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2055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摘要】:一般而言,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转向往往引发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表现为以追求教师数量的满足为主时,要求建立封闭式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与之对应;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表现为以追求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点时,则要求建立开放式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当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由重量向重质过渡时,则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逐渐向开放过渡。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已经被欧美等国所验证。与欧美等国由封闭到开放的顺次演进不同,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以“钟摆” 式演进路线诠释了这一发展趋势。清末民初学制制定者主张兴办师范教育以应师资数量之急需,在全面输入日本师范教育

2、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封闭为基本特征的“日本模式 ”;20 世纪 20 年代,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受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引发的中等教育改革的影响,以美国留学生为代表的“合并派” 将中等教育师资程度的提高作为主要追求目标,向美以求建立以开放式为特征的“美国模式”;由于“ 美国模式”与中等教育对师资真正需求不相匹配,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新中国建立前,师范学院制度建立起来企图对其进行纠正,但未能改变其开放格局。建国后,中等教育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师资数量需求,在“以俄为师” 的背景下,中国建立起封闭式的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苏联模式”:“ 文革”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中国

3、在反思“苏联模式” 的不足的基础上,建立起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中国特色” 模式;20 世纪末至 21世纪初,在输入教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差异化特征,构建起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从封闭式体制到开放式体制的往复运动,构成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进史上独特的风景:“钟摆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种非教育性因素往往影响着中等教育师资的真实需求的判断,从而导致错误判断或者片面认识的产生。“误判”往往会引起学习的转向 ,使得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偏离合乎趋势的发展轨道。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钟摆” 式演进历程留下的经验、教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制的变化必须建立在对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全面

4、分析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探索来说,这一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度输入体制构建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进【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50【目录】: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11 绪论 11-33 一、选题意义11-14 二、概念的界定 14-23 三、文献综述 23-29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29-33 第一章”日本模式” 的建立和完善 33-65 第一节”日本模式”构建的背景 34-38 一、清末民初中等教育的发展 34-36 二、清末民初师范教育思想的变化 36-38 第二节日

5、本师范教育制度的输入 38-46一、清朝官绅赴日”学务考察 ”39-41 二、日本教习的来华执教 41-42三、留日学生的大力推动 42-44 四、日本师范教育制度的译介 44-46第三节”日本模式 ”的构建与完善 46-65 二、定向培养制度的逐步建立 46-58 三、定向培养的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58-60 四、严格的教师进出机制的形成 60-65 第二章”美国模式”的起落 65-103 第一节”美国模式”起落的背景 65-72 一、对中等教育师资需求认识的转变66-70 二、从”学习美国” 到”去美国化”的思想转换 70-72 第二节美国师范教育制度的输入与解读 72-80 一、美国师

6、范教育制度的输入 73-75 二、美国师范教育制度的中国式解读 75-80 第三节” 美国模式”的构建 80-90 一、 ”寓师范 于大学”的师范教育机构设置模式 81-83 二、先天不足的内部管理制度 83-88 三、 ”姗姗来迟”的中等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和检核制度 88-90 第四节师范学院制度的形成与” 美国模式”的衰落 90-103 一、定向培养模式的重建 91-98 二、封闭式的努力和开放式的体制 98-103 第三章从”苏联模式” 到”中国特色”103-157 第一节从”苏联模式 ”到”中国特色”的背景转换 103-110 一、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变化 104-107 二、师范教育

7、思想从” 依赖”到”自主” 的转换107-110 第二节苏联师范教育制度的输入 110-117 一、苏联教育专家教育实践 111-113 二、苏联师范教育制度的文本传播 113-117 第三节”苏联模式 ”的构建 117-131 一、定向培养制度的逐步建立 118-125二、院系调整与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完全独立 125-127 三、 ”统包统分”政策的形成 127-128 四、 ”苏联模式”与”日本模式”之比较 128-131第四节”中国特色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构建 131-157 一、 ”文革” 中”苏联模式”的衰落 132-136 二、 ”中国特色”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构建的前奏 136-1

8、43 三、 ”中国特色”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全面构建 143-157 第四章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 157-191 第一节”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关系 158-163 一、历史维度下的” 师范教育”和” 教师教育”158-161 二、现实维度下的中国”师范教育” 和”教师教育”161-163 第二节教师教育理念和制度的输入 163-167 一、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思想的输入 164-165 二、教师教育理念和制度的传入 165-167 第三节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之旅 167-191 一、21 世纪初中等教育师资需求的变化 167-170 二、世纪之交的师范教育思想冲突 170-173 三、中国式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 173-191 结语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世纪之思 191-207 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进历程中的” 钟摆现象”191-192 二、 ”钟摆现象”的历史审视 192-198 三、规避”钟摆现象”实现教师教育体制中国式发展 198-207 参考文献 207-225 后记225-22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