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59043103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匡河镇周家河小学 方定祥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

2、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在研究活动中进行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真正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对于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理解更深,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应用。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探索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已经有了两点体会:可以

3、像整数乘法那样乘,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这些初步的感受是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书上例中“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又一次指出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对于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的,“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

4、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在计算中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样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学生又能学会,但这样被动的接受学习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认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后继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这样就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思考探索,以积累学习的经验,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

5、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算理、算法的掌握不是只有背记、模仿才能实现,大量、有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达到巩固算理、算法的目的,同时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如在“九加几”的教学中,我让整节课置身于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之中,课前我利用两个分别能容纳10个物体的方格盒子设置观察活动:让学生快速说出两盒中共有几个物体?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谁能上来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活动放在例题之前能让学生对“凑整”产生需求。例题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主的简单说教活动改为学生独立尝试、摆学具验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方法等活动。而后的活动设计成“圈一圈,数一数

6、”“摆一摆,算一算”“摆一摆,还可以怎样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尝试8+3、7+5等活动。这样,强化了操作实践活动的课堂使学生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因此可以安排一些饶有趣味的动手、动口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边的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就是很好的计算素材。如,每个学生都有学号,让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的学号,要求另一个学生想出一个算式,结果就是那个学号。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练习的过程。这种参与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有积极性。在看似游戏的过程

7、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计算复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另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游戏形式使计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更具魅力。(1)开火车。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2)组织比赛。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

8、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四、在多样化练习中进行学习 数学计算教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

9、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教材上的、教师和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0、;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3、有针对性的: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计算1800254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原式=1800100=18,这是由于“254”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顺序造成错误。一般来说,学生初次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的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

11、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可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4、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