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2055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材扶持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中药材(胡黄连)种植基地建设申报单位(盖章):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青海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韩建文协作单位(盖章):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管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经济委员会二一四年七月十日1简 表名称 中药材(胡黄连)种植基地建设建设年限2014 年 7 月2017 年 7 月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722.5申报项目 项目类别( C ) A.中药材生产公共服务平台; B.基地建设重大项目; C.基地建设项目名称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 青海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地址生物园区经三路40 号邮编 810003法人代表扎西才吉 电话 1360935066

2、6性质 ( A )A.医药企业 B.专业种植养殖企业 C. 其它 开户银行及帐号开户名称: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 开户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账号:20363999900100000304271开户名称:青海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营业部账号: 2036399990010000024649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韩建文联系电话及邮箱2项目概述(包括项目建设条件、主要建设内容、资金筹措和发展目标等)一、项目建设条件本项目以高原特色种植资源为目的,重点对青藏高原丰富地道的中藏药材的健康发展。本项目种植的胡黄连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并且价格在不断提升,近

3、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因此,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对中藏药材生态保护基地建设是迫切的、可行的,市场前景较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符合青海省资源开发整体规划。此次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辖区的 3 个自然村。巴塘乡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北接四川省,东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距县府驻地 40 公里。人口 0.5 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面积 2108 平方公里。辖上巴塘、铁力角、下巴塘、相古、岔来、当头、老叶 7 个牧委会。通县乡公路,巴塘乡地处玉树县东南部,通天河南岸,东北与四川省石渠县隔河相望,东南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接壤,离州府

4、所在地 28 公里,辖 7 个行政村,31 个生产合作社,其中 3 个纯牧业村,4 个半农牧村,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乡,214 国道穿乡而过,玉树巴塘机场在巴塘乡境内。全乡农牧民共有 2515 户,9092 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 99.8%。地理气候条件。境内平均海拔 3800 米,年降水量 500 毫米左右,年均气温-3.6。全乡总面积2108 平方公里,属通天河小块农业区,可利用草场面积 150 万亩,70%以上为优良天然草甸类草场。项目建设地点符合 GAP 要求,能够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项目建设地点交通便利,为项目生产过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二、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规模新建规

5、范化胡黄连中藏药种植基地 2000 亩,其中种源基地 500 亩,年产胡黄连 100 吨,胡黄连种子 5 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播种、田间管理及田间道路,以及建设管理及药材质量检测中心用房、机械购置、良种工程引进、技术引进等。项目实施单位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采用四承包一回收方式建设,即公司统一提供药材种苗、药材生产专用3肥、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导与生物农药等关键性生产资料和技术,统一回收生产基地药材产品。主要产品胡黄连将进行规范化栽培生产,带动 500 户农户参与中藏药生产。修建水泥地平药材晾晒场 2000;改建砖混结构药材存放库房1000;土地整治

6、(包括土地深翻、平整、施肥)1500 亩。2.基础设施: 购置药材种子 1.5 吨;购置有机肥料 50 吨;科技培训 500 人次。3.药材生产管理与质检中心拟建设 320 平方米生产管理和药材质量检验中心用房共计 10 间。三、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 722.5 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 522.5 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 200 万元,公司保证该项目实施过程中自筹资金全部到位。四、项目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青海省玉树巴塘乡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业,增加 3 个自然村的农牧民收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年产 100 吨胡黄连栽培基地,可创造就业岗位 300

7、个,带动周边农牧民 500户,间接带动 1500 户,人均增收 700 元。为了使中藏药材在我省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保护三江源地区中藏药材生态环境的改善,围栏保护天然地道中藏药材基地,始终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承担起这一责任,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贡献一份力量。4专家评审意见:(一) 评审意见(二) 专家签名(三)日期省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单位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年 月 日5中药材(胡黄连)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项目背景、由来及编制依据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青海省特有的中藏药材资源,其独特的药学功效已经赢得了世人的关注,许多地道的中藏药

8、材早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省内中藏药材资料丰富,共有药用资源 1660 多种,其中有国家和青海省确定的 198 个重点保护品种,如俗称“西宁大黄”的唐古特大黄、麝香、藏茵陈、冬虫夏草、青母、红景天、锁阳、水母雪莲、麻花艽、羌胡、胡黄连等。正是由于青藏高原拥有的特色的中藏药材资源,才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藏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搜索和探索,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医疗体系-藏医药学和藏医理论。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治疗高原性疾病、肝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众多疾病中逐步受到世人关注。为了弘扬和发展藏药事业,青海省委、省政府根据青海省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中藏药产业确定为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制订了一系列

