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8364079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

2、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

3、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

4、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

5、“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6、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时代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答案】1. A 2. D 3. 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

7、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将第一段“数字化记忆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和第四段“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进行简单拼接,强加因果。C项“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表明了“被

8、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D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可推知,“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的行为本身属于数字化记忆霸权,而且明确表示“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2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3题详解】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

9、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玩家侯发山提到徐达,小城收藏界的同行都会说,人家徐达吗?大玩家。听那口气,绝对没有羡慕的意思,明显带着嘲讽的意味。别人玩收藏都是专注一个领域,或玉石,或字画,或瓷器,或织绣等等,徐达什么都偏爱。城南有个古玩市场,徐达去溜达了两趟后,开始往乡下跑,专去那些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村。他说,越是这些地方,越有货真价实的东西。按说,他的思路不错。他三天两

10、头往乡下跑,昨天去收一个瓷碗,今天去收一个烟袋。其实,他都看走眼了,收回来的全是假货,没有一样真货色。他还不听劝告,固执己见,乐此不疲。也就难怪同行们耻笑他了,说“大玩家”那是高看他,私下都叫他“棒槌”。徐达原是搞建筑的,说得更直白一点,开发房地产的。过了六十岁生日,他就把公司交给儿子徐全打理,转行到收藏上来了。走眼一次可以理解,连续走眼就有点不正常了。这天是个星期天。徐达打算到靠山屯去一趟。靠山屯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牛犇提出跟他一起去,到靠山屯看看景致,潜台词是去给徐达掌眼。牛犇是徐达在收藏界认识的朋友,搞收藏多年,是个行家。到了镇里,因为道路不通,两个人就步行十几里到了靠山屯。他们挨户挨门

11、去看。徐达不是直截了当问人家家里有没有古董,而是问人家家里几口人,一年打多少粮食,顺便这里瞅瞅,那里瞧瞧。他们走进了老栓家。老栓住的还是祖辈留下的两孔土窑洞,前脸用石头砌了一下。院子里搭了个草棚子,垒着一个黑乎乎的灶台。家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中草药的味道。不时从窑洞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咳嗽声。来了客人,老栓激动得不行,忙用袖子把院子的石凳子胡乱抹几下,然后抓把柴草要给两人炖鸡蛋茶。徐达忙拦住了,他知道,两个鸡蛋说不定就是这一家人两天的开销。通过交谈,徐达得知老栓的老伴卧病在床,常年吃药,闺女在郑州上大学,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牛犇叹了口气,看了徐达一眼,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的票子给老栓。老栓慌乱

12、地摆着双手,说什么也不要。“你以为你是乡长?”徐达开玩笑地对牛犇说,“杯水车薪,有何用?”牛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徐达的眼睛像探照灯似的,这里瞅瞅,那里看看。他看到墙角放着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便走上前,先是用手扫了一下表面的灰尘,然后找块破布认真擦了擦,左瞧瞧,右看看,像是遇到了宝贝。“一块腌酸菜的破石头,有啥看头?”老栓都不好意思了。“玉石啊。”徐达像是说给老栓,也像是自言自语。牛犇忙走过去,看了石头一眼,便对徐达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你看走眼了。徐达不理会牛犇的好意,对老栓说:“老乡,这块石头您能匀给我吗?”真的是玉石?老栓不敢相信徐达的话,但他看出徐达想要这块石头,便说

13、:“呵呵,您想要就拿走吧。”“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牛犇自言自语道。他是在暗示徐达,事关重大,不能草率。徐达也知道牛犇的意思,还了一嘴:“神仙难断寸玉呢,何况你又不是神仙?”牛犇气得真想踢徐达两脚。徐达对老栓说:“这件玩意我拿了。十万元。”“这,这”老栓不知道如何是好。“嫌少?”徐达问道。老栓忙说:“一块石头,不值那个价,不值那个价”徐达抱起石头走了,丢给老栓一张十万元的支票。等到老栓回过神来,两个人已经翻过了山岭。牛犇忍不住说道:“徐总,你交的学费还少吗?明明就是块破石头,你怎么跟捡了漏似的?玉石因硬度低,敲击时声低沉,有若击木”“我知道,这就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徐达说罢,把怀里的

14、石头扔了,眼看着它咕噜噜滚到了山下。牛犇被滚落的石头惊醒了!他这才明白,真正看走眼的是自己。回城后,牛犇忍不住嚷嚷了出去。当地媒体要推选徐达为年度十大慈善家之一。徐达谢绝了,他说:“我是收藏家,不是慈善家。”徐全也赞成老爷子的观点,说:“我爸是收藏家,不过,老是看走眼,没办法。”徐全淡淡一笑。知父莫若子。看来此话不假啊。牛犇彻底服了。从此,提到徐达,收藏界的同行都会由衷地说,人家徐达,那是大玩家。听那口气,满是钦佩,满是敬仰。(原发娘子关2017年第1期专栏,被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转载,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

15、“大玩家”徐达,引出下文对徐达收藏活动的介绍,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介绍徐达收藏的藏品品类丰富,他也一直以收藏家自居,这主要是为了塑造出徐达热爱收藏的形象特点。C. 小说通过对徐全、牛犇等次要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徐达的形象,从而突出了小说主题。D. 小说对靠山屯老栓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老栓家境贫寒,从而为下文介绍徐达行善的情节做铺垫。5. 小说中徐达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为何以“大玩家”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B 5. 善良。老栓要给两人炖鸡蛋茶,徐达忙拦住了,他知道,两个鸡蛋说不定就是这一家人两天的开销。

16、热心助人。他总是去偏远的农村收藏一些假货,而且乐此不疲,其实他是借收藏的名义去行善。淡泊名利。当地媒体要推选他为年度十大慈善家之一时,他谢绝了,他做善事不是为了名利。豁达。收藏界同行误解,甚至笑话他,但他从不计较。 6. 从情节上分析:小说的开头结尾都提到“大玩家”,在结构上形成呼应;从人物形象上分析:从字面上看,文中的“大玩家”指在收藏界有名气的人,收藏的是有历史价值的宝贝;但深层次看,“大玩家”有象征意义,徐达收藏的不是玉石等宝贝,而是以收藏的名义行善,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人生的“大玩家”,“大玩家”突出人物的可贵品质;从主题上分析:同行前后对徐达这个“大玩家”态度的变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