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595019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区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概况及“十二五” 前景展望“十一五”时期,*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建立“ 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 观优美” 的城市绿地系统,塑造生态健全、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圆满完成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的各 项景观环 境建设任务,全面提升了各项绿化指标,强化了园林绿化管养措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十五” 末的*%提高到*%,增加 *个百分点;绿地率由*%提高到*%,增加*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由*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增加 3.8 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规划设计具有特色;结构分布趋于合理;绿色配

2、置走向多层次、多样性、开放式和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单位绿化、公共绿地绿化多方位的城市绿化建设格局,*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 荣誉称号。一、 “十一五”发展概况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城市绿地体系功能大幅提升1.突出大环境优化,狠抓城市生态绿化构筑绿色屏障。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城市,始终把城区大环境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绿化的重点,以“ 两带” 、“四园”为依托,大力构建城市外围生态绿化圈,为城市增加“ 绿肺” 。先后建成了*等64公里的绿色通道,*被省林业厅命名为“ 绿色通道第一路” ;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完成了平均宽度60米、复线长98公里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和18.5公里的*

3、防洪固沙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带建设;积极实施城市出入口绿化建设,建成了*万的*出入口绿化和*万的*绿化等城市出入口大型绿地,利用城区周围空闲地,建成*门前等零星成片林地*万,工业园区南园中心景观2带建设已初步完成,以博物馆景区为核心的工业园区西园景观带建设正在实施中。通过上述重点工程的实施,共在城市外围增加绿地*公顷,构筑起了城市外围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2.突出精品意识,绿地功能日趋完善。城市中心区绿量不足一直是*绿化发展的掣肘,五年来,园林部门始终致力于能绿则绿、见缝插绿、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大力实施拆墙透绿、拆违增绿、改造让绿工程,结合城区的新建改造和市容市貌整治,狠抓城市

4、中心区公共绿地的新建和改造,大力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十一五期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万,建成了占地*万的*景观带、*万的*花卉园、*万的*园、*万的*公园等大型精品绿地,突出以小做精,因地造景,通过在修建精致的小花池、小花坛、小绿带、小花带、小雕塑和园林小品等,分别在城市中心区新建了30余处路侧绿地。与此同时,逐年对城区公共绿地进行改造,丰富绿地植物品种,配套雕塑、园路、园凳等园林小品,使城市公共绿地功能逐步完善,布局日趋合理。3.突出风格特点,行道绿化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坚持“一街一景、景景有别、路路不同”的行道绿化原则,因路造景,因景配绿,树种选择适地适树,植物造型灵活多样,花木配置简洁明快。成型

5、道路一律“栽大树、植大 树、速成荫” ,并辅之以景观配置,完成了*等 39 条道路的行道绿化建设和改造,建成了*绿化“名 贵” 品种街, *大街“时令鲜花” 一条街,彩虹桥欧洲玫瑰一条街,*等一批乔灌花优化组合的景观大道。十一五期间,城区*条街巷已全部完成行道绿化,新增道路绿化面积*万。4.突出鲜花造景,城区绿化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实施百万盆鲜花上街工程,反季节培育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海棠等时令鲜花,突出立体造景,从4月中旬至10月中旬,3在城区主要街道、景观带移栽鲜花,摆放立体造景。同时注重新品种的引种繁育,先后引进红叶小檗、水腊、金叶女贞等观叶灌木7个品种,引进银杏、丝棉木、玉兰

6、、樱花等观赏乔木等12种,引进郁金香、白玉簪等宿根花卉品种进行试种试栽,驯化后应用于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促进了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美化造景颜色的多层次性,形成了乔、灌、地被层次错落有序、色彩丰富的绿地景观。目前,城区绿化植物品种已达122种,较往年增加了4倍。5.突出规划设计,全力促进庭院绿化上水平。严把规划关,严格按照新城区不少于40%、旧城区不少于30%的比例落实绿化面积。按照“谁开发,谁绿 化,谁缺失,谁补偿” 的原则,一手抓已建成单位与庭院的绿化限期达标,一手抓新建单位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和指导,深入开展庭院绿化达标和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指导庭院单位绿化质量上档次、上水平,推动沿街