9、鼓励中藏药材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引导下,中藏药产业日益显现出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随着中藏药产业的蓬勃兴起和国家、地方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青藏高原地道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逐年加大,过度开发利用野生中藏药资源已经对青海省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和影响。加之入世后国际、国内对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规范化要求,青藏高原地道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从单一的、初级的产业模式向综合的、深层的产业模式扩展,与其相匹配的行业技术和运行机制也在逐步提升。因此,研究和建立满足国际化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中藏药材及其产品和产业运行模式已经成为青海省藏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首选问题,必须加以高度关注。为了探求

10、高原环境下中藏药资源的持续发展,保证地方优势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中藏药野生资源,在国内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对青藏高原中藏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本项目选择了青海省和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具有一定成熟技术和转化成果的地道中藏药材-胡黄连,进行规范化人工繁育、种植,并建立符合国家 GAP 要求的生产基地建设,真正形成青藏高原优势资源中藏药材生产基地,推6广药材种植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村产业机构的调整,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农牧民收入,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途径,特别是在项目实施区为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地区

11、,经济落后,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增加当地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收入,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产业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2.编制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 GAP) ;国家、地方、行业发展规划;青海省中藏药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纲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所必须据 2013 年新的贫困标准,青海省共有贫困人口 63 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16.4%。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如何通过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急待解

12、决的课题。青海省幅员辽阔,地多人稀,在高海拔环境生长的药材,质量高,多有独特疗效,有重要开发价值。在此地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植药材,虽然受低温影响,生长较缓慢,但土地面积之大,必然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2.项目建设利于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青藏高原地域辽阔,生态环境独特,中藏药资源种类极其丰富,药用植物品质好,药效高,无污染。当前,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之一。由于藏药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大部分依赖于野生植物,加之过度采挖,资源日益匮乏,甚至无药可采,已经影响到中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进行中藏药材的人工栽培,实现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

13、化和标准化,不仅为解当务之急之所需,也是实现中藏药产业化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本项目是为推进中藏药材大规模、规范化生产进行示范的药材生产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转,总结高寒地区种植中藏药材的经验,提出规范生产的措施,对推进青海省中藏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必将产7生积极作用,有利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3.项目建设是实施国家药材生产的整体发展规划具体体现中国是药材资源大国,中华本草收载药用品种达 12028 种,药用资源种类和数量为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药材资源消费大国。为推进我国中药材和中成药生产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药品质量,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国家科技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

14、“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行动”,在中药生产企业和中医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和中药生产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中药材生产栽培基地示范工程的工作,中药材栽培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实施中药生产现代化以来,全国先后在传统地道药材生产区域建立了约 100 多个示范基地,青海省也被列为西部著名道地药材羌活、大黄、川贝、藏茵陈、胡黄连、冬虫夏草等的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以工信部支持的 11 种濒危稀缺药材品种中的胡黄连为种植对象,因地制宜开展种植,是实施国家药材生产整体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4.项目建设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所需要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还有

15、数千个淡水湖和咸水湖,具有“中华水塔”的生态调节功能。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上天然草地牲畜超载放牧和人为不适当的采挖,不仅导致中藏药材资源大幅度减少,也使天然草地严重退化,水土保持功能下降,导致青海省生态调节功能急剧减弱,突出的表现为进入黄河的径流量减少。项目建设推进中藏药人工种植,有利于减轻农牧民对天然草地和天然中藏药资源的生活依赖,也有利于草地和林地植被的恢复,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所需要。5.支持中藏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中藏药生产是青海省的重点发展产业,从事中藏药生产的厂家在西宁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相继建设,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目前西宁市国家级生物

16、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已经有如:青海琦鹰、久美、晶珠、金诃、格拉丹东、通天河、藏宝、东格尔、帝玛尔、益欣、三江源等 20多家中藏药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转。随着投产的企业增多,对中藏药材的需求会迅速增大,这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中藏药产业发展促进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8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推动野生原料药材的采挖。鉴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药材植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大量采挖野生资源,则可能造成资源濒危,生态环境恶化。对于依托药材资源生产的藏药生产企业而言,一旦原料药材严重不足或短缺,就会使有些企业停产倒闭,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防止这样结果产生的办法就是大力开展中藏药材的人工种植为只要生产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中藏药材产品。本项目建设正是通过项目实施和示范,推动农牧民人工种植中藏药材业的发展,保证中藏药生产企业对原料的需要。6.项目区具备有利的自然条件青海省玉树州巴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