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目录摘 要2一、引 言3二、作者在鸿门宴中是如何刻画项羽性格的4(一)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自矜功伐,自大虚荣4(二)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4(二)项羽的悲剧性格还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5三、项羽与刘邦的性格比较6(一)刘邦多疑,项羽轻信6(二)刘邦狡诈,项羽憨直6(三)刘邦机敏精细,项羽妇人之仁6(三)刘邦能屈能伸,项羽刚愎自用7(五)刘邦深谋远虑,项羽贪图小利7四、后世对项羽的评价8(一)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8(二)刘邦对项羽的评价8(三)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8(四)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8(五)成语中对项羽的评价9五、
2、结 论10参考文献11摘要正由于项羽有上述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缺乏远见、迂腐呆板、谋事不深、才智不足服人的悲剧性格,他的最终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便是势所必然的了。关键词:鸿门宴;项羽;悲剧性格;刚愎自用;对比手法一、引言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朽的艺术魅力,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上,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表现手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塑造出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鲜明人物形象。司马迁更
3、是对西楚霸王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自陈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各自率领的军队成为当时两个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他们共同拥立楚怀王之孙(名心)为帝,仍称怀王,以为号召。楚怀王与诸将相约:“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关中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秦军围赵,楚王一方面命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命刘邦向西攻秦。项羽与秦军九战而在钜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秦将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项羽击败秦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年月进抵汉中。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一个月攻入秦都咸阳, 收降了秦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子婴。为了收买民心
4、,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百姓的支持。接着派兵守关,还军霸上。项羽继而破关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当时,项羽兵力是刘邦的四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当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进攻刘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刘邦只好冒险到项羽军营,登门求和,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尖锐的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鸿门宴通过会前斗争、宴会场面与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多侧面的悲剧性格。二、作者在鸿门宴中是如何刻画项羽性格的(一)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自矜功伐,自大虚
5、荣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在项羽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项羽“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场战争势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卑词“谢罪”所化解。项羽听出刘邦谦卑的口气,感觉到刘邦非常尊重自己、无意与自己争雄时,自大虚荣之心便得到了满足,因而怒气全消,不仅和盘托出告密人,而且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本是礼节上的不
6、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璧一双,刘邦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了。(二)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与刘邦对待告密者曹无伤“立诛杀”的果敢态度不同,项羽对待泄露军机的项伯却采取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项庄以“军中无以为乐”为由,请求为宴会舞剑助兴,得到了项羽的同意后,才“拔剑起舞”的,而项伯并不奏请,擅自舞剑,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加制止。在宴会进行中,刘邦的参乘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且将守卫军门的兵士撞倒在地。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对他的擅闯会场之举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先后赐“卮酒”“彘肩”以压惊,缓和气氛。尤其
7、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项羽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所有这些,表现出项羽的过分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如果说因为项伯是自己的叔父,他的泄露军机的行为可以原谅,他的不请舞剑之举可以默许,如果说因为樊哙的慷慨陈词中把自己看得比怀王更高,且有“求赏”之意,满足了自矜功伐、自大虚荣心理,便可以对樊哙格外宽容,优礼有加,那么,可以断定在项羽的心里根本没有原则性的概念。谁能相信,无原则立场的人能够成就一番功业呢?(三)项羽的悲剧性格还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与刘邦入关之后为图谋霸业而克制“贪于财货,好美姬”之欲相比,与刘邦拉拢项伯、卑词“谢罪”
