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

上传人:f*** 文档编号:158060592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科技学科学习方式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具有信息科技学科特性的基础课程,探讨“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的学习方式及“自主交互与情境设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关键字:网络、信息科技、任务驱动、小组协作、自主交互、情境创设论文纲目: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网络环境下,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特点2、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标准)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对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产生新要求课程整合的基础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在整合中必须加强信息科技学科的支持作用,教师必须拓展新形势下信息科技课程新的学习方式。三、教师探索网络环境下具有信息科技学

2、科特性的学习方式方式一:“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任务驱动”学习方式与“小组协作” 学习方式的分析(二)探索“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三)教学案例: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复习课1、 课前准备,布置任务2、 小组交流,演示互动3、 师生、生生互动,点拨完善4、 复习巩固,构建知识体系方式二:“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自主交互” 学习方式与“情境创设” 学习方式的分析(二)探索“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三)教学案例:我是软件销售员(校本教材)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 运用互动环境,自主探究3、 角色扮演,交流心得4、 网上测试,

3、点拨完善四、教学反思(一)网络环境下的两种学习方式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二)建立适应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课程的评价方式 1、活动过程评价 2活动成果评价五、结束语序言: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及网络科技被引入学科教学之中,信息科技课程也进行了多种思路的改革实验。本文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进行信息科技学科课程的探索。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网络环境下,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特点中小

4、学信息科技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是具有为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特征的基础课程。信息科技学科是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科技的学习、实践、应用和探究,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信息科技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2、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标准)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任务,又承担着通过课程的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

5、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信息科技课程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信息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对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产生新要求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教育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这场教育革命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主题。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

6、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使用信息技术,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拓展新形势下信息科技课程新的学习方式。课程整合的基础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在整合中必须加强信息科技学科的支持作用。作为信息

7、科技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改革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拓宽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与信息科技的运用有机地融合,逐步实现“学技术,用技术,达到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一起发展的目的”。三、教师探索网络环境下具有信息科技学科特性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是在网络世界中,依托局域网、校园网、国际因特网的功能与资源优势,开创不同知识领域的学习环境;将各种学习环境连结起来,形成的学习网络。网络学习环境所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归为三个主要侧面: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机制的集成性和跨时空性;信息表征与加工方式的超媒体化和灵活性;人际沟通互动方式的虚拟化和无限延伸。网络可以为学习活动提供更有力的

8、支持。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在网络环境下,对于信息科技这门新型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有着许多独特之处,即便是一些经常使用的传统方式,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创造性地产生了具有鲜明学科特性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与设计上可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方式一:“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学习方式的分析“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是指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任务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

9、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指学生以多人为单位分组协作学习,以培养协作精神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负担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二)探索“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任务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点。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此方式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网络与

10、交流,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协作意识和能力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产生了有鲜明学科特性的教学设计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注重基础,涉及知识面广而不深,教师教学自由度较大。任务应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有适当的难度与深度,引导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学习。而协作小组的成员划分会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一般以4人为宜。“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般流程:布置任务面向学生学生自主参与分组,收集资料引导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演示学件自由提问质疑教师点评师生互动

11、 生生互动反馈评价网上巡视指导学生完善学习复习巩固师: 生:(三)教学案例: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复习课这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 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1、 课前准备,布置任务教师将基础知识分成八大板块:(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 计算机的内存储器(3) 计算机的外存储器(4) 输入设备(5) 输出设备(6) 计算机软件(7) 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8) 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并布置任务,要求每组学生任选一板块,进行自主探索复习。各协作小组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选板块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收集(通过校园网和因特网)相关素材(图片、文字、影像、实物等),制作成一个电子演

12、讲稿。2、 小组交流,演示互动课中教师引导每组学生在局域网上播放各自的电子演讲稿,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实物等素材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阐述各小组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与质疑,要求他人解答。在此阶段,各协作小组学生只有收集了足够的素材,才能做出较完整的电子演讲稿,只有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介绍、演示自己的学件,才能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或校园BBS论坛深入探究。3、 师生、生生互动,点拨完善教师布置任务时,有意识启发学生在交流时增加设问这个环节,提高其他小组学生的参与性。指导学生多收集影像(通过网络)或实物素材,增加说服力,提高其他小组

13、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组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反馈、评价,师生、生生互动,复习巩固。一个小组交流完毕后,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完善,或对表达不清和不深入的地方进行追问。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关注学生的语言,引导他们规范表达。在每组交流结束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强调重点内容。什么设备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 什么设备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合称是什么? 常见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哪些?4、 复习巩固,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课前预先用Authorware制作了复习型的课件,挂在校园网上,课内组织学生运行完成此课件,复习巩固。在学生完成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

14、教师机同步监测巡视学生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方式二:“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学习方式相结合(一)“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学习方式的分析“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指学生主要以独立阅读、参加实践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及通过人机(网络)高度交互形式进行学习,依靠自我评估和其他反馈信息调控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创设”的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

15、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二)探索“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面授式学习、函授教育的自学是有本质区别的。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本质。交互的形成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互相反馈,达到教与学方式、风格、内容的最佳契合。学生主动地通过各种媒体来加强交互,这就是自主学习的精髓,即学习是在主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达成的。情境创设学习方式强调感情和活动相互关系所发生的教学价值,一方面是活动体验,一方面是情感,包括愉快地、成功地的心理体验及兴趣、动机等心理机制。课程中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环境得以优化。基本步骤是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进入情境研讨情境。自主交互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学习方式。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自主交互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般流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