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目录摘 要2一、引 言3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3(一)意象的内涵3(二)李白的不解情缘3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4(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4(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5(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5(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6(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6(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7(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7四、“月”意象在李白诗中的作用8参考文献10摘要提到诗人李白,就不得不提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了。他的诗歌中“月”意象内涵丰富,而且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其中“月”意象可以是倾诉的知已;可以是远在他乡的故乡;可
2、以是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以是挥洒不尽的情愁;更是诗人高洁人格的化身与崇高精神的宿营地。李白的“月”意象之丰富,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使得李白的诗歌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特质,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增强了李白诗歌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为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关键词:诗歌;诗人; 李白; 月意象;艺术特质;感染力一、引言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中,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极具艺术个性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我国诗歌开放派诗风的伟大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伟大典范。独特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色彩构成了气势宏大的李
3、白式诗歌特色。奇特的想象随情思流动而变化多端,一个想象与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丰富的想象力和气势宏大的诗歌相结合。李白诗中多半是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纵横变幻的。所以,李白诗歌涂上了一层明丽、神奇的艺术色彩,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这其中,“月”意象最为突出、动人。二、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一)意象的内涵何为意象呢?“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是一堆相互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在写作领域,一般把意象解释为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创作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在观念中的感性影象。它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情思,体现诗人的审美个性,所以它是诗歌构思中最活跃的
4、因素。从意象的角度考察,诗歌的构思就是一个意象的活动过程。“月”作为一种饱含意蕴而形象的视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李白的不解情缘月这一天象,及与其相关的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引起了原始人类的注意,在月银白光辉的外面附上了一层神性的色彩。月被人们尊奉为神自先秦至唐依然如此。瑰丽神奇的月之意象与诗人结下不解情缘,负载了诗人无限的情思和心绪,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这种文学史现象的出现,是与李白对明月意象
5、的灵性魅力的开发有深刻的关系。”然而李白诗中的月亮绝非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月,月亮的神性减少了,而更多体现的是积淀了丰富民俗文化的仙界月。沧浪诗话说:“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这种天仙之才的飘逸之感,是与明月想象密切相关联的。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对他来说,恐怕最为美好、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心中和笔下的明月了。诗人之恋长空皓月,不仅因为她有照见离人的情愫,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高洁的品格,而且因为她善解人意,能够慰藉诗人悲苦幽怨的心灵,并伴
6、随其度过孤寂飘零的流落生涯,使之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纷争,在安宁静谧的世界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寻觅尘世之外大千世界所涵蕴的无穷美感。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在李白的诗中,“月”意象五光十色,随着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意蕴纷呈。明月在诗人笔下,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因此,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李白诗中之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古代,人们认为日为阳,故曰太阳;月为阴,故曰太阴。因此,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7、,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歌咏,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和比喻。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上之回),写宫中一女子于夜深人静之时,在“楼台与天通”的阁道上踏着月色徘徊,其忧愁的是对君王临幸的愿望一次次地化为泡影,表现出一位缥缈似神仙的愁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不落言筌。“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写歌女美丽超凡
8、脱俗,犹如新月之清辉,而且舞艺出众,歌声甜美,“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即恋情。(二)以明月象征国家、帝王李白一生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往往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国家命运、社会前途联系在一起,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明月高悬天穹,在诗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在他的咏月诗中,明月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帝王的化身。如:“胡月入紫薇,三光乱天文”(送张秀才偈高中丞),“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塞下曲六首其三)。以汉月象征大唐帝国,以胡月象征外邦异族。环宇共一月,但诗人却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与对祖国的热爱息息相关。(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
9、情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月下的李白给我们呈现了他的心灵深处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亲人、朋友的无尽的相思和关怀。早在青年时期,李白就深情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虽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之情表现在外,但对故乡却别情依依,峨眉山月由于山高月小,又是半轮秋月,更显秀丽,墨黑山影的衬托特别明净。明净的秋月,影在澄澈碧波的江水之中,比别处的月亮更加美丽可爱,此时之景,是诗人毕生难忘的特别景色,倾注了即将理想的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峨眉山月是故乡的象征,诗人对它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之情跃然纸上。“天借一明
10、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笴陂二首),借明月而思念家乡和亲人,感情深沉。静夜思也正是这样一首留传千古的咏月名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四)以明月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诗人曾有着“济苍生”、“安社稷”、“忧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诗中也多次以大鹏自喻、自比,他把取得功名看做是轻而易举的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其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
11、形象写照。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实现人生理想途径的不切实际的虚幻性。尤其是他那种“不屈己,不干人”的平交王侯的狂傲而张扬的个性,使得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的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遭受到最严重的人生挫折,但他却绝不因此而屈服。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明白地宣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奴颜婢膝,表现出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决绝的态度,并坚持寻找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五)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古人写月,往往用来寄托高洁的情操,或用来象征光辉理想。李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远大抱负,不
12、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其超尘脱俗的人格品质,只能通过诗词抒发。李白常用明月来象征一种孤傲高洁的人格。“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上云乐),诗人认为,太阳是由火精炼而成,月亮则是由水银铸冶而成,故才显得那么的纯净无瑕。“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写水中月如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诗人还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可与日月争辉,而当年曾经
13、不可一世的楚王只不过是留下荒冢古坟而已,褒贬分明。在一个物欲横流、喧嚣浮华的现实中,“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独漉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青天明月,光照万里,寄托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的人生理想,月也成了诗人高洁人格的宿营地,成了李白的奇美的精神家园。(六)以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在现实中,李白一生不得志,屡遭打击,时常有身心交瘁之感,对此,诗人只能借笔来抒发胸中郁闷,而情感寄托的对象则是明月。“月”意象是心神相通,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已。夜深人静,胸怀大志的诗人清醒体味到内心深刻的孤独,如此情怀,向谁倾述?只有明月最知心
14、,不离不弃,长夜相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因而诗人希望能与明月“永做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如“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人久久孤立,慨叹人世艰辛,知音难觅,吐露的是怀才不遇的失意和落寞。“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月下舞剑,高歌泪下,何等悲壮!月亮在此不仅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而且本身就蕴含无尽的愁绪。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闷淮明。”则包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控诉。月下独酌更是以月为友让孤傲苦闷的诗人在它那里找到情感的慰籍和精神的寄托。(七)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诗人有一首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
1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朗照,尽情地流泻着无涯际的清辉,它晚升晓没,与人总是若即若离。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顿生,故而停杯问之。将千古感慨系之于月,引发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对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的人生课题摆在了月亮与读者的面前。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