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筋和负筋的布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586464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筋和负筋的布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布筋和负筋的布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布筋和负筋的布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筋和负筋的布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肋形楼盖主次梁负筋位置的合理控制肋形楼盖的主梁、次梁、楼板的负筋如何排放,直接关系到梁板的有效高度,即承载能力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排放,尽量减少其有效高度的损失,是设计和施工共同关注的问题。负筋的位置可能有 3 种排放形式:次梁负筋排放在楼板和主梁负筋上面;次梁负筋排放在楼板和主梁负筋下面;次梁负筋排放在楼板负筋的下面,主梁负筋的上面。笔者认为,最不合理,不太合理,最合理。为了说明问题,设某肋形楼盖主梁截面高度 h=800 毫米,25 负筋(如果独立梁,有效高度 h07=765.5毫米);次梁 h=5800 毫米, 20 负筋 4(h0=465 毫米) ;楼板 h=80 毫米,10

2、负筋,8 分布筋 6(h0=60 毫米) 。排式,楼板支座保护层=次梁保护层 25+次梁负筋 20=45 毫米,板支座负筋下降后的有效高度 h0=楼板厚 80-保护层 45-楼板负筋半径 10/2=30 毫米,板支座抵抗弯矩减少的近试值为 11(7-(h0/ h0)2=1-(30/60)2=75%。次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h0 不减少,支座抵抗弯矩不减少。主梁保护层=次梁保护层 25+次梁负筋 20+楼板钢筋 18=63 毫米,主梁支座负筋下降后的有效高度 h0=主梁高 800-保护层 63-主梁负筋半径 25/2=724.5 毫米,主梁支座抵抗弯矩减少的近试值为 1-(724.5/762.5)

3、2=9.7%。排式,楼板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h0 不减少,支座抵抗弯矩不减少。次梁保护层=楼板保护层 15+楼板钢筋 18+主梁负筋 25=58 毫米,减少后的有效高度 h0=次梁高 500-保护层 58-次梁负筋半径 20/2=432 毫米,支座抵抗弯矩减少的近似值为 1-(432/465)2=13.7%。主梁保护层=楼板保护层 15+楼板钢筋 18=33 毫米,减少后的有效高度 h0=主梁高 800-保护层 33-主梁负筋半径 25/2=754.5 毫米,支座抵抗弯矩减少的近试值为 1-(754.5/762.5)2=2.1%。排式,楼板情况同,次梁保护层=楼板保护层 15+楼板钢筋 18=

4、33 毫米,减少后的有效高度 h0=次梁高 500-保护层 33-次梁负筋半径 20/2=457 毫米,支座抵抗弯矩减少的近试值为 1-(734.5/762.5)2=7.2%。为方便对比,将上述计算结果归纳成表 1。对比之下,排式最不合理,楼板支座有效高度减少太多(30毫米),致抵抗弯矩减少太多(75%)。即使大面积加厚楼板 30 毫米,也不能补偿回原设计承载能力(自重大增),经济上也不合算。排式不太合理,次梁支座有效高度减少较多(33 毫米) ,抵抗弯矩减少较多(13.7%)。排式最合理,楼板承载力不减少,次梁抵抗弯矩减少不多,唯主梁支座抵抗弯矩减少较多(7.2%)。但是,从图 1 情况来看

5、,主梁比较特殊,首先是跨中 C、D 是正弯矩区段,其抵抗弯矩不因负筋下降而减少。- 2 -A、B、E、F 点是主梁负弯矩区段,B、E 点处因负弯矩值陡降,虽然负筋下降后截面抵抗弯矩减少,仍问题不大;因此,主梁上的诸点之中,实际受不利影响的只有 A、F 支座两点。因为该处负弯矩最大,但有时候该处无次梁。为了解决在主、次梁交汇处楼板有两层负筋、分布筋的问题,为了减少 h0 的损失和楼板超厚的问题,建议取消该处负筋下面的分布筋,让该处负筋互为分布筋。为了处理主次梁节点处钢筋骨架高度出现“马鞍形”的问题。该处箍筋斜置,它有利于抗剪,箍筋加工尺寸又可以不改变,见图 2。负筋锚固长度的标注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6、:一,从梁或墙边(内边,也就是锚固长度方向的那侧梁边)标注,二,从梁或墙的中心线标注至于你图中是从梁边还是中心线,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板的负筋的锚固长度,一般为板短边计算跨度的 1/4,计算跨度一般取轴线距离或净跨的 1.05 倍,两者的大值。建议楼主向具体的设计人员核实一下,因为每个设计院表示长度的习惯不同,有的是从梁边算起,有的从梁中算起。图上画的只是位置示意,其起始位置并不准确,不能以此为依据下料。不过一般的设计院在其结构总说明中 会说明在板构件中,只需要定义马凳筋的钢筋信息及相应的参数,不需要输入马凳筋 的分布筋。在板受力钢筋中,如果单层受力钢筋时,马凳钢筋的分布筋与板负筋的分布用的同

7、一个分布钢筋,你可以直接在“板的负筋”里输入分布筋的“钢筋信息”即可。注意板负筋里的“马凳筋排数” ,1/1 表示“是左标注对应的排数/ 右标注对应的排数。如果双层受力钢筋,不需要考虑分布的钢筋信息。我的回答:负筋计算好几种长度 ,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如下:第一种,同一块板上的负筋,同时存在 2 种支座,比如同事有剪力墙和梁,这样识别到的支座不同,所以长度不同第二种,绘制线性构件梁或者墙的时候,起点和终点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导致负筋长度计算有略微计算第三种,同一块板上,支座范围遇到柱或其他构件,导致负筋长度分开计算!墙、梁的连接处、遇到柱子处、支座处等都会有不同长度的负筋及分布筋的出现。板遇到梁、柱、支座处的锚固是不同的,所以会出现几种板负筋和分布筋。板遇到梁、柱、支座处的锚固是不同的,所以会出现几种板负筋,若板受力筋是双层,则分布筋和上层受力筋在相遇时仅计算一个搭接就可以了,所以分布筋也会有几种。梁跨负筋在梁的位置上当然没有负筋如果板的受力筋是双层双向的就不会计算板负筋的分布筋了。对于分布筋的计算,如查板的钢筋为双层双向的钢筋时,不需要计算板钢筋中的分布筋,但需要计算板的马凳,对于单板受力钢筋时,需要在板的负筋中的定义下面中进行输入,如果图纸有规定时,按图纸进行输入,如果,图纸没有规定时,软件可以自动根据规范的情况,计算板负筋的分布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