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200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逍 遥 游导学案【课文助读】庄子(约前 369前 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 52 篇,今存 33篇,其中内篇 7,外篇 15 ,杂篇 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

2、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 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课文助读】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mng) 鲲(kn) 迁徙( x ) 抟( tun ) 坳堂( o ) 夭阏( )

3、蜩(tio ) 榆枋(fng ) 舂(chng)粮 晦朔(shu ) 泠(lng )然 恶(w )乎待哉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陲边际(2)小知不及大知 知智智慧(3)三餐而反 反返返回(4)故夫知效一官 知智才智(5)此小大之辩也 辩辨区别(6)而御六气之辩 辩变变化(7)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反 返返回2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1)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词作动词,向南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名词作动词,向上飞(3)不过数仞而下 名词作动词,落下来(4)彼于致福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5)适莽苍者 形容词作名词,郊野

4、景象,指近郊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3)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无功利;今义:无功劳。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5、吹也:判断句(4)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句(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句3(6)而莫之夭阏者:是宾语前置句(7)奚以知其然也:是宾语前置句(8)而彼且奚适也:是宾语前置句(9)彼且恶乎待哉:是宾语前置句(10)之二虫又何知:是宾语前置句(11)翱翔蓬蒿之间:是省略句, “翱翔”后省略“于”(12)以游无穷者:是省略句, “游”后省略“于”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鹏之徙于南冥也 迁移 (2)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旋着往上飞(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堂上低洼之处(5)而后乃今培风凭 (6)而征一国者 信(7)知效一官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 (8)举

6、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9)行比一乡 合 (10)犹有所待者也 凭借【课内探究】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去以六月息者也”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飘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境界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7、的。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 ,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恃,这就是要依赖于风。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

8、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3.试对本文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精辟,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4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 、 “三千里” 、 “九万里” 、 “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滑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2)借助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本文中的“鲲

9、、鹏、学鸠、斥 ”,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庄子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3)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如第 l 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勇敢提升】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解析:C 项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 “是还是” 。A、B、D 三项中的“其”

10、均是代词“它” ,代指“鹏” 。2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虽然,犹有未树也D解析:D 项中的“然”是指示代词,这样;A、B、C 三项中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彼且恶乎待哉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C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B、D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 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庄子的故事】一、魏王召见庄子 5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象孔子困于陈蔡一样,苟且就食,而在鲁哀公

11、国宴上才讲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没有这样做。 魏王 召见庄子,见他一身补丁,问道:“先生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这么狼狈呢?”他是一针见血地回答:“活在这种世道,怎么能够不狼狈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乱,衣锦玉食的人统统都是生疮流脓的家伙。 二、楚王聘庄子为相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了两个大夫(官名)去聘请他为相。两大夫在谈水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 庄子听了,头也不回,答道:“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 ,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生多幸运呵!”两大夫还不太懂这个意思,还以为人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两个大夫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三、与惠施论鱼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