做。(出处:尹文子卷上)3.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出处:宋苏辙新论中)4.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

6、地方。(出处:宋史薛极传)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出处:宋周敦颐拙赋)(二)纳谏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 chro:割草打柴的人。(出处:诗经大雅板)2.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 谔:直言争论。(出处: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三)审时适变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出处:淮

7、南子氾论训)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出处: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四、意志(一)奋进、专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运动变化。(出处:周易乾)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骏马。驽 n 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功在不舍:功效就在于行动不停。(出处:荀子劝学)3.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出处: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反听:犹言“自察”。内视:犹言“反省”。自胜:谦虚克己。(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8、5.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莫:没有。大乎:比更大。睿 ru:明智,智慧。(出处:汉徐幹中论修木)6.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发:射箭。蹞 ku 步:同“跬步”,半步。蹞步不至:还差半步没有到达。御:赶车。(出处:荀子劝学)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谓走了九十里,还只相当于百里路的一半。(出处:战国策秦策五引古语)五、智力(一)智慧、见识1.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畏小:指要防微杜渐。治大:处理大事。(出处:慰缭子十二陵)2.暴至之荣,智者不居。暴:智慧。居:当。(出处:意林引唐子)(二)体察1.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术:方法。澜:壮阔的波澜。(出处:孟子尽心

9、上)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崖:高峻的山边。颠坠:从高处落下。没溺 n:淹没在水中。(出处:孔子家语困誓)3.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心暗:心怀私意。照有不通:看事就不会透彻。至察:过分地审察。物:事物。(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六、人才(一)育才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暴 p:晒。寒:冻之。(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种植;培养。(出处:管子权修)(二)用才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求备:要求全美。己长:自己的

10、长处。格物:要求事物。(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2.各专其能,各致其力。(出处:宋苏轼策略第二)七、品德(一)公私1.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出处: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2.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出处:唐韩愈送穷文)3.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出处:宋苏洵审敌)4.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出处:至:极。恕:体谅。明:明察。宋苏轼谢宣谕札子)(二)信诚1.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出处: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驱民:管辖百姓。(出处:宋王安石商鞅:“。今天未可非

11、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三)守政1.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诱:受引诱。誉:赞扬。恐:害怕。诽:毁谤。(出处:荀子非十二子)2.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身:自己。人:别人。(出处:宋苏轼私试策问七首之七)(四)谦谨、骄傲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与:对于。人:别人。求备:求全责备。检:检查,检点。身:自己。不及:不够。(出处:尚书伊训)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自见:表现自己。自是:自以为是。彰:清楚。(出处:老子二十二章)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履 l:踩踏。(出处:诗经小雅小旻)4.虚己而乐闻。虚己:自己谦虚。乐闻:高兴听到人家的意见。

12、(出处: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五)勤俭1.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日:每天。孜 z 孜:努力不怠。逸豫:安闲逸乐。(出处:尚书君陈)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匮 ku:贫乏。(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3.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饶:富裕。(出处:荀子修身)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恒念:经常想到。维:是。(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5.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食其食:吃东西。功:功绩。服其服:穿衣服。(出处:宋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六)廉洁1.苟利国家,不求宝贵。苟:如果。(出处:礼记儒行)2.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出处: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

13、思谨赞)(七)修身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正派。(出处:论语子路载孔子语)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反:自我反省。(出处:礼记学记)3.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淡薄:恬淡寡欲。致:达到。兼履:指天普遍地覆盖万物,喻恩泽广大,无所遗漏。怀:安抚。制为:决断。(出处:淮南子主术训)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怎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比喻德行高超,才能苦尽甘来。(出处:元高明琵琶记旌表)(八)改过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非:批评。当 dng:正确。是:肯定。

14、谄谀 chny:巴结奉承。(出处:荀子修身)2.身如一日长,心觉去年非。(出处:唐刘禹锡元日感怀)3.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莫大于:没有比更大。(出处:隋王通文中子关朗)(九)言行1.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枢 sh 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出处:周易系辞上)2.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不及:赶不上。远之:避开它。(出处:意林引物理论)八、社交(一)处世1.陶者能圆而不能方,矢者能直而不能曲。陶者:制陶器的人。矢者:造箭的人。前句比喻行事圆通而不方正,后句比喻行为直率而不俯就。(出处:宋苏轼送张道士序:“。将为陶乎,将为矢

15、乎?”)2.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辉。洁:清高而不与世合。至人:最高尚的人。辉:人的锋芒。(出处:唐李白沐浴子)(二)交友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谅:诚实。便 pin 辟:逢迎谄媚。善柔:当面奉承。便佞 pinnng:善于花言巧语。(出处:论语季氏载孔子语)2.君子忌茍合,择交如求师。择交:选择朋友。(出处: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3.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倾:倒。(出处:隋王通文中子礼乐)(三)待人1.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出处:国语晋语四)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罢 p:疲弱无能。知:通“智”。粹:精粹。(出处:荀子非相)九、处事(一)预防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事先有准备。(出处:礼记中庸)2.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无事:没有事变。深忧:忧虑甚深。有事:发生变故。(出处:宋苏辙颖滨遗老传上:“。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