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8857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避暑山庄发展史及其园林艺术中国著名园林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研究室教授 汪菊渊一、避暑山庄在我国园林史上的地位我国园林史上,就天然山水胜区,进行去芜理乱,稍加润饰布置而成自然园林的记载,属于私家园林的,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可能是最早的。建康(今南京)的北湖(即今之玄武湖)是宋无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年(445 年)把晋以前称桑泊的北堤,往南延抵城东七里白塘,雍蓄山水,使湖面更加辽阔起来,因通江水而波涛汹涌。又立三神山于湖上,无论荡舟湖上或于洲岛上眺望,东则钟山映紫,北有幕阜、观音,西则一抹城墙,南则鸡笼、复舟,两山并崎,湖光山色,足资因借而成为自然胜区。唐朝王维的辋川别业更是自然园林中一个典例。辋川别业在

2、陕西蓝田县称辋川的一个山谷地区,就自然地形来说,岗岭起伏,逶延连绵,纵谷交错,有泉有瀑,有涧有湖,自然植被丰富,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形胜、辟出台植被景观为主的,或以岗峦泉瀑为胜的景区,点以亭馆轩榭等园林建筑,创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就天然山水胜区选址以筑离宫别苑的可追溯到汉武帝时代。刘彻曾把骊山下原是秦以石作室砌池的“神女汤泉” 或叫“骊山汤” 加以扩建。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 年)又加以修建,并广种松柏树木。到了唐朝,这里变成皇帝常临幸的游乐胜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 年)李世民诏令阎立德营建“汤泉宫” 。他规筑的宫殿楼阁,极尽豪华之能事。唐玄宗咸享二年(671 年

3、)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747 年)李隆基命令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池在宫室中。宫殿群周围筑以罗城,取名华清宫,又称华清池。宫城之外更有随形而曲、随势高下而筑的缭墙辇道。东南面正门即昭阳门,有辇道可上登朝元阁(老君殿) ,中途可折向长生殿,翠花亭等。除了山景外,主要是有汤池的宫殿建筑群。唐朝帝王大抵十月而往,冬尽而返,所以华清宫可称冬宫。隋唐时代另一著称的离宫是九成宫,它位于陕西麟游县。麟游县因地势高亢,气候凉爽,是隋唐帝王避暑胜地,周围河流纵横,土地腴美。九成宫初名仁寿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 年)二月,至开皇十五年三月竣工。唐贞观五年 9631 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修复仁寿宫,

4、并更名九成宫。九成宫的建筑是以麟游县西五里的天台山为中心的。这个山虽不高,而其阳崇崖崛起,南邻杜水,西北枕马坊河,总的形势既有群山环抱,又有水流其中,风景幽美,宫殿楼阁是随着山势高低而修筑,嵯峨豪华。据魏征所撰的九成宫醴泉铭中形容:“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峰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煦灼云韦,蔽亏天日”,可见楼阁廊榭之豪华和跨水分岩之奇观。唐太宗,高宗等经常来此避暑,每年春来冬去,总要居住半年以上才回长安,可称夏宫。无论是华清宫或九成宫,宫址都选在天然山水胜区,也都是因势而筑宫室,宫殿参差复盖,以长廊相连接而成建

5、筑组群,因此在形式上仍不脱秦汉建筑宫苑的窠臼。清朝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在风格上和唐之华清宫、九成宫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以豪华嵯峨的建筑群见胜,而是纯粹的因借突出自然美,使崇山峻岭水态林姿更加优美为主要内容,只是为了居住游憩生活要求而随形随景布置殿斋亭榭。我们特称它为自然山水宫苑。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汉唐以来,无论元明,还没有一个像避暑山庄那样的表现自然美,即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在这一点上可说是前所未有,终清之朝也没有第二个可称为自然山水宫苑的。为了说明避暑山庄在我国园林史上作为一个独特类型的地位,这里不得不先扼要地把避暑山庄的特色叙说一番。避暑山庄总面积根据测图计算,大约为五六 O

