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59949411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关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第三篇提到:“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一新的课程理念表明: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是学校和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

2、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人所共知的关键性课程资源,又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在该领域颇有研究,他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为: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分类可以很灵活,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把课程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等。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

3、、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编写地方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本校音乐补充教材。编写乡土音乐教材除了应该遵循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之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区的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注意吸收反映本民族生活的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以学科教学作为突破口,立足教学第一线,旨在强调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性。2、阿荣旗乡土资源现状阿荣旗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座历史文

4、化名城,它不仅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且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一个多民族旗县,2009年阿荣旗总人口331762人,其中蒙古族8683人,回族208人,满族18867人,朝鲜族1985人,达斡尔族2270人,鄂温克族2619人,鄂伦春族198人,其他民族363人。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音乐课程资源,如:(1)龙泉木偶戏:龙泉市上东乡东畲村姜根松木偶班,创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十代相承为业。木偶班能自制木偶,形象多样。唱腔大多是婺剧、乱弹、高腔等。演出是剧目内容大多是神话、传奇,有短剧、也有连台剧。(2)龙灯:有板龙、香龙、布龙、竹篓龙等。板龙以安仁镇的著称,村民每户一节,户数决定龙身长短。香龙以龙渊镇

5、的著称,龙身插满香火,黑夜之中,长龙游舞,香火点点,十分壮观。布龙以城北、城南溪口的著称,龙身以彩布扎制,盘舞起来柔软自如。竹篓龙以上东乡和石马村的著称,没个龙段用竹篾扎制,畔物起来轻巧别致。起舞时,引者挥动珠灯,伴以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抢”“珠”,逗“龙”狂舞。盘舞阵式有:“跑马阵”、“盘龙阵”、“元宝抽心”等。(3)龙泉民歌、畲族民歌、童谣资源。龙泉民歌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花鼓调、采花等,由于地处我国南部山区,音乐呈现“以柔为主,刚柔并济”的特色。畲族民歌:畲族人民喜爱唱歌,在祭祀、待宾、婚礼、节日或平时生活和劳动中,人们都以歌代话。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又称“双条落”

6、)等。歌词多衬词与虚字。曲调抒情优美、节奏多变,极富民族特色。发音普遍喜爱用“假声”,一般都是清唱,很少有伴随动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各种新兴娱乐节目的增多,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正在被人们所遗忘,甚至消失。所以搜集整理这些地方艺术形式迫在眉睫,将它们筛选整理引入课堂编写教材,使我们龙泉的下一代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更是意义重大。同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扩大学生的信息源,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历史使命感。3、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逢的机遇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和关键,如果教师的发

7、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逢的机遇。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成为学生利用龙泉乡土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龙泉乡土资源,在校外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龙泉乡土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龙泉乡土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的重要载体。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

8、也是一个难逢的机遇。4、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了本土音乐文化在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亲自参与为特征的龙泉乡土资源面前,学生将从被动地学习走向主动探索,从而真正达到学会学习、成为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人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在学科教学中搜集案例,参与课程的建设,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在地方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辅助核心职能。开发和利用龙泉乡土资源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音乐视野,使音乐课堂教学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音乐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

9、的社会实践融为一体。通过龙泉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营造了解家乡音乐、研究家乡音乐的氛围,并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学生生在研究乡土音乐资源,探究龙泉音乐丰富内涵的学习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增强热爱家乡和乐为家乡服务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为继承弘扬本土音乐文化做出贡献。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探索音乐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完成音乐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报告。2、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使音乐学习从课堂走向社会。 3、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4、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挖

10、掘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保护及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意识。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龙泉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策略1、搜集各种龙泉地方艺术形式,通过筛选整理,引入课堂 龙泉是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唐乾元二年(759年)置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还是“中华灵芝第一乡”,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深刻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龙泉民歌、畲族民歌、城北木偶戏、龙泉花鼓调等无不熠熠生辉。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课题组的老师在负责搜集地方艺术资源的李文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双修日时间深入我市的各个乡镇

