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953333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林高中 高一语文必修 4 导学案 编制人:马丽芳 审批人: 姓名: 班级: 1课题:柳永词两首【学习目标】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2、有感情地吟诵诗词,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学习柳词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两首词。【学习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意象。2、学习虚实相生的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学法指导】1、查阅注释及资料,勾画圈点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敢于提出新的问题;3、理解交流,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时数】2 课时预习案【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

2、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阙。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

3、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 (59 一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 “片”即“遍” ,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

4、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 ;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 ;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作者简介柳永(约 987约 1053)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由是自称“奉旨填词” 。改名后,中进士,历余杭令、

5、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3、解题(1) 望

6、海潮: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想谒见此时正好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他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以求得引荐。所以,词中不乏溢美之词。(2) 雨霖铃:正是他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由于封建时代文人政治命运难以自持,加上交通等经济条件落后,离别就给予青年男女以爱情的深沉打击,给予漂泊游子以羁旅愁苦的悲叹。 雨霖铃正是这两个方面感情的真实流露。望海潮(第一课时)预习案(一)注音参差( ) 堤沙( ) 珠玑( ) 罗绮( ) 叠巘( ) 箫鼓( ) 千骑 ( ) 凝噎

7、( ) 暮霭( )(二)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 ”、 “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探究案1望海潮整首词展现了杭州太平盛世下的繁华、 富庶、 美丽, 百姓生活的安定 、祥和作者从哪些方面抒写的?(点拨:分阕赏析)2望海潮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清林高中 高一语文必修 4 导学案 编制人:马丽芳 审批人: 姓名: 班级

8、: 24、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此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5.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6、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检测案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C嬉闹 文恬武嘻 嬉笑怒骂 嘻嘻哈哈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

9、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对长亭晚 B杨柳岸晓风残月C更与何人说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词” ,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 ”“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

10、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 “小调” “中调”和“长调” 。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C “市列”三局,只抓住 “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第二课时雨

11、霖铃预习案1雨霖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雨霖铃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探究案3、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交代了哪些内容?4、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清林高中 高一语文必修 4 导学案 编制人:马丽芳 审批人: 姓名: 班级: 3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6 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检测案二、阅读

12、星空(一)阅读雨霖铃 ,完成 911 题。1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 “高柳乱蝉嘶” ,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B “都门帐饮无绪”- 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C “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D “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2 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

13、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 “无 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 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4、)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D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 , “经年”二字呼应“今宵” ,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