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8364092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 选择题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地势D. 海陆位置2. 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A. 水文站以上河段B. 水文站之间河段C. 水文站之间河段D. 水文站以下河段【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A、图示地区等温线没有与纬线平行,且年均温总体上呈随纬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因此影响因素不是纬度位置,A错误;B、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大,对气温

2、影响小,B错误;C、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下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地区地势低,气温较上游地区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自西向东再向北流入黄河,因此年均温自西向东再向北逐渐增加,故地形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C正确;D、图示地区等温线都分布在陆地上,没有显示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理论上地势落差越大越有利于水电站建设。根据上题可知,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而图中等温线密集处即地势起伏较大处,所以水文站之间河段符合题意。其他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地形较平坦 。故选B。【点睛】第一小题宜采用排除法,第二小题宜采用直选法。下图示意金

3、沙江某河段的断面,该河段两岸分布着形成于不同年代的平坦面:T1、T2、T3、T4、T5、T6,相同时期用相同字母代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该河段两岸出现黄土的主要原因是A. 干热环境B. 岩石风化C. 河流沉积D. 风力搬运4. 图中地表物质的形成与现在自然环境相符合的是A. 砾石B. 石灰岩C. 玄武岩D. 细砂、粉砂5. 该河段地区盛产优质芒果,其原因是A. 降水丰沛B. 光照充足C. 土壤肥沃D. 河谷地形【答案】3. A 4. D 5. B【解析】【3题详解】A、由黄土高原的黄土广布,可以推知黄土的形成应与风力沉积作用有关,风力作用地区气候应该干燥,如果属于湿热气候区易形成红壤,

4、A正确;B、岩石风化形成风化壳,B错误;C、河流沉积应在T1地区,图示黄土层分布较高(图中海拔坐标可知);如果是地质时期形成,因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水流侵蚀,也难以存在。C错误;D、图中黄土层位于河道两侧的台地,风力作用弱,主要受流水作用影响,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据图文资料可知图中地表物质有选项中的四种,石灰岩和玄武岩都应该是地质时期的海洋环境和岩浆喷发形成;T6处的砾石形成位置较高,与T5处不连续,应是早期地势较低时或河流位于其附近时的流水沉积形成;与现在的自然环境符合的是,金沙江洪水期河水暴涨淹没T1地区,细沙、粉砂在上面沉积,故D正确。【5题详解】优质芒果应该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5、昼夜温差大有关,故B正确。由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可知该地降水少,光照充足,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量低,A、C错误;河谷地形与优质芒果关系不大,排除D。【点睛】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牢记黄土地貌的成因-风的沉积;第二小题注意题干要求“现在自然环境”。黄海冷水团离海面仅2030米,属于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2019年某公司首次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获得成功。下图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水温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推测三文鱼的习性是A. 喜低温B. 喜高盐C. 喜深海D. 喜光照7. 相比世界其它海域的冷水团,该海域养殖三文鱼的优势可能是A. 水温较低B. 靠近海岸C. 冷水团浅D.

6、饵料丰富8. 相比近岸海水,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品质更优的主要原因是A. 天敌影响小B. 养殖空间大C. 环境污染少D. 河流注入多【答案】6. A 7. C 8. C【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获得成功”,说明三文鱼喜欢冷水环境;该海域距海岸相对较近,受陆地水体影响较大,不属于高盐度地区,因此不能推知三文鱼是否喜高盐;黄海冷水团离海面仅2030米,在此海域养殖成功,说明三文鱼不喜深海,水下二三十米处养殖,说明三文鱼并不喜光照。据此分析选A。【7题详解】相比世界其它海域的冷水团,该海域位于温带,水温夏热冬凉,水温方面并不具特殊优势;世界很多养殖地均位于沿海,故靠近海

7、岸不是该海域的独特优势;材料指出,黄海冷水团离海面仅2030米,说明该海域的冷水团浅,这是其独有的优势;该海域的养殖饵料大多需要人工投放,其饵料丰富并不具明显优势。据此分析选C。【8题详解】相比近岸海水,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环境受人类干扰小,天敌多,三文鱼受天敌影响更大些;养殖空间大会影响三文鱼的产量但对品质的影响关联度不大;该养殖环境位于距海岸较远的海下冷水团中,环境污染少,鱼类品质好。养殖区远离河流入海口,河流注入少。据此分析选C。【点睛】渔业发展一般需要如下条件:1、温带或亚热带海区。这里海水交换较多,饵料丰富。2、大陆架浅海区域。这里光照条件较好,氧气较多,各种生命活动较旺盛,饵料