11、,搜集各种龙泉乡土资源。如龙泉民歌、城北木偶戏、龙泉形式多样的舞龙等。其中龙泉民歌共搜集了30余首,编订了龙泉民歌选集(附录三),并整理改编了其中的6首,编写为地方教材龙泉民歌简集(附录二),将龙泉民歌引入课堂,李文老师还被育才学校聘为校外艺术辅导老师;陈明娟老师以龙泉形式多样的舞龙为教学内容,在龙泉市音乐教研活动中,上了两节研究课,受到全市音乐教师的好评;在2006年龙泉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陈明娟老师以龙泉宝剑为素材,编导的舞蹈剑魂泉韵获初中组舞蹈类节目一等奖,李文老师指导,陈明娟老师编排的表演唱龙泉谣获初中组歌曲演唱类节目二等奖,这两个节目在本届艺术节上深受观众的关注,影响强烈。2、以课堂

12、为平台,向学生介绍各种龙泉地方艺术形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有90%是在课堂中获得的。所以该课题以课堂位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各种龙泉地方艺术形式:每节音乐课上设计课前5分钟,向学生教唱一首龙泉民歌,或鼓励学生演唱一首龙泉民歌;成立“育才学校龙泉民歌兴趣小组”;以龙泉地方艺术形式为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进行教学,如龙泉地方艺术形式舞龙(一)、(二)等。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调查研究龙泉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研究内容由课题组教师在充分调查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龙泉乡土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如:城北木偶戏、消

13、失的香龙、如何继承和发展城北木偶戏、龙泉民歌等。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调查内容。个人调查内容相近的46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配组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协调。小组对每个人的调查项目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本小组的调查内容。小组课题确立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拟定调查活动的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和制定给予指导。指导教师不介入小组讨论,但是要负责整个班级小组活动的控制和安排。 学生调查活动实施流程图组织辅导、班级布置与动员个人选择题目、拟定计划、方案同学自由组成调查组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小组独立实施、

14、教师监控、指导形成调查报告班级展示、同学评议教师评定结果、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音乐学习从课堂走向社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挖掘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保护及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意识。4、通过多种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强化学生了解、继承和发扬龙泉地方艺术意识 2005年9月开始,课题组在育才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组织育才学校初一段部分学生到龙泉市城北乡(龙泉电视台曾对该活动做报道)、竹样畲族乡、龙泉市文化馆、龙泉市图书馆等地采访、调查,开展龙泉乡土资源调查采风活动,通过查、看、听、访、问、学等方式,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深深的吸引

15、学生,他们主动要求参加活动,兴趣浓厚。2005年10月我们组建了第一个龙泉民歌兴趣小组,坚持每星期上一节课,介绍并教唱一首龙泉民歌(龙泉电视台曾对该活动做报道),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用龙泉方言演唱的龙泉民歌感到好笑,认为老土,也有学生感到有趣。但是在经过一年多的传授之后,学生的观念开始慢慢的改变,他们慢慢的开始喜欢龙泉民歌,有的学生回家去主动向村里的老人学唱龙泉民歌,有的学生开始为自己能唱几首龙泉民歌而感到自豪,有的年级段(不是本人任教)的学生甚至主动来向我请教2006年育才学校元旦晚会上,我们第一次让龙泉民歌登上学校的演出舞台,原生态的演唱,亲切的龙泉方言,立即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 课题组开展的这一系列关于龙泉乡土资源的活动,就像广告效应深深的吸引了全校学生,让龙泉地方艺术深深的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强化了学生了解、继承和发扬龙泉地方艺术意识,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此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们所取得的成果中,一些是有形的,如龙泉民歌简集(适用学校课堂教学)、龙泉民歌选集、龙泉民间音乐文化课程教学计划和已经纪录的课堂教学实录等,还有一些是无形的,如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身专业的理解等;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已经搜集的三十余首龙泉民歌,有些是无需或难以量化的,如龙泉地方艺术形式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学生心中等,实际上这些成果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