6、公顷或八千四百多亩,占市区面积之半,是清朝修建的离宫别苑中最大的一个。庄址的四界:北面是狮子岭、狮子沟;西面是广仁岭的西沟;东面是武列河;南面是市街。山庄的整个外围线近似一个多边形,周围筑宫垣并雉堞。宫垣是叠石堆砌的“虎皮墙” ,随山势起伏、地形变化而筑,其西面和北面的宫垣,沿缭山脊而造,其东北偶的一段,由山脊直下,伸到开旷的谷原,好侯长城一般,然后沿武列河西岸平伸直达山庄的东南角。据热河志记载,宫垣周长约十六里三分,宫垣本身高约一丈,厚约五尺。宫士四周原来还设有四十座“ 堆拨” (守卫兵营房) 。山庄南面有三门:中为丽正门,东为德汇门,西为碧峰门,门上都有面阔三间的城楼。山庄东北有惠迪吉门(

7、或称北门) ,西北有西北门,另有流杯亭门、仓门等专用门。就自然地势来说,山庄的地形复杂,有山地、有湖沼、有谷原。山地部分约占全山庄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大抵自西北往东南走向的山岭四条,下趋谷原。山地部分沟谷交错,岗峦迂回曲折,景随形转。谷内有涓涓细流的山涧,主沟有水泉沟、西峪(又称榛子峪) 、梨树峪和松去峡(又称旷观沟) 。除西境的西峪较短,为微偏西的南北走向外,其余都是西北、东南走向。在谷原的东南隅有一泉,叫做热河泉,由于这个泉水以及山涧奔汇而来的水,构成低地湖泊区。湖泊区北是一望无垠的三角状谷原,有草地,有榆杨之属的树林。避暑山庄山地土壤为棕壤和灰棕壤。承德的自然植补属夏绿林,树种以松、栎为主

8、,植物种类大体上与华北平原区相近似。松有辽东红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liaotungensis)和黑皮油松(P. Tabulaeformis var.mukdensis) ,栎属有槲树(Quercu dentata) 、枹栎(Q. serrata)和辽东栎(Q. liaotungensis)等,杨有辽杨(Populus maximowiczii) 、山杨(P. Tremula var.davidiana。其他树种有五角槭(Acer mono) 、刺楸(Kalopanax pictum) 、榔榆(Umus parvifolia) 、泡桐( Paulownia t

9、omentosa)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水榆(Sorbus alnifolia) 、椴(Tilia)、丁香(Syringa)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漆树(Rhus vermiciflua)、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 、栒子(Cotoneaster) 、溲疏(Deutzia) 、皮树(Grewia bilota var.parviflora) 、紫珠(Calicarpa japonica) 、积 (Hovenia dulcis)等。森林破坏后,荒丘上或阳坡上旱性灌木如酸枣、荆条、胡枝子等也普遍分布。野生果木有秋子

10、梨(Pyrua ussuriensis) 、棠梨(P.betulifolia ) 、山荆子(Malus baccata) 、花红(M. Asiatida) 、山楂(Crataegus) 、山杏(Prunus maudshurica) 、桃( P. Persica) 、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小吐悬钩子(Rubus parvilfolius) 。藤木的有蔓性落霜红(Celastrus orbiculatus) 、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等。避暑山庄的原植补也是松栎为主,山地区和谷原区都残存有上述主要树种,可以想见当时山庄的植补景观,虽然

11、山庄的树木早经破坏,今天仍可看到残存的苍翠的油松,尤其是松云峡一带,亭亭如华盖的栎树。谷原上榆、场、柳之属巨树参天,绵软如绿茵的草地,春夏里山花怒放,入秋后树叶变色,或红或黄,锦绣天成。七十二景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咏赞植物造景的。充分运用自然植被,加以增补润饰以造景,是避暑山庄的特色之一。避暑山庄周围有优美山峦景色可资因借,南望有形似僧帽的冠帽峰;东南望,近处有宛如一尊弥勒佛盘坐在武列河畔的罗汉山,远处有峰峦高低不一如鸡冠状的鸡冠山;东望近处山巅上在一块硕大平台般大石的边沿上突然挺立着上肥下瘦,高达六十米的孤石-磬锤石;其南有昂首缩腹好似要一跃入蓝空的块石-蛤蟆石,再远处有天桥山,因在山峰高处,

