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圆周运动之天体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5375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2圆周运动之天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02圆周运动之天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02圆周运动之天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02圆周运动之天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02圆周运动之天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2圆周运动之天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体的圆周运动天体的运动方式(自然或人造):运动轨迹均为近圆轨道(实为椭圆)-视为正圆轨道天体的受力特点: 空间中天体间只存在一种作用力-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的解决方法: 万有引力(提供)-等于-向心力(需求) 一、 常见天体的圆周运动的类型:中心环绕型(星系类):次级天体围绕中心天体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各次级天体出现在同心圆轨道上(半径不同)向心力有中心天体对次级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相互环绕型(双星类):两个天体围绕连线上某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两个天体各自轨道半径之和等于天体间距离向心力由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组合环绕型(多星类):多个天体围绕其构成几何形状的外切圆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各天体轨迹半径相同、

2、向心力靠其他天体对它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二、 解题方法: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 F 万 =GMm/L2=Fn Fn= mv2/r = m4 2r/T2 = m w2r说明:万有引力中的距离为相互作用的天体间距Fn 中的距离为圆周轨迹的半径 切勿混淆2.星球表面的万有引力不计自转:GMm/R 2=mg R 为星球半径 此类问题也可出现“自由落体、平抛”关于 g 的运动考虑自转:(星球瓦解、极限密度类-专属解法)GMm/R2=mg+mw2R 极限条件为:自转过大后,临界值为 g=0关键词: 运动对象(圆周运动的天体) 、天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轨迹半径-向心力长度量明确含义 运动量明确对象【典型例

3、题】推算质量密度 例 1 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烙下了人类第一只脚印,迈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一大步,在月球上,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用弹簧秤测出质量为 m 的仪器重力为 F;而另一位宇航员科林斯驾驶指令舱,在月球表面附近飞行一周,记下时间为 T,试回答:只利用这些数据,能否估算出月球的质量?为什么?(万有引力常量 G 已知)变式 1、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 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的距离为 ,已知3L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

4、球的半径为 R,万有引力常数为 G,求该星球的质量 M。星球表面的 g 推算例 2 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行 ,行星的质量 M 与卫星的质量 m 之比 M/m=81,行星的半径 R 行 与卫星的半径 R 卫 之比 R 行 /R 卫 =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r 与行星的半径 R 行 之比 r/R 行 = 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卫 ,则在卫星表面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变式 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 81 倍,地球半径大约

5、是月球半径的 4 倍,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 9:8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 9:4;C、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D、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81:4。双星多星类例 3、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 R,其运动周期为 T,求两星的总质量。变式 3、三个质量均为 m,体积相当的星球构成一个独立的

6、星系(1) 当它们排列成一条直线,其中两个围绕另一个为圆心做同圆圆周运动,半径为 r,运转周期为多少?(2) 当他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彼此间距为 L 时,运转周期为多少?卫星发射运转变轨例 4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卫星在a b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 b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

7、为 aC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卫星在停泊轨道转移到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必须加速变式 4、人造卫星由于空气阻力作用,轨道半径不断缓慢缩小,则( )A、卫星的运行速度减小 B、卫星的运行速率增大C、卫星的运行周期变大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小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1、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飞船,已经在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成功发射,设“嫦娥一号”在距离月球表面高 h 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半径为 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0,则“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A) ; (B) ; 4Rg0 4( R h)g0(C) ; (D

8、) 。2hR 2( R h)R2、 “发现”号宇宙飞船曾成功地与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对接,那么在对接前,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只能在低轨道上加速B、只能在高轨道上加速C、只能在空间站运动轨道上加速D、不论什么轨道,只要加速就行3、土星的卫星众多,其中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半径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围绕土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65R65m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65rA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2365rC土星对土卫五和土卫六的万有引力之比为 256mD土卫五和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6RB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公转速度之比为 215r4、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

9、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5、有一颗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卫星,轨道半径为 2R(R 为地球半径)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0。若某一时刻卫星正经过赤道上某幢楼房的上空,那么卫星再次经过这幢楼房的上空时,需经历的时间为( )A、2/ 0 B、 C 、 D、 28gR028g02g6、目前的航天飞机飞行的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球上空 300-700km 飞行,绕地球飞

10、行一周的时间为90min 左右。这样,航天飞机里的宇航员在 24h 内可以见到的日出日落的次数为( )A、0.38 B、1 C、2.7 D、167、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B、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D、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8、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 r1慢慢变到 r2,用 E k1、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

11、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A、r 1 r2 Ek1 Ek2 D、r 1 r2 Ek1 Ek29、(上海虹口区质量测试)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 A 和 B 与土星中心距离分别为 rA8.010 4km 和 r B1.210 5 km。忽略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求岩石颗粒 A 和 B 的线速度之比。求岩石颗粒 A 和 B 的周期之比。某同学的解答为:因为岩石颗粒在做圆周运动,可知线速度 v= r。所以 ,然后根据圆周运动中BArv周期和线速度的关系式求出周期之比。你同意上述解答吗?若同意请列出主要运算步骤求出结果;若不同意,则说明原

12、因,并求出正确结果。10、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运载火箭全长 58.3m,起飞重量479.8t,火箭点火升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五号环绕地球飞行 14 圈约用时间 21h,飞船点火竖直升空的过程中,仪器显示杨利伟对座舱的最大压力等于他体重的 5 倍。飞船进入轨道后,杨利伟还多次在舱内飘浮起来。假设飞船运行的轨道是圆形轨道(地球半径 R 取 6.4103km,地面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计算结果取二位有效数字,290305 的立方根均取 6.7) 。(1)在这一过程中,杨利伟有时“对座舱的最大压力等于他体重的 5 倍” ,有时又会在舱内“飘浮起来” ,试说明这属于什么物理现象。(2)估算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