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建筑威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593184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研建筑威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可研建筑威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可研建筑威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可研建筑威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可研建筑威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研建筑威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研建筑威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建设规划与内容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按照一步到位、文化、科学配套、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规划设计完整性原则,规划方案,将威海文化中心建设成为:一个艺术的、文化的、民族的、特色的展示空间;一个专业性、科技性、互动性、亲民性的新概念文化中心;一个积聚人气、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一个全新概念的集展览、市民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新概念展览馆,并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5.1.1规划思想及理念21 世纪被誉为“生态环境保护”世纪,环境意识及其观念发展对规划设计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威海市博物馆的规划也应在保证其各项功能齐全的情况下,根据生态型园区的规划思想及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威海市

2、博物馆作为威海市冯家江新区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总体规划结构上应把握与冯家江新区及其周边用地的关系,并与自然山水环境有机结合,体现新的生态型规划与设计思想,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展示中心,威海市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其总体布局应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创造新的人文,建筑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规划展示理念。由传统展示的手法陈列,向现代展示观演、体验、互动的转变,营造艺术的、文化的、民族的,特色的展示空间。形成专业性、科技性、互动性和亲民的新概念城市规划展示馆。 5.1.2总体布局原则1、总平面布局必须符合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 以及威海市银滩东区一期(冯家江新区)控制

3、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2、威海市文化中心设计要考虑地域和环境条件,做到节能与环保,体现环保理念、生态观和充分体现专业性、科技性、互动性、亲民性。建设上要与博物馆、演艺中心等建 筑 文 化 相适 应 , 在 建 筑 结 构 上 要 突 出 威 海 的地域特点。3、既要考虑建筑的标志性,又要充分考虑它的功能性。要以简约为美,不作过多装饰。让更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喜欢到威海市博物馆观看展览和参加互动体念。4、根据所在城区的交通系统,合理组织基地与周围城市道路的衔接,机动车交通出入口应与外围交通合理衔接,考虑人车分流。设计时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并提交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方案。要适应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分区明确

4、、布展灵活、参观流线可变的特点。5、威海市文化中心整体布局应对绿化设置、雕塑设置、景观水体、道路设施、停车场等附属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对重要节点制定详细的景观设计方案,营造丰富多彩的外围空间环境。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5.2.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定位威海市博物馆将通过不同的展馆平台,全景式反映威海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规划。文化演艺中心则以高雅先进完善的音乐厅、大剧院及影视城为市民提供全新的高档次休闲娱乐场所。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项目定位:1、威海市博物馆应成为区域性的城市景观及重要的旅游景点,成为宣传威海,展示威海的一个重要窗口及城市标志。2、威海市博物馆应突出表现城市

5、自身的特点,体现威海这座新兴旅游休闲舒适、热情奔放的城市特色。3、威海市博物馆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展示手法,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富的艺术感受,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集展示、市民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场所。4、威海市博物馆建筑外形上采用大胆前卫的不规则几何形体设计,并采用极具威海城市地域特点的造型来表现建筑的设计理念。5、充分发挥辅助性功能对于规划展示主体的支撑作用,应设有足够的可承担各类临时展览的空间及一定规模的会议活动用房,使项目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2.2规划设计方案选择5.2.2.1 规划设计方案一结合项目圆形地形特征,采用全开放化设计,极好的体现了设计理念中亲民的思想。主入

6、口设于纬一路与地块交界处,使道路与用地更具有延续性及连续性,圆形地块中采用以纬一路为中心轴对称的布局设计,两个主体场馆位于西面,分别于布置中心轴两面,曲面与直面的不同风格互相辉映,并以空中连廊相连接,既方便了参观,又达到了合理的人流分流疏散。主入口与两个主体场馆之间是面积达到 10000的旅游文化广场,足以承接大型庆典、文化活动及文艺演出之用。广场两边对称设计有餐饮休闲区,努力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位于西面的弧形地块,与两个主体场馆均设计有空中连廊相连接,既可满足游客快捷方便的游览要求,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环形道路中车流对游客的影响。西面弧形地块全部设计为自然景区,并将设计理念一直延伸至

7、冯家江,希望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自然观光为一体的自然景区。方案一总平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 名 称 面 积1 用地面积 80999.2m22 总建筑面积 34000 m23 其中:威海市博物馆 16000 m24 文化演艺中心 16000 m25 亲水文化公园 2000 m26 建筑层数 3 层7 建筑高度 23m8 停车位 180 个9 容积率 0.4210 密度 14.81%5.2.2.2 规划设计方案二本博物馆位于一个圆形的地块内。而圆形的地块周边又被江、湖包围着,形成了一个城市小岛,考虑到建筑与地形的结合以及与纬一路的连续性,建筑的地理位置构成了设计方案,建筑形成

8、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将地块整体采用中心轴对称设计,局部采用黄金分割法将地块以建筑为中心发散性切割,产生若干规则化、图案化的小型地块,由小路连接,使建筑融入到整个环境地形里,又象征着威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荣场景。博物馆建筑是一个人造景观,它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周边环境与被加强的综合景观相互交织影响。这样建筑和地形成为一个连贯、进步、创新的系统特性,它巩固了地段的地理材质特性,而不是仅仅在其上附加些什么。针对整个地块的景观布局时,主要由一条景观轴线贯穿,一是从交通流线方面考虑,地块与纬一路的连续性使得地块和道路很好的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外环汽车道及环形停车场很好将人车分流。二

