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上传人:景星 文档编号:157204544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0目录摘 要2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虎头蛇尾”3(一)小说注意描写战前的“外交战争”3(二)注重描写战前敌我双方斗智4(三)战前次要矛盾的描写,使战争更加丰富多彩5(四)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少而简单6二、三国演义通过战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6(一)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特点6(二)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艺术手8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发9参考文献10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作者罗贯中以三国志为蓝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公元184-280年(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小说所描写的这个百年战乱的时代,大小

2、战争,此起彼伏,胜不胜数。其中主要的战争有四十多次,三国演义对此都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而重点描写的是官渡、赤壁、彝陵三大战役,在三大战役中又赤壁之战描写的最出色、壮观,虽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但却真实生动地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又塑造了一批生动人物形象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关键词:战争描写;谋略应用;教育意义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虎头蛇尾”三国演义是从诸多方面复杂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而对宏大的战斗场面描写相当简单,几乎看不到战争中的拼杀、血腥和死亡,赤壁之战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特点。(一)

3、小说注意描写战前的“外交战争”在全书中,赤壁之战是最复杂、最丰富,也是描写的最精彩一次战争。小说用了整整八回书的篇幅来描写这场战争。首先用了两回书来描述孙刘联盟的缔结,这就是第四十三回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四十四回的“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这实际上是这场重大的军事战争之前的一场外交斗争。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在平定北方以后,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挥师南下,预想荡平南方,而孙权和刘备都无力单独抗曹,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取胜的可能。这是一场紧张而复杂的外交斗争。它是这场军事战争的前奏曲,是有机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此,作者不惜笔墨,绘声绘色展开描写。这两回书最值得欣赏的是诸葛亮

4、作为一名政治家的胆识和高瞻远瞩以及他超人的智慧。在孙刘联盟缔结的过程中,诸葛亮亲自过江,在与孙权见面时不顾鲁肃的几次叮嘱,有意夸大曹操的强大和不可战胜。他告诉孙权,曹操有马步水军一百五十万(还说是往少里说);又说曹操的目的就在“欲图江东”;在此基础上,故意劝孙权“量力而处”:能战则早下决心,不然则“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也就是劝孙权投降曹操。这番话使得孙权“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诸葛亮明知不可告诉孙权曹操力量强大,反而言过其实,有意夸大曹操的力量,这是因为鲁肃只了解孙权惧怕曹操的一面,而诸葛亮则不仅了解孙权有害怕曹操的一面,而且还有不甘心投降曹操的另一面。因此,诸

5、葛亮对孙权的了解比孙权的谋士鲁肃对自己主公的了解深刻全面。诸葛亮有意采用夸大曹操实际军力和突出曹操挥师南下的目的在消灭东吴,并故意劝他投降曹操的方法,来“激”起孙权不甘心投降曹操的一面;而在孙权基本上下定了抗曹的决心以后,才具体地向他分析了曹军远来疲惫,北军不习水战和不能得到荆州人民的拥护等重大弱点,以帮助他正确认识形势,进而坚定他抗曹的决心和信心。但孙权是否能最后下定决心抗曹,周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诸葛亮深知周瑜此人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心胸狭隘,对个人利益看得极重。因此也采用了“智激”的方法,也是极力劝他降曹,但针对他的特点,具体内容与孙权不同。他对周瑜说,如果投降了曹操,对周瑜来说,既可以

6、保妻子又可以全富贵,还假装不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故意说曹操举兵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劝周瑜主动献出二乔,作为向曹操投降的献礼。周瑜听后勃然大怒,便下定了抗曹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是建立在对人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他对孙权和周瑜虽用的都是智激的方法,可是却针对两个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当时面对战争时的心理,因而具体内容又很不一样。这些描写虽然只是赤壁之战的准备阶段,但对战争的全局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以精彩的笔墨,生动地写出这场尖锐复杂、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表现了作者罗贯中在描写战争时眼界很开阔,不是只看到具体的战役本身,而是对

7、战争的进程和全局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二)注重描写战前敌我双方斗智在完成了赤壁之战的战前准备阶段描写之后,小说开始了对战争自身的描写。三国演义描写战争不只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多的是敌我双方谋略的较量。这一特点在赤壁之战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这是一场以强对弱的战争,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挥师南下,荆州不战而降,然后水陆军八十三万进逼江陵,有势不可挡的锐气。而当时刘备是败走江夏,势孤力单;东吴也绝不是曹操的对手,两家就是联合起来,军力也大不如曹操,但基本矛盾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的问题。因此双方的斗智就围绕着这个基本矛盾展开。聪明的曹操一开始就发现了自己的军队不习水战的弱点,采用了果断的措施

