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7139757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0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部编本 必修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心事当拿云 诗歌教学设计 主讲教师:胡金城 特级教师 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 继续以青春、生命为主题,学习两首新诗,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情感,学 习借鉴抒情达意的表现方式。 通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学习,加强诵读实践,养成诵读呈现与内容理 解、情感把握有机融合的自觉。 通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学习,继续强化理解分析表达的规范。 从抒情表达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新诗创作实践。 3 2 1 4 教学目标 5 必备知识的积累:郭沫若五四精神部分词语 两首诗的内容理解

2、与情感把握。 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象、境、意的融合。 新诗创作实践。 语文必备知识的积累与丰富。 3 2 1 4 教学重点 两首诗内容理解与清晰完整的表述呈现。1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诵读、讨论、点拨 第二课时 2 新诗创作的模仿与借鉴。 教学内容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直抒胸臆与形象暗示) 二、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象、境、意) 1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新诗写作模仿点:直抒胸臆。 一、导读识人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 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 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 道:

3、。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 学生,一律免罚了。 1.对下句,猜人物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 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 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 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 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 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 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 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

4、会心绪,满足 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 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1.形象呈现形象呈现诵读体验诵读体验 放号:阳平 去声?读去声去声,解释成吹号,但是,诗歌内容跟 号角不沾边。读阳平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 这首诗的疯魔状态匹配。 8个“啊”、6个“哟”,如何读?学生诵读尝试,可结合网 络诵读视频,丰富体验。 二、朗读辨境 2.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三、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 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 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

5、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 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 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 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 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 时代精神的象征。 四、内容赏析 1.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 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 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 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 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

6、向前,描绘着“力的 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 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2.形象解读内容理解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主语是?洪涛。 洪涛的暗示性(联想)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青春的生命 力、五四时期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民主与 科学的时代力量 3.诗歌写作借鉴点 情感抒发直抒胸臆感叹词 峨日朵雪峰之侧象、境、意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 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 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 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

7、队。1955年赴青 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 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 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 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 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 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 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 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 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 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

8、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 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 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 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 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 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 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 景而已。 1.词语积累: 薄壁石砾深渊嚣(xio)鸣 铆钉锈蚀赐予 揳(xi):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 罅(xi)隙:缝隙。 三、阅读与赏析学生落实在笔头上 2. 题目“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侧”如何理解? 【引导与明确】 相关联想雪峰之巅、雪峰之麓、雪峰之侧

9、。 雪峰之侧半山腰。“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紧扣题 目,互作注释:“我”攀至陡峻的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这是历尽艰 辛的攀登,这是竭尽所能才达到的高度,这是我当下生命所及的高度, 今后还将有新的高度,这一高度与自己的目标尚有距离,是丰满的自 信、现实的坚持与客观的无奈的交融。 3.“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的形象,如何理解。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锈蚀的岩壁 一系列形象,构成雄浑、壮美、崇高、紧张的审美特征(意境),与蜘 蛛弱小、可怜、默享的形象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 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4. 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10、视听合一: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视 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 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 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很多时候,不起 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强烈的对比:两组意象形成鲜明而浓烈的对比:强大和弱小、光明 与幽暗、热闹与沉寂、高拔与低矮。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 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 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 求、廉价的

11、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 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 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 5.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 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还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 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 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 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 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 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 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 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 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