12、仿佛鬼斧神工在峰石中部磺凿出一个桥洞;西望广仁岭一带岗峦起伏;北望金山黑山一带峰峦重叠,景色如画。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块天然山水胜地,有交错的山岭溪谷,有平坦的谷原树林,有低凹的湖沼洲岛,有蔚然深秀的植被景观,又有周围山峦奇景,实是难得。避暑山庄虽是具备了山壑林泉的天然形胜,但毕竟是朴素的自然,是自然自己形成的景物。如果不能在创作上充分掌握山水的形象,而且加强地、突出地、具体地、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法,把自然形象的美表现出来,也是枉然。避暑山庄无论在总布局方面、度宜以开阔景物方面、随形因势而筑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国园林史上也是少见的。而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学习,尤其是今天在开发建设自然风景

13、区、风景名胜区时可以借鉴、灵活运用的地方很多。避暑山庄不是一次建成的,从康熙到乾隆,先后经历了八十多年时间,玄烨、弘历祖孙两位皇帝的累续经营,从一种艺术构思到另一种艺术构思,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这在我国园林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康熙年间山庄不愧是自然山水宫苑的典范,到了乾隆年间兴建日繁,次第建造了水月庵、碧峰寺、鹫峰寺、珠源寺、广元宫等寺观九处,既施彩画,又用琉璃瓦顶,破坏了山庄的朴素自然的格调,又仿江南名园建筑规划,增筑从多轩阁亭榭,其中虽不乏作新意和匠心独运值得学习之处,但总的说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还要指出,避

14、暑山庄不仅本身有优美的山水环境,庄外有可资因借的山峦奇景,而且随着年月的发展,山庄外围的附近山岭上陆续建有雄伟壮丽的寺庙十一处,可资因借,这在园林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所谓外八庙的修建,并不像有人所说那样在山庄修建时就有了规划,浑然一体。寺庙的修建大多数是清王朝在解决北部、西北部边疆和西藏问题的历史过程中,政治上宗教上需要、纪念夸耀军事胜利的需要和借朝见清帝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喇嘛教班禅和达赖观瞻、居住的需要而次第建造的。它不是任何个人,无论玄烨或弘历事先能预见历史而规划在胸的。溥仁寺(通称前寺)和溥善寺(通称后寺,已不存)是玄烨六十岁时光 13年)由蒙古诸王公祝寿建献的,它位在武列河东岸

15、磬锤峰下,其余寺庙的经营时间都在乾隆年间。先是在武列河北岸建造仿西藏三摩耶庙的普宁寺(通称大佛寺,建于 1755 年)和普佑寺(建于 1760 年,已不存) ;后在武列河东岸建造仿伊犁固尔扎庙的安远庙(通称伊犁庙,建于 1764 年) ;有中国伽蓝但式样特殊的普乐寺(通称圆亭子,建于 1766 年) ;然后在狮子沟北岸陆续建有仿西藏布达拉都纲的普陀宗乘之庙(通称布达拉,建于 1771 年) 、仿西藏式戒台的广安寺(通称白戒台,建于 1772 年,已不存) ;仿香山寺的殊象寺(建于 1774 年);仿浙江海宁安国的罗汉堂(建于 1774 年) ;仿西藏扎什伦布都纲的须弥福寿寺庙(通称扎什伦布,建

16、于 1780 年) 。所有这些寺庙都是规模宏大,豪华壮丽,同时由于选址相地得当,使山庄得以借景(湖洲区可借景于安远庙、普乐寺等,北山可眺望狮子沟北岸和武列河北岸诸庙)而增色不少。乾隆年间建的十一座庙中有八座分八个“ 下处”管理,所以习惯称作“外八庙”。外八庙在建筑艺术上集中、融合了汉、藏等各民族宗教建筑形式,而且有所独创,体现了多民族建筑内格的结合。外八庙在选址上相地合宜,而且在规划上巧妙地利用周围的自然风景,在布局上既严整而有明显中轴线,但又随形而筑,有的寺庙运用了园林艺术手法,借自然地势地形布置假山叠石,与周围环境和谐自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外八庙可说是集我国各民族宗教建筑的大成,是值得珍视的宗教建筑艺术珍品。避暑山庄的营建有其历史过程,如前所述。以康熙时期来说,山庄的营建工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初步建成为第一阶段。这一期工程主要是湖洲区和围绕湖洲区进行的十五景以及“万壑松风”、 “梨花伴月”和制高点的“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亭等。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康熙五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