8、充足3、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陆地带来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类物质,导致这里浮游生物多,鱼类聚集多。4、寒暖流交汇处。这里海水热扰动强烈,饵料丰富,鱼类聚集。5、上升流分布位置。冷海水上泛,海水较深处的营养盐类泛到表层,浮游生物较多。6、离岸风的海边。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去,下层海水上泛,海水扰动,营养物质较多,饵料丰富,鱼类较多。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东北部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中,镶嵌着一个终年不冻的大湖伊塞克湖。湖面平均海拔1608m,面积超过6300km2,是世界上较大的构造湖,湖内可以定期航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伊塞克湖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风蚀洼地积水成湖B. 冰川侵蚀洼地积水成湖

9、C. 堰塞湖D. 地壳抬升断层陷落形成10. 下列关于伊塞克湖内定期航行的最佳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 34月B. 67月C. 89月D. 111月11. 下列关于伊塞克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咸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大B. 淡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小C. 咸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D. 淡水湖,湖水水位日变化小,季节变化小【答案】9. D 10. C 11. C【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为构造湖,构造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地壳抬升发生断层陷落后形成,故D正确;风蚀洼地成湖为外力作用,故A错误;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成湖为外力作用,不

10、是构造湖,故B错误;火山熔岩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故C错误。【10题详解】湖泊在水位高时更利于定期航行。该湖胡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隔水,冬春季节气温低,融水量少,湖泊水位低,不能航行,故A、D错误;6-7月,气温高,冰量大,湖泊水位上升;8-9月,气温仍然较高,冰川融水使湖泊水位继续上升,湖泊水位更高,更适合航行,故B错误,C正确。【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湖泊只有河流水注入,没有河水流出,盐分容易积累,形成减水湖,故B、D错误;该湖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和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气温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所以湖水水位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故A错误,C正确。【点睛】第一小题属于基础题目

11、,较容易;第二小题易错选成B答案;第三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湖水性质的判断-有湖水流出的为淡水湖,没有湖水流出的多为咸水湖。为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当地前几月的水热条件呈正相关,且植物覆盖度、植物高度与生物量大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关于祁连山南坡四块样地生长季地上生物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 7月四地地上生物量差异最小B. 8月乌鞘岭地上生物量最大C. 5-9月祁连和野牛沟的地上生物量变化不一致D. 5-9月乌鞘岭和门源

12、的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13. 9月乌鞘岭和野牛沟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自然原因可能是A. 野牛沟距海更近,9月累计水分更充足B. 野牛沟气温回升慢,植被萌发迟缓,9月之前地上生物量处于累积阶段C. 乌鞘岭距海更近,9月水热组合更好D. 乌鞘岭9月受冬季风降温更明显,气温较低14. 若考虑放牧强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物高度的影响,关于放牧强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 祁连门源B. 乌鞘岭野牛沟C. 野牛沟门源D. 祁连乌鞘岭【答案】12. D 13. B 14. B【解析】【12题详解】读图,祁连山南坡四块样地生长季地上生物量,5月四地地上生物量差异最小,A错。7月乌鞘岭地上生物量最大,B错。5-9月祁连

13、和野牛沟的地上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C错。5-9月乌鞘岭和门源的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D对。【13题详解】9月乌鞘岭和野牛沟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自然原因可能是野牛沟纬度较高,气温回升慢,植被萌发迟缓,9月之前地上生物量处于累积阶段,B对。野牛沟位置偏向西北方向,距海更远,9月累计水分较少,A错。乌鞘岭距海更近,9月降水少,气温较高,水热组合较差,C错。乌鞘岭9月是秋季,受冬季风降温不明显,晴天多,气温较高,D错。【14题详解】若考虑放牧强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物高度的影响,乌鞘岭降水量大于野牛沟,但植被覆盖度、高度较低,说明放牧强度较大,乌鞘岭野牛沟,B对。不能判断祁连门源 ,野牛沟门源、祁连乌鞘岭

14、,A、C、D错。广东开平碉楼,状似碉堡,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马降龙碉楼群,是当地黄、关两大家族的海外侨乡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所建,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开平3次大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关于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从中心向四周同心圆递减B. 河流两岸密集向四周递减C. 从河流交汇处向四周递减D. 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递减16. 马降龙碉楼群的选址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其分析合理的是紧邻潭江,水源充足,便于取水 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便于避难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 河流凹岸,河流侵蚀,便

15、于防卫A. B. C. D. 17. 开平碉楼建筑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其原因是A. 岭南建筑风格B. 便于防洪防匪C. 适应自然环境D. 地处著名侨乡【答案】15. B 16. C 17. D【解析】【15题详解】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碉楼密集区分布在河流两侧,则可知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特点是从河流两岸密集向四周递减。从中心向四周同心圆递减,从河流交汇处向四周递减和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递减都不符合图中碉楼分布特点。故选:B。【16题详解】读图可知马降龙碉楼群紧邻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取水;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便于赏景;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说法正确,说法错误。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不利于避难,说法错误。 故选:C。【17题详解】马降龙碉楼建筑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说明该建筑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