8、、在宴会上屈居下座而安之若素的能屈能伸的性格相比,项羽缺乏远见、谋事不深的性格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起来,想都不想就要下令发兵,尽管范增事先分析了刘邦“其志不在小”的野心,力主进攻,项羽终因项伯的从中调停、刘邦的卑词“谢罪”而取消了进攻计划,反而热情地招待起刘邦来。这就可以看出,项羽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的目的显然是不明确的,发兵与否在项羽那里如同儿戏一般,他行事是冲动的,他的决策难免有轻率之嫌。刘邦在宴会上不辞而别,脱身独去,项羽对此未加深思,也未加深究。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争夺天下的殊死斗争中,不多长几个心眼,目光不远,谋事不深
9、,怎能成气候呢?就因为刘邦主动前来“谢罪”,就可以原谅对方,项羽的做法真是迂腐得可以了,他难道不知道放虎归山,遗患无穷的道理吗?张良发觉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的意图后,私下来到军门找樊哙商量对策。樊哙进入宴会会场之后对项羽说的一番话与刘邦此前所说的话完全一个调子,即刘邦有功,应该奖赏。在紧张的宴会气氛稍为缓和之时,刘邦借口“如厕”,“因招樊哙出”。刘邦独去之时交待张良,要估计他回到军中之后才可进献白璧与玉斗,以拖延时间,稳住项羽。这里一方面看出刘邦的狡诈与精明,另一方面也看出刘邦与部下之间高度的默契,上下之间目的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与刘邦不同,项羽在宴会上对范增的以目示意、举玉袂暗示都
10、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甚至项庄席间舞剑被项伯阻挠也听之任之。这里可以看出项羽与范增、项庄之间在行动意图上全然缺乏默契。彼此之间认识不致、思想不统一,焉能取得同一步调呢?这里不仅有项羽迂腐呆板的因素在,更有项羽才智不足、谋事不深的因素在。当张良献上白璧一双,项羽“置之坐上”之时,范增为痛失击杀刘邦的良机而恼怒不已,不仅当场将张良所献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并且压抑不住失望与怨恨之情,脱口而叹:“唉!竖子不足与谋!”正由于项羽有上述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缺乏远见、迂腐呆板、谋事不深、才智不足服人的悲剧性格,他的最终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便是势所必然的了。三、项羽与刘邦的性格
11、比较(一)刘邦多疑,项羽轻信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谋臣,可以说,为刘邦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个才智过人,忠贞不二的手下,刘邦也不是完全推心置腹,信之不疑。当项伯冒着生命危险来告知张良,项羽即将来进攻的消息时,六神无主的刘邦除了反复询问“为之奈何”,还不忘追问一句“君安与项伯有故”,尽管已危在旦夕,刘邦还要坚持核实张良是不是和楚军有什么瓜葛。而项羽呢?仅因为曹无伤的一个密报,尚未加以核实便“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并且当项伯夜间求见他时,“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他竟然不问一句,这些消息如何连夜获得,这些话项伯从何人、何处、何地、何时得之,懵懵然,就相信了项伯的话,如此轻信,岂
12、有不败之理。(二)刘邦狡诈,项羽憨直刘邦的狡诈多端,在鸿门宴中,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的非常明显,可见其心机之深,而项羽因刘邦的一句奉承的、暗含陷阱的话(“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便主动而自觉地将自家的细作给出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一愚鲁而憨直的话,既断了今后沛公方面消息的来源,也暴露了项羽的有勇无谋,粗率轻信。(三)刘邦机敏精细,项羽妇人之仁刘邦在夜间刚听到项伯密报军情时,就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到项羽说出曹无伤后不动声色,回去之后便“立诛杀曹无伤”,樊哙闯宴后,趁气
13、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谢,自己轻车简从,不辞而逃,这一系列言行,都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而项羽,面对着他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却仅仅因为其叔叔曾替他美言了几句,并听到了他几句言不由衷的虚伪奉承之语,就怒意全消,还赐酒设宴,相与言欢,在项伯明显的表现出偏袒、保护沛公时,他竟然也不以为意,在本无参会资格的樊哙硬闯宴席之时,他也不以为忤,还口称壮士,赐彘肩及卮酒,当听到沛公不辞而别的消息时,他也没有动怒,反而坦然的接受了刘邦的赠礼,真无王者霸气,却有妇人之仁。(四)刘邦能屈能伸,项羽刚愎自用刘邦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却主动对项伯“兄事之”,
14、且“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在项羽面前也谦辞卑礼,唯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些都可看出他能屈能伸的性格,所谓能忍大辱者必有大作为,“将以有为也。”项羽则自我膨胀,贪恋虚名,用刘邦的话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最终致使范增忧病而死,使他的“庶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幸而言中,成了项王为期不远的预言。(五)刘邦深谋远虑,项羽贪图小利刘邦本织席贩履之徒,贪财好色之人。“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先攻破秦之首都咸阳时,本来“欲止宫休舍”,后听了张良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便即“还军霸上”,可见其志不在小,而为了自己更稳固的立好脚跟,他硬是忍痛割爱,以退为进。项羽却对其“秋毫无犯”的深谋远虑没有觉察到,而是坦坦然然的接受了他的一双白璧,“置之座上”,用一对丝毫无用的玉璧换取了自己的大好河山,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就这样轻易的上了年近半百的老谋深算的人的当了。凡此种种,尽管楚汉战争尚未开始,但其实早胜负已定矣!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但刘邦的年龄比项羽大得多,其人生阅历比项羽丰富。刘邦的才气不如项羽,军事武功不如项羽,但刘邦的情商、逆商比项羽好,悟性比项羽高,应变能力比项羽强,性格没有项羽火爆,处事比项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