9、是从景观考虑,一条景观中轴线贯穿道路和地块以及冯家江。两个主体建筑沿这主轴线对称布置,使整个地块看上既似一个和谐整体起到了平衡基地的作用,又各自有自己的独立性,也是视觉得到了缓冲。总体构思为一个新城形象标杆,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一个得以了解合浦文化,并且很好的体现威海海滨风貌的新型城市公园,公园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是被动主动的,它们各自的角色是可互换。公园形成博物馆的边界,它是主动空间,而博物馆凸显在公园中间,它又成为被动空间。沿景观主轴线、沿外环汽车道及环形停车场两旁种植大椰子树,公园多种植高树和草坪,在博物馆和公园设置很多散布道,充分考虑人行的各种需求。方案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 名 称 面

10、 积1 总建筑面积 34000 m22 其中:威海市博物馆 16000 m23 文化演艺中心 16000 m24 亲水文化公园 2000 m25 建筑层数 3层6 建筑高度 22.5m7 停车位 227辆8 容积率 0.429 建筑密度 14.19%5.2.2.3 规划设计方案比选方案一: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分区基本明确,但博物馆与文化演艺中心在总体上土地利用率较低。局部的区域又较为拥挤。交通组织设计对主、次道路的划分与布局不够明确与合理,建筑组群之间在空间与景观上的联系较为分散,不够紧密,中心区景观设计与建筑间缺少内在联系,预留用地设置不够合理且较为分散。方案二:总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11、,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交通流线组织便捷高效,主干道做环道设置有利于人车分流。平面布置符合功能要求,建筑组群的布置有利于分期建设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完整的建筑组群形象。空间轴线较为明确,建筑风貌较好地体现了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综合各方面因素,方案二的总平布置符合项目的发展规划,有利于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建议选用方案二作为可行性研究的分析依据。5.2.3道路规划与交通亲水公园四面临城市规划环道,东面正对纬一路设置主入口,主要供人流使用,南面与西北面各设次入口一个,主要供车流使用,并相应配置停车位,道路结构主次分明,交通流线明晰,合理分散人流及车流并方便联系。道 路 线 型 设 计 以 流 畅

12、 、 便 捷 和 构 成 对 景 为 原 则 , 主 入 口 处 的主 干 道 较 平 直 。 中 心 广 场 周 边 的 主 干 道 和 次 级 道 路 则 以 向 心 、 环弧 形 为 主 要 形 式 , 即 创 造 了 庄 重 大 方 的 入 口 主 干 道 , 又 营 造 出 公园 内 丰 富 的 流 动 空 间 和 景 观 路 线 。公园从东至西设置了一条宽阔较笔直的林荫步行道,从公园大门开始,途径中心广场,至西面弧形观景区结束,沿途形成许多小广场小花园,是游客步行的主要道路,并结合南方气候特点,设计为公园景观的一大亮点。主干道沿公园核心区呈环道布置,使步道系统可以完整的贯穿整个校园

13、,实现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设计原则。为使步行能游览完整个公园,设计中的园中小路蜿蜒曲折,又互相联系贯通,使得各个景点之间道路顺畅、标示清晰,有曲径通幽之感。 在文化公园次入口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停车场,方便外来汽车的进出和停放,避免汽车穿行公园内造成人车混流。威海市博物馆及文化演艺中心室外均布置生态停车场,尽可能满足大量游客的使用需求。5.2.4 消防安全规划亲水文化公园建筑群主要有威海市博物馆、文化演艺中心及餐饮休闲用房等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系统主要考虑每栋建筑周边均留有可供消防人员操作的室外空间和消防车环形车道(可利用城市道路及园内道路) ,每栋建筑的间距均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根据每栋建

14、筑的总建筑面积和耐火等级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每个防火分区均保证不少于两个疏散出口。室内装饰材料均采用不燃或难燃的材料,博物馆等大空间钢结构采用相应的防火处理措施,以达到相应的耐火极限。5.2.5 环境绿化系统亲水文化公园规划的步行林荫道同时也是威海市文化中心的景观轴线,贯穿整个公园。将公园外的水系及各个广场花园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绿化体系。公园绿化系统中人工绿化结合自然景观以点、线、面状的绿地连接构成不同层次、不同形状、不同配置的大型绿化空间整体,可以很好地改善南方地区炎热的气候,也表达了绿色生态文化的城市内涵。绿化草坪花卉及树种的配置主要选择适合本上生长的亚热带品种。首先,沿城市道路边沿

15、地带及校园主次干道两旁种植具有威海当地特色的椰子树和带状灌木从为主,可以取得围合空间的效果。带状灌木丛以冬青类或假连翘类为好。其次,散植于南面主入口及博物馆的大片草坪地带上的疏松树木以独具南国特色的的亚热带植物,如大王椰、棕搁类树种为主。再次,建筑物周边及庭院绿地上宜种植小叶榕、芒果树或玉兰等中等大小常绿树种,有围合庭园绿地空间的效果,营造休闲气氛。大块草坪以种植台湾草为好,配置于草坪及建筑室外空间和广场空间上的小灌木及四时花卉,则选用夹竹桃、标竹类、杜鹃、散尾葵、凤尾竹、朱槿等本土品种为主。5.2.6 竖向规划与土方工程用地竖向设计的主要设想:结合总体布局,统一考虑,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减少

16、土方工程。与周边城市道路场地实现合理的连接。项目用地平整。设计保持原有地块平整特点,尽可能节约成本,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由于基地四周有充足的水系,基地内不考虑设计大面积的水体。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约平整土地开支,将成本降低到最小。5.2.7 工程与环境的持续发展工程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是现代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从现代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出发,亲水文化公园规划应具有持续发展的理念,工程建设和环境建设及保护应具有持续发展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综合利用土地合理分配资源,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亲水文化公园的规划内容应满足举办大型活动、市民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的追求及相应配备的功能要求。在西面的弧形地块作为完整的自然景区,让公园规划与发展,人和自然两部分有机的结合,使亲水文化公园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 建筑工程6.1.1 建设设计原则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