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0679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部署要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实施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双提升”战略,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广泛征求各地市科技局、各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职能,编制本项目申报指南。一、新兴产业支撑培养工程专题名称:电动汽车与关键零部件(专题编号:0101)专题名称:核电设备及其关键技术(专题编号:0102)专题名称: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专题编号:0103)以上三个专题列入“新兴产业培育支撑工程” ,除符合本指南经费

2、要求外,具体内容及见新兴产业培育支撑工程申报指南 。二、重点项目(专项)专题名称:制造业信息化增效工程(专题编号:0104)(一)背景说明十七大提出了加强两化融合的任务,我省珠三角地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化融合试验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落实两化融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科技部也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增效工程。因此,在我省率先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增效工程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省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申报内容1.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开发面向行业化特色明显的制造业信息化专用软件,要求在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 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条件

3、建设:重点围绕珠三角企业集群和产业链,面向典型行业,建设产品工业设计、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网络协同等技术咨询和公共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相关产业链整体发展。3. 制造业信息化增效示范企业:推进制造业企业开展信息化与设计过程融合,信息技术与产品融合,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装备中的深化应用,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制造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创新企业商业运营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构建能快速响应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服务管理平台。专题名称: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专题编号:0105)(一)背景说明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原始创新的关键手段,是提升重大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

4、的基础。高端科学仪器占领着行业潮头,决定了整个行业的高度,不仅对科学仪器行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促进精密机械、真空提供及检测设备、精密电子仪器、快速电子仪器、微电子、谱图处理软件、自动控制、联用仪器、标准化制定以及行业检测方法制定等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研发以质谱技术为核心的高端仪器仪表关键技术,对提升我省的科学仪器产业、仪器仪表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二)申报内容和指标要求申报内容包括高灵敏的单离子检测及计数技术;不同质荷比离子的精确分离技术;质谱离子化技术;整机制造技术以及仪器小型化和车载技术等。要求采用激光电离技术;单颗粒质谱分辨率优于 500 纳米;最小检测颗粒直径 100 纳米;每

5、秒最高检测谱 10 个;最小粒径谱统计时间优于 20 分钟;建立对空气中 100 纳米到1000 纳米颗粒物的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专题名称: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芯片(IC)开发(专题编号:0106)(一)背景说明集成电路芯片(IC)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灵魂,我省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大省,急需在 IC 方面重点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根据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我省应在优势家电、通信、导航、信息安全、消费电子等领域率先突破,解决“空芯化”现象,有力支撑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二)申报内容与指标要求1、北斗 II/GPS 双系统融合的卫星导航数字基带芯片研究北斗 II 卫星导航系统和 GP

6、S 系统的基带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基带 SoC 芯片设计技术,包括卫星导航捕获、跟踪技术以及基于北斗 II/GPS 双系统融合的定位解算、路径导航及授时技术与算法,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双系统卫星导航数字基带 SoC 芯片,形成规模化应用。要求:支持北斗 II/GPS 双系统;提供基于项目芯片的卫星导航终端及授时模组应用解决方案,并在 2 家以上公司实现推广应用;申请并公开发明专利 2 项,登记芯片版图版权 2 项以上。2、高速流加密芯片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架构设计,支持我国自主密码算法 SM1、SM2、SM3 等,开发高速流加密芯片。要求:系统时钟不低于 100MHz;利用 SM1 算法进行数据

7、加密时外部接口有效数据传输速度不小于 20MBps;工作状态下最大功耗不大于 0.5W;支持 USB、I2C、SPI 等通用接口;实现超 100 万片的产品销售,在高速 USB Key 鉴别认证等方面形成规模化应用;申请并公开发明专利 2 项,登记芯片版图 2 项以上。 3、面向物联网的射频识别超高频(RFID UHF)芯片研究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结合物联网相关产业对芯片低成本、高可靠、大容量的要求,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 RFID UHF 芯片,打破国内 RFID UHF 芯片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要求:无源工作方式,工作频率为 840MHz-960MHz;芯片最低工作

8、灵敏度为12dbm,读写距离达到 10 米;标签读取速率大于 100 次/秒,多标签同时读取率大于 100 张/ 秒;标签可擦写次数大于 10 万次,数据存储时间大于 10 年;量产 10 万片以上,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专题名称:现代发酵与酶工程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专题编号:0107)(一)背景说明世界经合组织(OECD)指出: “工业生物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食品、医药、能源、材料等,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通过发酵工程与代谢调控技术的突破,改造和提升我省大宗发酵产品的技术水平

9、和竞争力,在酱油、啤酒、异麦芽低聚糖、酶制剂、食用菌等产品建立一批产业化示范点,全面提升生物食品产业的技术水平,使我省的生物技术产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二)申报内容1.工业微生物菌株选育与酶分子改造技术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生产专用菌种库及性能评价标准,特别是传统酿造中所采用生产菌种(如:啤酒、酱油生产菌) ;生产菌种改造技术、酶分子改造与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及高效酶表达的基因工程生产菌的构建。2.发酵过程工程与调控技术研究精细有机氮发酵培养制备技术、发酵工艺优化技术、系统生物学方法与多尺度发酵控制过程优化与调控技术以及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酶制剂发酵生产技术。3.发酵工程后处理技术将

