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355660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2-1品质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板块二底层的光芒主题导读人类会铭记那些叱咤风云、创造历史的伟人,在崇敬和怀念中以期承袭、传扬他们的精神品质。其实与伟人相对的凡人,同样创造了历史,传承着人类的优良品质,没有这平凡也就没有人类的繁衍。清洁工很平凡,没有他们平凡的工作,人们便只能在垃圾堆中生活;教师、警察很平凡,没有这平凡的劳动,人类文明便不能得以延续,社会便不会获得安宁,可以说平凡托起了整个世界。越是平凡的工作越伟大,越是平凡的地方越真实。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踏实地工作,把自己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平凡之中的伟大!第1

2、课时 品 质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一爿( ) 鬈曲( )赊账( ) 趿拉( )蹙眉头( ) 褶皱( )搔痒( ) 撇开( )喃喃( ) 窥视( )答案:爿,鬈,赊,趿,蹙,褶,搔,撇,喃,窥u。2.辨音吡咯( ) 扎实( )咯血( ) 包扎( ) 咯吱( ) 挣扎( )缝衣服( ) 撇开( ) 干劲( )门缝( ) 撇嘴( ) 强劲( )循序渐进( ) 横竖( ) 日薄西山( )渐染( ) 蛮横( ) 厚薄( )薄荷( )答案:,;,;,;,;,;,;,;,3.辨形( )拉() ( )曲()垃( )() 时( )()( )水()胆( )() 面( )() ( )除() 汗流( )背()答

3、案:趿,圾,汲;鬈,髦;怯,祛;颊,浃。【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深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象讲。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2.词义辨析望风而逃 闻风丧胆都含有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害怕的意思。异:“而逃”偏重在吓得连忙逃跑。“丧胆”偏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文过饰非 讳疾忌医这两个成语都属联合结构,都有“隐藏缺点”的意思,都用于贬义。异:“讳疾忌医”用的是比喻义,“文过饰非”没有比喻义。另一方面,“讳疾”的原因是“忌医”,“讳”是“隐瞒、不肯说”;“文过饰非”的“文”“饰”有掩盖并找借口为自己辩解的意思。无精打采 委

4、靡不振都表示精神不振作。异:“委靡不振”多形容较长时间的精神状态,表示意志消沉、暮气沉沉的意思,除形容人外,有时可形容事物。“无精打采”多形容一时的精神状态,不含意志消沉的意思,只能用于形容人的神态。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这两个成语表示一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异:“周而复始”一般表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不停地重复。“循环往复”可以表示不停地重复进行,也可以表示有变化有发展地一次又一次进行。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这两个成语都具有非常勤奋、努力的意思。异:“孜孜不倦”更侧重表示非常勤勉,一般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废寝忘食”侧重表示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还可用于其他感兴趣的方面。资料园地1.走近

5、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Calsworthy,18671933),近代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祖上原是德比郡的农场主,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已成为一豪富的家族。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大律师,为使儿子继承父业,把他送进剑桥大学学习法律。但高尔斯华绥对律师的职业并不感兴趣,毕业后不久就借口要熟悉海上业务而离家周游世界。旅途中,他结识了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并在康拉德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1897年,他以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四面八方,1904年首次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了长篇小说法利赛人岛,1906年出版了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称誉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这部作品

6、和后来出版的骑虎(1920)、出租(1921)组成了著名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并因此而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赞扬他“卓越的叙事艺术,并使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了高峰”。高尔斯华绥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现代喜剧三部曲包括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之歌(1928),庄园(1907),弗里兰一家(1915);剧本银盒(1906)、斗争(1909)、正义(1910)等。作者以深邃的洞察能力,高度的艺术概括,典型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广阔生活场景,从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是如何勾心斗角,以及老一代的顽固保守与新一代的

7、放荡不羁所形成的尖锐矛盾,不失为一位写尽了资本主义金钱世界在文明和发达的外衣下所暴露出来的罪恶本质的优秀作家。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还有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无阻,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11年,当

8、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3.艺术技巧(1)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格斯拉是一位诚恳、忠实于自己技艺的老制鞋匠,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塑造他。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

9、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中国式白描的手法,多么像肖像画中的速写。背有点儿弯,脸庞黄皱皱的,僵硬和迟钝,这些特征是长年制靴劳作的结果。单从相貌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敬业精神。(2)语言朴实简洁本文的语言朴实简洁,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其作用,不可简省。如:“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脚伸到他跟前时羞怯地问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手艺。从他的

10、含讽带刺的红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一种手艺”,短短一句,制鞋匠对自己行业的热爱、对自己技艺的忠实自豪,明了地表现了出来。(3)双线索的叙事方式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我”几次去店铺做靴子;暗线是店铺的兴衰历程。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那么详细?探究:为人物的死作铺垫。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在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

11、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2.格斯拉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探究:格斯拉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

12、,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3.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探究: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文苑小憩【美文欣赏】观舞(英)高尔斯华绥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

13、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未久,从幕布厚重的皱褶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来也不超过十三四岁,最小的一两个则仅有七八岁。她们穿得都很单薄,腿脚胳臂完全袒露。她们的头发也散而未束;面孔端庄之中却又堆着笑容,竟是那么和蔼而可亲,看后恍有被携去苹果仙园之感,仿佛己身已不复存在,惟有精魂浮游于那缥缈的晴空。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白皙而丰满,有的棕褐而窈窕;但却个个欢欣愉快,天真烂漫,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尽管她们显然全都受过极高超和认真的训练。每个跳步,每个转动,仿佛都是出之于对生命的喜悦而就在此时此地即兴编成的舞蹈对于她们真是毫不费难,不论是演出还是排练。这里见不到蹑足欠步、装模作样的姿态,见不到徒耗体力、漫无目标的动作;眼前惟有节奏、音乐、光明、舒畅和(特别是)欢乐。笑与爱曾经帮助形成她们的舞姿;笑与爱此刻又正从她们的一张张笑脸中,从她们肢体的雪白而灵动的旋转中息息透出,光彩照人。尽管她们无一不觉可爱,其中却有两人尤其引我注目。其一为她们中间个子最高,肤褐腰细的那个女孩,她的每种表情每个动作都可见出一种庄重然而火辣的热情。舞蹈节目中有一出由她扮演一个美童的追求者,这个美童的每个动作,也都异常妩媚;而这场追逐宛如点水蜻蜓之戏舞于睡莲之旁,或如暮春夜晚之向明月吐诉衷曲,表达了一缕摄人心魂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