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2076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66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案详解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1出塞二首(其一)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 和“关” 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 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 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2田 园 乐1六言 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 ”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 桃红”与“ 柳绿” 、“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 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在句中

2、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 与“犹”对,在句中都有 转折诗意的作用。3山居即事1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 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 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4夏日南亭怀辛大1五言古 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 3(1)表现了诗人夏夜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托的手法;(3) 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

3、“欲取鸣琴弹” 。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 ;而且 还妙在“夏日”可畏而“ 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 绝句边塞 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3这首 诗抒发 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6城东早春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 半”暗点“早 ”字,“ 半未匀” 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 ”,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

4、,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 的幽雅可人。7秋 思 ,1七 绝 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处可见。 3“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 意万重”,是“意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 对家乡亲人的 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 词(其九)1繁茂高峻 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 3表达了诗人对这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9渡桑干1霜阳 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5、2(1)是“年”的代称,“十霜” 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 乡之情的季节;(3) 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10行 宫 1五 绝宫怨诗 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

6、玄宗” 这一细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 1 3意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11 陇西行( 其二)1七 绝闺怨诗 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骨 ”与梦里“ 人” 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 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7、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2寄 扬州韩绰判官1赠 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 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

8、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的风流倜傥;(3) 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13登崖州城作 1流露出 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 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 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14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1含 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 无拘管”和上句

9、的“ 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 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15江阴浮远堂1中原 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 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 (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16白 梅1七 绝咏物诗 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

10、之高洁守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17江城子1词调 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18南 乡 子1离愁 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19虞美人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 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 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

11、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 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 “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 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无尽,无时能已。20望江南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 ,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

12、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1词 牌名 标题 2两个“ 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 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 有苦无处诉”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22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1词 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 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

13、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 ”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 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 ,未涉及内在的气 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 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 “风流”,打个平手,“ 雪无香”,梅也“ 香零落”。理由(2) 下片“ 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14、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着” ,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23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1小令 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24 仙吕后庭花L 宫调名 曲牌( 或词调名)2 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

15、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 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25 双调折桂令中秋1曲牌 (或词调名) 题目 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26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西 风” 无形,“秋意” 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 带萧瑟的意境美。 3“落残霞孤 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 月影低”说明月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