10、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如微滤膜、超滤膜处理技术有效应用于发酵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野生食用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分离与提取,重组酶提取和产品试制方法,提高现有产品收率,降低现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应用于酱油、啤酒、工业酶制剂的后处理生产中。4.发酵行业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针对酱油、啤酒、味精等大宗发酵产品加工副产物(酱渣、啤酒渣、废菌体等) ,采用酶工程技术等进行高值化利用。5.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鉴伪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色谱、光谱等分析手段,建立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香气成分指纹图谱,找出其中的差异性,从而建立一套鉴别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方法。6.异麦芽低聚糖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从自然界经分

11、离、诱变、优化、改造得到 1-2 株高转苷活性葡萄糖转苷酶生产菌株,该菌株适合于规模化生产。采用多种酶协同转苷、大分子絮凝、微生物发酵、等技术,生产出含量大于 90的异麦芽低聚糖产品。对利用本技术生产的异麦芽低聚糖进行安全性研究,并与低毒性的蔗糖和麦芽糖相比较。(三)指标要求1.获得酱油、啤酒、食用菌、酶制剂等发酵领域高性能的发酵生产菌种 68 种。2.建立一套工业酶的工程应用的技术和评价体系,提高相关酶制剂在 34 个领域的应用效果。3.研究开发出一整套适合于中国传统高盐稀态工艺复合菌种酱油发酵的新技术,使酱油发酵原料蛋白利用率比现有先进水平提高 5%以上,氨基氮转化率提高 10%以上,优级

12、品率提高 20%以上,开发系列高档酱油新品种 34 种,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摸索一条最优化的野生菌深层发酵工艺路线,实现菌丝体的高效生产、活性物质(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的有效分离,开发 2 种以上功效显著、功能因子明确的新产品。5.研究开发出超高浓度啤酒快速发酵技术,逐步实现生产原料国产化技术,并在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和抗氧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啤酒的发酵周期缩短 1/5 以上,设备利用率提高 1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通过对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鉴伪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酱油鉴伪、评价技术平台,建立相应检测方法标准 1 项。7.研制异麦芽低聚糖产品

13、含量大于 90(浓度为 50%的糖浆) ,甜度为蔗糖的 30-40%;对酸、热稳定,pH3,120,1 小时不分解;产品在相对湿度为 52%条件下不结晶。8.项目承担单位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1-2 项。专题名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专题编号:0108)(一)背景说明智能电网是综合现代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清洁、安全、可靠、优质、互动”水平,使之成为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服务创新性、运营智能化”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广东省是我国用电第一大省,结合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展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不

14、仅能大大提升广东省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我国构筑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战略的实现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同时还能大大提升广东省智能电网相关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地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申报内容面向具有分布式电源和供能/储能系统的智能配电网以及具有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和特高压输电系统的智能输电网,研究新能源电源的电网接入关键技术及智能管理、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技术体系、智能电网负荷预测技术体系、智能电网规划设计技术体系、智能电网可靠性评估技术体系、智能电网技术经济评估技术体系、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智能管理技术体系、电力设备基于可靠性的智能状态检修技术体系和智能电网运行

15、风险评估及安全运行与计划检修技术体系, 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关键共性技术,并开发相应的管理或决策支持系统并取得应用。申报单位必须具有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评估、电力设备资产优化管理与最优预防性状态检修以及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等领域的研发资历,并要求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三、引导项目专题名称:低功耗计算机外设产品(专题编号:0109)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外设产品,如低功耗打印机及相关配套产品、移动存储设备、低能耗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器等。专题名称:计算机软件(专题编号:0110)开发面向专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行业应用服务中间件、行业应用软件平台等。专题名称:数字家电

16、与消费类电子(专题编号:0111)数字高清电视、数字网络电视、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高端便携娱乐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视频播放器、虚拟现实消费类产品、实时导航终端、低成本移动计算机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网络家电互联与控制的通信与接口芯片等开发。专题名称:软件评价与测试工具(专题编号:0112)开发信息家电、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移动数字终端等嵌入式产品软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行业应用软件质量评价与测试工具或平台。专题名称:模具与塑料加工装备(专题编号:0113)研发汽车轮胎模具,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塑料模具,精密注塑模具,多功能复合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大注射量、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各类塑料注射成型机,多层共挤塑料加工装备等。专题名称:自动化成套装备(专题编号:0114)面向我省优势产业的自动化成套装备,变频调速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系统、高速、电气化铁路等关键装备。专题名称:新型纳米抗菌抗病毒材料(专题编号:0115)微生物给人类带来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