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59860125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学练 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1. 背景解读 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这次革新仅146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10年间,由于对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有了很大发展,写了许多优秀散文和诗歌。著名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均为这一时期所作。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2. 内容梳理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全文内容梳理如下。 第一部分(1):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第二部分(2):把镜头对准潭中

2、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 第三部分(3):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部分(45):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然后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7岳阳楼记,1. 背景解读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于是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诞生。,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

3、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后,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2. 内容梳理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4、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交代写作时间。,28醉翁亭记,1. 背景解读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

5、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2. 内容梳理 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1自然段: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缘由。 第2自然段:早晚的景象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自然段:滁人的游山之乐和太守的宴游之乐。 第4自然段:作者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9*满井游记,1. 背景解读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现在湖北

6、公安)人,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始终无意于仕途,而好访师求学,游历山川。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写于这一年的春天。,2. 内容梳理 这篇课文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地描写了满井的初春景色,勾画出一片春

7、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 第1自然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满井春色及郊游所感。 第3自然段:议论,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30诗五首,1. 背景解读 (1)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陶渊明当官时,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卑躬屈膝。久而久之,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行路难(其一)选自

8、李太白全集。722年诗人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受到排挤,遭受谗毁后离开长安南下,一时间茫茫然,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际,他写下行路难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3)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而茅屋建造得并不牢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吹雨淋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因而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白雪歌送武

9、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校注。唐朝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少帝王好大喜功,再加上为了维护边界安全,边关战事不断。不少知识分子或从军,或出使边关,因而能够体验边塞军旅生活。这种争赴边关的社会风气促使边塞诗创作不断发展繁荣。岑参曾两度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地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塞外纷飞的大雪中送别归京的友人,写出了这首著名的七言歌行。,(5)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他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凡是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一十五枚,盖作诗三

10、百一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2. 内容梳理 (1)饮酒(其五)分为两层。 第一层(14句):写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 第二层(510句):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2)行路难(其一)分为五层。 第一层(14句):写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表达了其忧郁苦闷的情感。,第二层(56句):用象征的手法喻仕途艰难、人生之路的艰险。 第三层(78句):运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第四层(910句):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第五层(

11、1112句):表达了诗人要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着乐观和希望。,(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5句):秋风破屋,心情痛苦。 第二部分(610句):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第三部分(1118句):破屋漏雨,忧思不绝。 第四部分(1923句):愿得广厦,庇护寒士。,(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句):描写边地奇异的漫天大雪和奇寒的天气,表现出诗人热爱边塞风光的情怀,颂扬将士的意志。 第二部分(1118句):描写雪中送别友人,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5)己亥杂诗第1、2句写诗人离京的感受。第3、4句写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