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选可编辑)

上传人:1728****196 文档编号:159948815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选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选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选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精选可编辑)(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述“沉郁顿挫”一直被视为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本文认为“沉郁顿挫”确实是杜甫大部分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主要体现为杜甫诗歌之思想内容的博大精神和情感的深沉厚重,“顿挫”主要体现为结构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内容的“沉郁”要求形式的“顿挫”,形式的“顿挫”也能加深内容的“沉郁”。然而,对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诗圣”,对中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史诗”,过于单一化、绝对化的评价又过于偏激,不够全面、客观,因此需要对杜甫诗歌做更细致、全面的阐述、揭示。站在前面这个角度上,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本文又概括出杜甫诗歌的三种风格类型:清新自然、险怪奇拔、雄放俊逸。杜甫诗歌之清新自然主要体现在他的草堂诗歌之

2、中,表现了杜甫高雅的情趣和细腻的审美,流露出他热爱现实人生的赤子之情和忧民的博大胸怀;险怪奇拔的风格更是杜甫的首创,他崇高博大的诗心和奇诡波澜的诗艺深深影响后人李贺;雄放俊逸的诗风,从中可以窥见放旷不羁的一面,亦可理解为现实主义之外浪漫主义在杜甫身上的反映。1 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清人方东树曰:“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人正是杜甫本人,其进雕赋表曰:“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

3、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沉郁顿挫的确是对杜甫诗歌部分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体现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2 杜甫诗歌的多样性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其诗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其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景象令后人无比尊敬和崇拜。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后人对其诗歌极力推崇、褒誉,并以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去称扬和赞颂杜甫及其诗歌。在这些最美好、最精炼、最经典的词语中,又有三种说法最为历代治诗、治史、治学者所接受,即:“诗圣,“诗史”,“集大成”。所谓“集大成”,正是对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性的经典性概括。传统上一向称杜诗的

4、风格为“沉郁顿挫”,乃是主要取其悲抑苍劲的意味和深沉凝重的基调。的确,历代诗人,没有谁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愤激之情更深了。“沉郁顿挫”在诗中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然而,杜诗“集大成”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多方面的影响决非仅此可以概括。对于杜诗的风格,我们不能只强调一点,或者仅抓住一面,而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杜诗诗风的“沉郁顿挫”,只不过是他诗风的一个方面,至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沉郁顿挫”之后,更应该看到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多样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伟大之处。除沉郁顿挫外,杜诗中至少突出地呈现出以下几种迥异的风格: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3 杜甫诗

5、歌多样性的原因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造成杜诗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亦是多样、复杂的。时代的风云变化、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思想的大融合、诗风的多样化、文学的发展规律以及杜甫的文学观等都是造成杜甫诗歌多样性的原因。唐代,尤其是盛唐,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时代,这种经济、社会下的文学必定不是一潭死水,这也就从源头上决定了杜甫的诗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必定是立体的、丰满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社会思潮多元化,这也与杜甫诗歌风格多样化一脉相承。当然,诗人本人的性格、个人经历、社会政治的突变会左右、改变其诗风,使其诗歌呈现与他人迥异的特点,这就造就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主流,这并不与其

6、诗歌风格多样化矛盾。杜甫是伟大的诗人,其诗歌也是博大精深,多角度、立体得看待其诗歌,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诗人的性格特点等,我们也可以全面了解杜甫、杜诗。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作者:丁新光指导教师:孙金荣(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泰安 271018)【摘要】文学风格,是作家作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前人论杜甫诗歌艺术风格,多以“沉郁顿挫”称之,这的确是杜甫诗歌的典型特征和经典概括。思想之深广博大、感情之深沉厚重谓之“沉郁”;表现形式结构开阖、音律铿锵,此之谓“顿挫”,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然而,对于杜甫这位经历丰富、思想丰富的大诗人,对于他千余首诗歌,我们不能单一化得评定,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本

7、文又概括出了:清新自然、雄放俊逸、险怪奇拔。从而得知杜甫诗歌风格也是具有多样性的,进而分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关键词】杜甫 风格 沉郁顿挫 多样性 原因Theory of du fus poetry art styleDing Xinguang(School of Humanities & Law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271018, China)Abstract:Literature style, is that distinguishes writers and works of important symbo

8、l. Previous theory of du fus poetry artistic style, more restrained by the stall says du fus poetry. Indeed, it is the typical features and classic generalizations. The idea of the great, deep feelings of depressed dark heavy ; Forms structure was closing, refuses to open, and this is thy , so as to

9、 achieve the stall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However, for the du fu the experienced, thought rich great poet, for he more than 1000 poem, we cannot simplification, in addition to assess beyond sullen, this paper and stall summarized: pure and fresh nature, male put elegance, risks

10、 blame JiBa. hus learned of du fus poetry style also is to have diversity,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 this diversity.Key Word:Du fu style depressed and sonorous diversity reason1 杜甫诗歌的总体特征沉郁顿挫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其特点历来被公认为“沉郁顿挫”。清人方东树曰:“沉郁顿挫,苍凉悲壮,随意下笔而皆具元气,读之而无不感动心脾者,杜公也。”其实最早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甫诗歌特点的不是他

