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1592223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而思网校 闵行区 2010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 调研 考试 化 学 试 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 先将自己的 姓名 、学校填写清楚,并填涂准考证号,请仔细核对 。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请注意题号顺序,所写内容不得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部分视为无效。 4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所选项。 每题的解答都不能超出矩形答题框, 选择题的正确填涂为: 。 5填空题和简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作图题还可使用 2B 铅笔。 相对原子质量 : H-1 C-12 N-14

2、O-16 K-39 Cu-64 一 、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 选项 , 共 40 分) 1 生活中常见爆炸现象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 B高压锅爆炸 C烟火爆炸 D轮胎爆炸 2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 金刚石刻划玻璃 C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氯气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3厨 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芝麻 油 C 白糖 D 食醋 4 普通玻璃的成分之一是硅酸钠(化学式为 Na2SiO3),硅酸钠中硅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4 D +6 5 世博 “零碳馆 ”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3、 “零碳 ”中的 “碳 ”主要指 A CO2 B CO C CH4 D C 6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 的“钙” 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7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8 同素异形现象是物质表现的形式之一,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A CO 与 CO2 B 金刚石和石墨 C 氧气和液氧 D 镁粉和镁条 学校_ 班级_ 准考证号_ 姓名_密封线 学而思网校 9 甲醚(用 X 表示)作为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它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 3O2 点 燃 2CO2 3H2O,则甲醚( X

4、)的化学式是 A. CH4O B. C2H4O C. C2H6O D. C3H6O2 10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1 有关 H2+CuO Cu+H2O 的反应,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 CuO B H2 C Cu D H2O 12 在一定温度下,某 溶质 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 溶质 的溶液 13 如右图所

5、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 乙 是一种 双原子分子 B 丙的化学式是 A4B2 C 每个甲分子由 2 个 A 原子和 2 个 B 原子构成 D 甲、乙、丙 三物质在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 1 2 1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C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 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 15 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

6、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 碳酸钠、纯碱、 NaCO3、盐 B 硫酸铜、胆矾、 CuSO45H2O、混合物 C氢氧化钙、石灰 石 、 Ca(OH)2 、碱 D 氧化钙 、 生石灰 、 CaO、氧化物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生石灰和水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17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 CaCO3、 CaCl2 的混合物 B. 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C除去 N2 中少量的 O2:通过灼热的 Cu 粉末 D. 某同

7、学将 pH 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 pH 学而思网校 18 一定条件下 的 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 , 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 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 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 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一定 不 是分解反应 B若 X 为氧气,则 Y 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 Y 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 Y、 Z 与 Q 质量变化之比为 2 11 9 19 t 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 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 C图中 4 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 关系是: n m w = z D n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20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向盛有 100g 水的烧 杯中先后加入 w g 甲 和 w g 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到 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 到 t1时,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 得到甲 是 饱和溶液 、乙 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 到 t1时,甲、乙的溶质 质量 分数 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9、D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二 、 填空 题 (共 30 分) 21 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 1) 2 个氯分子 ; ( 2) 2 个 铵根 ; ( 3) -2 价的 硫 元素 _; ( 4) 2 个 铝 原子 。 2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氦气、 一氧化碳 、活性炭、甲烷、二氧化碳,请用化学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_; ( 2)天然气 是化石燃料,其 主要成分是 _; ( 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_; ( 4) 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 气体是 _。 23地球表面变暖与大气中二氧

10、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 1)请判断生活生产中的有关活动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填序号 ); 汽车尾气排放 喷洒农药 植物光 合作用 煤的燃烧 质量 /g 50 25 0 80 100 水的质量 /g m n w z s (g/100g 水 ) 学而思网校 A B C D E F 水 有孔塑料板 ( 2)资料表明,二 氧化碳可综合利用, 在高温高压下以 CO2 和 NH3 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 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 尿素中碳 、氧 、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20

11、吨尿 素含氮元素质量为 吨。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4 下面是某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 1) 推断甲、乙 两 种物质的化学式: 甲 、 乙 。 ( 2) 写出 该图转化关系中的化学方程式 : 甲丙: , 丙乙: , 乙甲: ,反应类型是 。 ( 3) 请 举 一例 CaCO3 的用途 。 25 醋酸钾 (CH3COOK)可以用来融化冰雪。醋酸钾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C、 H 元 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醋酸钾的摩尔质量为 。 1 mol 醋酸钾中 约 含有 个碳原子。 26 以下是 Na2CO3、 NaHCO3 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 1

12、) Na2CO3 溶解度曲线为 (填 “ a” 或 “ b” )。 0 10 20 30 40 Na2CO3 的溶解度 ( g/100g 水 ) 7.1 12.5 21.5 39.7 49.0 NaHCO3 的溶解度( g/100g 水) 6.9 8.1 9.6 11.1 12.7 ( 2)要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少量 NaH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写编号)。 冷却 热饱和溶液 蒸发 溶剂 溶解过滤 ( 3)已知 Na2CO3 转化为 NaHCO3 的反应为 Na2CO3+CO2+H2O2NaHCO3, 根据以上信息,要除去 NaHCO3 饱和溶液中的少量 Na2CO3,应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 4) 40 时的 100g Na2CO3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 溶质,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5)若将 30%的碳酸钠 溶液 100g, 稀释到 10%,需要加水 mL。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