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8970611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钠及其化合物综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 与 CO2 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 发生反应,因此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实验探究 (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已知:常温下, CO 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 PdCl2 + CO + H2O Pd + CO2+2HCl 。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 CO 的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 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 ,为了使制气装置能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 A 处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写 “ ”、 “ ”或

2、“ ”)。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 气体,装置B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溶液,装置 C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_。(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 与 CO2 反应的条件是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待装置_(填写字母 )中出现 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_ 。(3)假设 CO2 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答问题: 、 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 若装置 F 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 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若装置 F 中有黑色沉淀生

3、成,装置 D 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请用文字简要说明你判断 中 D 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或酸式盐的理由。_ 。【答案】 CaCO+ Ca2+饱和 NaHCO3 浓 H2SO4高温 (或强热 )扭3+ 2H+ H2O + CO2 开装置 中导气管活塞E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排出该装置中的空气4Na +3CO22Na2CO3+ C2Na + 2CONa2CO3+ CO 生成正盐。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共有三种元素,没有氢元素,因此不能生成酸式盐。【解析】【分析】(1)实验室通常

4、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2)高温条件下,钠能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反应进行情况;(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详解】(1)通常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 CaCl

5、2+H2O+CO2;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 气体,装置B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这是因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 C 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 与 CO2 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

6、作是通入一会儿二氧化碳气体,待装置E 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防止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若装置 F 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 D 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2+4Na2Na2CO3+C;若装置F 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 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Na

7、Na2 CO3 +CO;(4)中 D 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因此生成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即生成的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2 往 100m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CO2 充分反应后,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M 。通入的 CO2 的体积 V(标准状况)与M 的质量 W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 A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 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标准状况下,下同)。(2) C 点时,白色固体M 的化学式为 _ ,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3) B 点时 M 的组成成分为 _,物质的量

8、之比为_,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 _mL 。(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答案】 Na2332331:3 1792 1mol/LCO 1120 NaHCO 2240 Na CO 、 NaHCO【解析】【分析】由图知 NaOH 质量为4 g,物质的量为0.1 mol ,完全转化为Na2CO3 时, Na2CO3 质量为1106g/mol 5.3 g,完全转化为330.1mol NaHCO时, NaHCO 质量为 0.1mol 84g/mol 8.42g,故 A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 CO ,C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HCO ,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233n(CO ),根据V

9、nV计算二氧化碳体积;图B 点时 M 的质量为 7.16 g, 5.3 7.168.4,2m知 M 由 Na2CO3 和 NaHCO3 组成,设在 B 点时 Na2CO3 物质的量为 x,NaHCO3 物质的量为y,根据钠离子守恒、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 的值,根据V nVm 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 c n 计算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详解】由图知 NaOH 质量为 4 g,物质的量为 0.1 mol ,完全转化为Na2CO3 时, Na2CO3 质量为133 84g/mol 8.40.1mol 106g/mol 5.3 g,完全转化为 NaHCO 时, NaHCO 质量为

10、0.1mol2g,故 A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 CO ,C 点白色固体 M 为 NaHCO ;233(1)由上述分析可知,A 点白色固体2321-1M 为 Na CO ,需 CO 体积为 0.1 mol 22.4L?mol21.12L 1120 mL,故答案为:Na CO ; 1120 ;23(2)由上述分析可知,C 点白色固体32-1 M 为 NaHCO ,需 CO 体积为 0.1 mol 22.4L?mol2.24L 2240 mL,故答案为: NaHCO3 ; 2240;(3)图 B 点时 M 的质量为 7.16 g, 5.3 7.168.4,知 M 由 Na2CO3 和 NaHCO

11、3 组成;设在 B 点时 Na2CO3 物质的量为 xmol, NaHCO3 物质的量为 ymol ,则:2x y 0.1, 106x84y 7.16,解得 x 0.02, y0.06, n(Na2CO3): n(NaHCO3)= 0.02mol :0.06mol=1 : 3,故 V(CO-1 1.792L1792 mL,故答案为: Na2CO3、2) (0.02 mol 0.06 mol) 22.4L?molNaHCO3; 1: 3;1792;(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1mol/L ,故答案为: 1mol/L 。0.1L【点睛】本题根据图像判断出开始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及利用假设法判断A、 C 两点白色固体的成分是解题关键。3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 的性质。已知: 2NO2 2NaOH=NaNO3 NaNO2 H2O任务 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 能否被 NH3 还原 (K1、 K2 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 1) A 和 E 中制取 NH3 的装置为 _,所用试剂为 _。装置中制取 NO2 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若 NO2 能够被 NH3 还原,预期观察到C 装置中的现象是_。( 3)实验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