11、人正是杜甫本人,其进雕赋表曰:“自七岁所辍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之流,庶可及也。”沉郁顿挫的确是对杜甫诗歌部分诗歌、尤其是一批最能体现杜甫诗歌水平的优秀诗歌风格的典型评价和概括。分析诗歌作品,无外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沉郁和顿挫分别从内容、形式上给予了评价,内容的神广博大、深沉厚重需要有曲折开阖、抑扬变化的形式做载体,而形式上的曲折开阖、抑扬变化又加深了内容的深广博大、深沉厚重,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1.1 沉郁思想内容的深广博大,情感的深沉厚重“沉郁”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广博大和情感的深沉厚重。1.1.1思想内容的

12、深广博大杜甫的诗歌之反映社会现实,全部都来自切身感受,无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均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故能写够写出质实丰满、有血有肉的动人诗篇。尤其是那些反映人民疾苦、心系国家命运的诗歌,更是贯穿诗人的整个创作历程,深刻得体现了其思想内容之深广博大。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国家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人民更是灾难重重。这一时期,杜甫怀着对祖国前途、人民命运的万分忧虑,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悲陈陶、哀江头、羌村等。这些作品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渗透着诗人国破家亡的无比悲痛,诗的沉郁悲壮的情调更为浓重。悲陈陶开头概括战场上的惨况:“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水中”,指出在战场上为国家英勇奋战

13、,浴血牺牲的都是良民、百姓,他们全军覆没,血染陈陶泽,致使原野显得格外空旷,世界也仿佛变得格外寂寥野旷天清无成声,这种寂寥,不是因为和平宁静的生活,而是因为“四日义军同日死”的惨烈结局。这首诗,在天地同辈的风味里,再现了唐王朝在平叛中遇到的重大挫折,表达了诗人对战死战士的悲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哀江头则是从曲江景色移换写起,转入杨贵妃专宠骄奢以至绕死马鬼坡的历史悲剧。国破家亡的悲痛是贯穿全诗的中心思想。诗的情节安排,从眼前景到回忆往事,又从回忆往事转到现实生活,贯穿在诗中的感情,先是哀,触类伤情,事事堪哀,后转乐,回忆李、杨豪奢生活的逸乐,再转而写哀,把亡国的哀痛推向高潮。全诗哀乐交替,既突出

14、了两者的因果关系,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使全诗波折纤曲,意境深邀,体现出杜甫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和人民一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共同经历了战乱的痛苦。这时候,他对人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人民的感情也更加密切了。于是他写出了更多的反映人民疾苦的不朽之作,其沉郁的风格也表现得更为显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吏”、“三别”。 如石壕吏写官吏夜晚捉人的情景,诗人以时间为顺序,由“暮”而“夜”而“天明”,把“夜捉人”的整个过程都描述出来了。头二句先写傍晚诗人投宿石壕村,夜间就有县吏来捉人,点出“捉人”的题旨。三、四句一写老翁,一写老妇,两人的行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去

15、十六句就转入具体叙述了:先写县吏的咆哮如雷,老妇哭泣啼叫,形成强烈的对照。次写老妇前致词,有三层意思:一是她的三个儿子都被征调到邺城去,两个已战死;二是家中只有一个媳妇带着吃奶的孙子,这样的母亲不应被征调;三是老妇表示自己“请从吏夜归”,“犹得备晨饮”。最后四句,回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事件的结局和诗人的感受。全诗叙事层层深入,笔法变化多端,迂回婉曲,首尾呼应,悲怨之情,贯穿始终。诗中老妇诉说战乱给她家带来的不幸,声声泪,句句血,感人至深。从某种程度上讲,杜甫诗风的“沉郁”正是其深广博大的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众所周知,杜甫是较早地在诗歌作品中反思“安史之乱”的诗人,更是当时在作品中反映社会

16、现实最多的诗人,故他的诗才有“诗史”之称。从思想内容上讲,他的诗既不像以前盛唐诗人少年似的青春、天真、乐观,也不像后来大历诗人老年似的事故、通达、无望,而是中年似的深沉、雄厚、博大。因而,他的诗,也就既不是骨气端翔、光英朗练、兴象玲珑的情来、神来、气来,也不是气骨顿衰、江河日下的凄冷衰飒、寂寥落寞,而是在雄壮中有愁郁、在沉痛中有慷慨、在悲怨中有峭拔的沉郁。1.1.2情感的深沉厚重诗歌要有深厚的内容,首先就要求诗人有真情实感,释惠洪说:“吾是知文章以气为卞,气以诚为主,故老杜之诗一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此说颇具眼力,正因为杜甫敦厚诚实,情感深沉厚重,发而为诗,以我手写我心我情,杜诗才具有“沉郁”之风。试看春望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