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9925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师考试素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化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考试样题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三)一、选择题1不属于化学史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的前奏 B合成高分子材料 C探索物质结构 D现代化学的兴起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冶炼铜矿得到金属铜 B冶炼陶器 C制造黑火药 D炼金术3下列能源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焦炭 C天然气 D液化石油气4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可分为四个圈层,统称为生态圈,下列不属于生态圈的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臭氧圈5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CO2 BCO CNOx DSO26下列物质不属于固体废弃物的是( )A生活垃圾 B商业垃圾、C碱性土壤 D市政

2、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7属于人体微量元素 ( )AH BI CO DN8SOD 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名称的缩写,体内过多的 O2(氧自由基)可以依靠 SOD去消除。下列食物中不含 SOD 的是( )2A油炸食品 B动物肝脏和血液等 C番茄 D大蒜二、填空题9煤的化学组成虽然各有差别,根据目前公认的平均组成而折算成原子比,可以用来 代表。10能源、材料和信息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所谓能源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根据各个历史阶段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可以分为柴草时期、 时期和 时期。11化学键是指两个相邻原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 。12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方

3、法通常有: 、缩合聚合和共聚合。聚丙烯腈俗称 。13材料的成分和特性分类,可分为 、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 。14碳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单质碳,如 ; ,如烯烃;烃的衍生物,如 。15历史学家往往根据当时有代表性的材料划分为石器时代、 和铁器时代。而现在已经进入了 时代。16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导:水体中 含量增加,使水体中生物营养元素增多。当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水体过分肥沃,藻类系列特别迅速,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发生在江河、湖泊中称为 ,在海洋上则称为 。17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两大类:一是 污染,即由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造成的污染(如黄曲霉素) ,二是化学性污染,指 化学物质对食

4、品的污染。如重金属的污染, 的污染,食品添加剂污染等。18石油中所含化合物种类繁多。必须经过多步炼制才能使用。石油炼制的主要过程有: 、裂化、 、精制等。三、简答题19写出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320简要说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21简述人体必需元素的主要特点。22简要说明酸雨的形成及主要危害。23简要说明酶的主要作用及特点。24简要说明氧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25简要说明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分类26简要说明生命的化学进化。 四、论述题27试述化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8试述如何树立平衡营养观念29试论燃烧燃烧的哲学意义30试述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危害模块四 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三 有效教学一、简

5、答题1简要说明了有效教学的内涵。2制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哪些?3有效教学的研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二、论述题4如何认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时教师的发展。5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目前“有效教学”的现状。4模块五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二对话教学、反思教学一、选择题1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B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C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改变教师的习惯;2作为教学中的自我反思的内容很多,有以下内容: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哪些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效果。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上课时

6、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一般而言,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须考虑报几方面有 ( )A; B; C; D以上都是;3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 )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A学习途径; B学习方法; C学习效率; D学习能力4课堂教学环节有如下环节:拓展;巩固;练习; 新授(探究) ;引入。其正确顺序是: ( )A B C D5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有:(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家长。A B C D56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1)认真聆听。 (2)积极思考。 (3)勇于发言。 (4)大胆质疑。(5

7、)友善合作。 (6)循规蹈矩。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是积极主动的指标有:( )A B C D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还体现在( )中。A教学管理;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过程;8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 )A目标; B重要保证; C提前; D核心9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课程改革的核心; B教师教学的重点;C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课程改革的要求;10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以( )为主体。A教师; B教学内容; C学生; D教学过程;1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 )

8、 。A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B学生主动参与; C学生被动参与; D教学相长;12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有:教师、 (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A教案; B教学设计; C学生; D教学反思二、是非题13反思教学只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回顾。 ( )14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学会从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 ( )15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出问题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把一个实验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大家一起来完成实验任务。 ( )616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事必躬亲”地去学习或实践每一个知识。 ( )17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

9、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 )三、填空题18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具有 性、 性,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进行。19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20对话反思应该是通过 ,以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对话;教师自己做课与听课者 (教研员、学校领导、相关教师等 )的评议与讨论的对话,对这些对话的内容要进行认真记录和进行反思。这里既有教研员的引领,又有作为知悉自己教学情况领导的指导,还有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评议,对这些对话的反思最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又上进心的教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机会。21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 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2

10、2教学后记,也称为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 、 和 之后的感悟,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依据,是 的主要组成部分。四、简答题23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24如何抓住自我反思的时机?25怎样自我反思?26教学反思科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27对话教学的特征有哪些?28对话教学有哪几种类型?五、论述题29自我反思的一般过程可以划分几个阶段?30对话教学就可以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灵魂相遇与精神交流。从对话主7体的角度来看,如何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样题答案提示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三)1B 2D 3C 4D 5A 6C 7B 8

11、A 9C135H96O9NS10煤炭;石油11强烈;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12加成聚合;腈纶13金属材料;复合材料14金刚石、石墨、球碳(C60、C50 、C70、C84 、C120 等) ;烃类;苯酚等15青铜器时代;纳米材料16硝酸盐;水华;赤潮17生物性;有毒;有机化合物农药18分馏;重整19负极:Pb 2e- PbSO4;正极:PbO24H+ 2e- PbSO42H2O20地球上的海洋、河流等水体不断蒸发,生成的水汽进入大气,遇冷凝结成 雨、雪等返回地表,其中一部分汇集在江、湖,重新流人海洋,另一部分渗入土壤或松散岩层,有些成为地下水,有些被植物吸收。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除少量结合在植物

12、体内外,大部分通过液面蒸发返回大气。21人体必需元素是指下列几类元素:(1)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需要该元素的参与,即该元素存在于所有8健康的组织中;(2)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取并调节其体内颁布和水平的元素;(3)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有关元素;(4)缺乏该元素时会引起生化生理变化,当补充后即能恢复。22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主要是由废气中的 SOx 和 NOx造成的。汽油和柴油都有含硫化合物,燃烧时放出 SO2,金属硫化物矿在冶炼过程也要释放出大量的 SO2。这些 SO2 通过气相或液相的氧化反应(大气中的烟尘、O3 等物质则起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硫酸。其主要危害是:污染空气,腐蚀建筑物,土壤酸化等。23酶是一类由生物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至今,人们已鉴定出 2000 种以上的酶,其中有 200 多种已得到了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