7、单位、小区实行“拆墙 透绿” 、“鲜花摆放” ,建成了*等一批园林式居住小区和单位。十一五期间有表彰命名“ 庭院绿化达标单位” *个,“庭院绿化先 进单位 ” *个,命名“ 花园式单位”*个,开辟庭院绿地*万,占到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的*%,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庭院绿化,已形成了全社会普遍重视庭院绿化的良好氛围。以精细管理促进发展,园林绿化管护水平实现重大突破1.抓管护细化,提升管护标准根据*委、区政府确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园林部门把精品绿化纳入园林绿化建设和管护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细化了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标准,把管护作业由过去的三级管护全面提升为二级管护,并将*及部分重点绿地、广场提升为一

8、级管护,对管辖的一级区域实行全天候养护、定时保洁,随时捡拾垃圾,及时清除绿地、树沟内杂草,合理修剪草坪,树木,保持了植物的良好生长和绿地的干净整洁。42.抓养护技术操作规程,促使管护工作向规范化迈进。园林部门结合制定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规范、 防虫打药操作规程、 绿地管理养护标准、 树木、花卉养护月历、 园林绿化养护安全生产规程等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养护作业标准,细化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使管护水平有所提高。一是针对夏季气候炎热、虫口密度大、防治困难多的实际,依据防虫打药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严密监控、科学防治,积极引进新农药、新技术,并实施交替用药,力求防治仔细认真。二是在日常树木灌水

9、过程中,通过以往的台帐记录掌握的浇灌时间规律,依据绿地管理养护标准、 树木、花卉养护月历对浇灌用水作息时间进行了规范,改变以往的五天一浇或十天一灌的定时浇灌习惯,按照植物生长特性及地域环境进行不定期浇灌,即节约了用水,又促使日常管护更加科学、规范。3. 抓乔灌木及部分常青树木造型修剪,提升造型及植物配置效果。采取抓主抓重的工作方法,以花草树木造型修剪提高档次为手段,一是将*等六条分车道绿化做为绿篱、花灌木造型修剪亮点,按照即定的修剪方案及标准,不定期进行修剪,保持修剪造型明显、修剪标准整齐划一,使这些重点路段的园林景观得到提升;二是将*等*条行道绿化做为管护精品街进行精细化修剪,对下垂的枝条进

10、行回缩,保持树木整齐一致,树势生长良好,确保这*条道路成为树木修剪样板;三是将*等公共绿地做为管护精品绿地,强化各项管护措施。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和管养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了树木造型及植物的配置效果。4.抓工作巡查机制,切实增强职工工作责任心。推行了“周 汇报、月点 评、季考核” 的考核体系,把 树木生长、草坪养护、灌木绿篱修剪、病虫害防治、卫生保洁等日常养护工作5全部纳入了考核奖评机制,并结合管护责任区实行了片区、路段、游园定点责任区,明确了谁的责任区谁全面负责的考核机制和连带责任追究、管理管护工作受到领导好评的予以表彰奖励的奖罚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推行,有效的提高了管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

11、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奖罚提效保质,促进和强化了责任意识,突出了园林绿化工作在精品亮点上下功夫,在景观造型上求突破,在技术应用上求创新的工作理念,使绿化管理管护工作由常态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迈进。二、 “十二五”前景展望“十二五” 时 期,*城市园林 绿化将立足于提升 绿化层次,实现园林绿化与城市人文历史景观的有机融合,处理好一个关系,抓好两个结合,落实好一项措施。即处理好近期、中期、远期协调发展的关系,树立城市绿化大园林观点,按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建设发展计划。本着“ 城区优先” 、“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力争早日实现“国家级园林城

12、市” 创建目标。两个结合一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在树种选择时既要考虑其近期景观,也要考虑中长期群落景观,分区域配置大树和景观,区政府广场、世纪大道、世纪广场、骨干道路、庭院门前等主要区域,以整齐修剪精心养护的高档草坪为主,配以大量时令花卉、宿根花卉反映一种高贵的气势,普通游憩小广场、小游园、公园、道路等区域以本地乡土草种为主,配以一定量草花,普通居住区、一般庭院绿地,以抗旱、耐贫瘠的地被石竹、荷兰菊、景天、地锦等地被植物代替草坪,增加绿量,减少管养成本。二是绿化、美化、香化与季相景观相结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突出植物的合理搭配,做6到绿与美的协调,美与香的搭配,考虑植物群落花色、叶色等外部形态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力争全年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一项措施是推广应用园林绿化新技术。加大新优品种引进、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园林科研、生产、繁殖基地。解决绿化建设中乡土树种缺乏,苗木品种单调,商品苗木质量不高,施工栽植成活率低等实际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园林绿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