8、来加以弥补,他大胆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和张允任水军都督,加紧训练水军。曹操一向多疑,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任用降将来担任军中重要职务的,可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周瑜在前线视察中发现了曹军的水寨深得水军之妙,大吃一惊,了解情况后便决心设计要除掉蔡瑁和张允,以破坏曹操训练水军的计划。这就有了“反间计”的产生。小说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作者虽然只是简单的叙事描写,但因其涉及到整个战争的胜败,所以读者读来也是惊心动魄。作者以关系到战争胜败全局的曹操水军训练是否能获得成功作为背景,曹操竟相信了蔡瑁张允通敌,误杀了这两位新任命而训练水军卓有成效的水军都督,在军事上遭受重大损失。“反间计”的成功使用,使曹操

9、在军力上遭受的重大损失。在这次战争中逐渐在失去优势。因此说,“反间计”是一次斗智较量。其次,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制定了对付曹军的火攻计(两人同时将一个“火”字写在手掌之中)。火烧战船,这是赤壁之战中的中心谋略,曹军的最终失败就在于被孙刘联军用火烧了赤壁之下连在一起的战船。为了火攻计的实施,又引出了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阚泽下书”等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情节;最后是庞统连环计,让曹操用铁链将他的战船连结在一起,好让东吴一把火将其全部烧光。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写曹操的机智,如一开始就发现并及时地解决军队不习水战的问题,重视训练水军;阚泽下书时一下子就识破了诈降的诡计,给阚泽

10、以极大的压力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他一系列的失误,如两次派庸碌无能的蒋干过江,促成了对方反间计和连环计的实现;派蔡中、蔡和诈降,促成了对方苦肉计的实施等等。在赤壁战争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自己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敌人。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满,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三)战前次要矛盾的描写,使战争更加丰富多彩小说在描写赤壁之战对阵双方孙刘与曹操的主要矛盾的同时,仍栩栩如生把人物之

11、间矛盾刻画的淋漓尽致。第四十六回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精彩的一笔。周瑜发现诸葛亮比自己更聪明、更有才能,便不顾战争胜败的大局,要设计除掉诸葛亮,令他在十日之内赶造出十万枝箭,完不成任务就要以军法处置。聪明的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不仅接受了这一任务,而且还把交箭的时间提前为三天。诸葛亮以他的天文知识,预见到第三天将有一场大雾,这才有这一出人意外的惊人之举。这本来是对付周瑜企图杀害自己的阴谋的,而结果却又使曹操损失了水战中非常重要的十几万枝箭,使他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在战争描写中,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忽略次要矛盾的作用。

12、“草船借箭”主要矛盾是对曹操,诸葛亮将周瑜与自己的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并利用智谋在次要矛盾转化过程中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描写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和周瑜的斗智,而“十万箭的礼物”进一步折射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渐渐失去了优势。使读者对后续故事的发展更具迫切性。(四)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少而简单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战争的艰苦、战斗的频繁是可想而知的,绝不可能一战定胜负。而小说对赤壁之战真正战斗场面的描写并不多,描述也相当简单。第一次是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只有一段的篇幅。第二次战斗是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虽然也只有一段,但描述非常精炼。赤壁之战的决战是第四十九回“三

13、江口周瑜纵火”的最后两段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的前三段,总共不足两页。总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把着重点放在描写战争发生的起因、背景、交战双方在战争中对战略战术的运用上,没有去过度渲染战争中的拼杀、血腥和死亡,一场重大战役的战斗场面,用如此短的文字来描述,虽然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但是读者并不感到短缺和遗憾,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描写战争艺术的高超。读者通过对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欣赏,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一些基本规律,可以发现在战争中决策者、指挥者正确的指挥,对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正确的指挥也会失败,弱小的军队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也

14、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军队。二、三国演义通过战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不但善于通过描写战争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在战争描写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最大优点不是简单的程式化,而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之中,通过各自的言行和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一)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特点先看曹操。曹操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道出了其“乱世之奸雄”的本色,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在赤壁之战惨败后表现特别突出,当八十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他却能在惶惶逃命中,连连大笑。这笑即写出了他虽败却不认输,又道出其笑对手“

15、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这说明了他仍然雄心勃勃的“野心”。曹操荡平北方,挥师南下,为的是统一天下,而今虽败而大志不改,日后还会重整旗鼓,再作较量。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还要用笑来稳定军心,鼓舞土气,度过难关。败中大笑是曹操的一种策略。这种故作豁达的带苦涩的笑,也说明了他即使是在走投无路之际,在经过生死考验的下属面前,也是不露真情,真是狡谲之至。但曹操毕竟是“治世之能臣”,在作者的笔下,曹操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却不失英雄本色。作为英雄本色的突出表现,作者还注意描写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再说诸葛亮。三国演义中作者对诸葛亮的描写是着笔比较集中的,在全书中几乎一半的文字涉及到诸葛亮,他的料事如神,卓越才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政治、军事、外交无所不能。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对手,既有“奸诈狡猾”的曹操,又有才华横溢的周瑜,而他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这些都是诸葛亮的智慧、才干特别是他的可预见性,在战胜这样的强大对手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以及他贯穿于一生的“鞠躬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