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56997360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小组:文教政策一一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2秦和汉时期文教政策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新举措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第二小组:1秦汉的察举制 唐代科举制 明代科举制2清代文字狱 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 3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央官学,地方官学4宋代三次兴学第三小组(唐利):学校一一1稷下学宫鸿都门学2宋元时期的书院(兴盛的原因)3清代书院-诂经精舍和学海堂4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教会学校第四小组():教育家一一1孔丘的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2墨子(教育内容)3孟轲PK荀况(教育作用及教育内容)4王充教育思想(唯物主义)韩愈教育思想(师道观)

2、第五小组:1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思想(人才观)2 朱熹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及读书方法王守仁论儿童教育3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4严复的教育思想(严复的培养目标观)第六小组: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陈鹤琴的教育思想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七小组1清末学制的建立及1 9 2 2年“新学制”2百家争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秦汉两朝中儒家的地位如何奠定的?4古文翻译(大学,中庸,学记)部分第一小组文教政策1西周的教育和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及私学)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1、含义: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

3、,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府”并由此造成“学在官府。2、形成原因:(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家庭教育二、小学教育三、 大学教育。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建制,四合式的大院,东边称东序,又叫东学,西边称瞽宗,又叫西学。南边称成均,又叫南学。北边称上庠,又叫北学。因四周环水辟雍又称泽宫。四、乡学五、考核和奖罚六、官私合一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春秋教育特点官学衰废私学兴起官学衰废:一、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二、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三、战争打乱破旧的

4、文化垄断,造成“文化下移”私学兴起一、士阶层的壮大和教育的需要二、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了园地比较西周官学与春秋私学的特点一、经济方面:西周官学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的,春秋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的。二、社会基础:官学的社会基础是奴隶主贵族。私学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特别是士阶层。三、官学教育是政治的一部分,私学教育是与政治分开的独立的活动。四、官学是由官府主办, 只为贵族提供一种思想的教育。 而私学是由社会或私人主办的向平 民开放的思想自由的教育。五、内容方面:官学的内容限定在“六艺”偏重历史文化脱离生活实际,而私学传播多学派 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点等。六、 办学特点:官学有固定的场所和相

5、应的基础设备,制度上也比较规范。私学虽然制度上 不够规范但是它够灵活,便于讲学。2秦和汉时期文教政策秦汉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经历了秦代的法治、汉初的宽松“无为”、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三度变化秦的文教政策(一)统一文字(二)严禁私学,“焚书坑儒”(三)吏帅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的文教政策汉初的文教政策:(一)重新重视各派知识分子在政治中的作用, 并诏令政府官员推荐贤良文学之 士;(二)允许开办私学;废除了秦朝制定的“挟书律”,允许人们自由收藏、携带 书籍等。(三)允许开办私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1. “推明孔氏,抑黜白家”。即鼓励儒学的发展,对其他各家采取冷淡态度,这样就可以达到以

6、儒学统一思想的目的,即“独尊儒术”。2. 兴太学以养士。在中央建立太学,政府直接掌控教育大权。3. 重视选举,任贤使能。(1) .独立儒家五经博士 ,而对先前设立的传记、诸子博士则不再续置,让其 自然消亡。(2).开设太学。于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年)正式由官方为儒家博士置弟子, 称为博士弟子,宣告中央太学的正式建立。(3) .完善汉初的察举办法,使其成为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新举措在学校设置上的新特点:1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 2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3专门学校的设 置私学与家庭教育的特点:1儒玄佛 道学相结合2科技教育成为当时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天文 医学等3这一时期出现了妇女讲学 4宗族和

7、家庭教育有所发展5这一时期童蒙读物发展:千字文人物志等4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洋务学堂(1) 洋务学堂概况1. 外国语性质的学堂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设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 这类学校以学习外国语为主, 主要培养翻译人员。2. 军事学堂1866 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训练水师人才;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1886 年开设天津武备学堂, 1887开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堂, 1893 年天津创办军医学堂,1895年湖北设立武备学堂等。这些学校培养能使用洋枪、洋 炮 的士兵和军官

8、。3. 技术学堂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附设机械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80年天津设电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2年湖北省矿务局附设采矿工程学堂等。办这些学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一些通讯人员等。(2) 京师同文馆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设京师同文馆。它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只有英文馆,学生仅 10人,后增加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日文馆。同文馆的课程,外语居于首位。算学馆设外语、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 天文、物理。此外,汉文经学,一直贯穿始终。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控

9、制。其主要特点有: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京师同文馆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3) 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底,左宗棠和沈宝祯在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局(造船厂)设立福建船政学堂, 又称“求是堂艺局”,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主要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4) 对洋务学堂的评价积极影响:洋务派办的这些新式学堂打破了传统儒学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教学, 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第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新型知识分子和 技术工人。局限性,表现在:一

10、是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地位,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二是其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其他学科多为这两个方面的延伸。三是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四是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五是洋务大臣对洋务学堂的管理带有封建官僚习气。(5)什么是洋务教育?洋务教育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洋务派为了满足洋务运动需要、培养洋务人才进行的教育变革。作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

11、一批新型人才, 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第二小组:察举制和科举制察举布U :汉文帝开始成为仕进制度,武帝时期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表现:元光元年产生孝廉一科,人数有了具体规定。(标志察举以选关常制的姿态登上汉朝仕进舞台) 取士范围扩大(由原来基本限于现任官吏的范围扩大到布衣) 察举科目于“贤良”之外,增加了 “孝廉”、“秀才”等新科目。 选举考试中,儒家受特别优待,开创了察举制主要以儒术取士的新局面。唐代科举制:A设置科目:常科(每年举行)和制科(不定期) 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武德四年)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开元二十六年) 秀

12、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 道举、童子(后期)B在隋基础上的完善: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科举考试增加内容的开始) 进士加试帖经及杂文(唐高宗时期)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颁布条例考功明经进士诏,科举考试内容项目基本定型。(“口义”即口试有时改变用笔试,即“墨义” ) 大宝年间,杂文改专试诗赋,成为定制明代科举制: A建立科举定式过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颁布科举考试条例,规定乡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日期及举额的分配等具体事宜。标志明朝科举考试正式启动。 朱元璋,洪武五年,下诏“遂罢科举”,恢复举荐。设立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等

13、(意在选拔实用人才)。 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宣布恢复科举考试。一开始科举与荐举并行,二者地 位平等。后来,科举逐渐取代荐举,成为明朝主要取士制度。 明科举定式始于洪武十七年,由礼部向全国各省颁布施行,“后遂为永制”。制度主要内容:a确立每逢三年开科考试b规定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再加上具有预备性质的童试,明科举考试实际上分为依次递进的四级考试:童 试乡试会试殿试。B八股文成为固定的考试文体(形成于明成化年间,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结构)影响:促进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积极)禁锢士人的思想,严重破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消极)C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只有接受学校教

14、育取得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影响:有利于士人向学,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教育被纳入科举体系,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属物。 学做八股文成为明朝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经史等典籍遭到冷落。明清文教政策中禁锢思想的表现:(一)八股文取士(二)严订学规(三)对待孟子的态度(四)大兴文字狱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中央官学隋代中央专设学校? 包括国子学(首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一国子寺,后改为国子学。其专收贵族及高官子弟。)、太学(主要为选拔贤良,教授的内容主要为五经传授)、四门学(主要教授五经)、书学(教授汉字“六书”的构造原则和文字“八体”的不同写法, 培养书法专门人才)、算学(培养天文、历法、财务、工程等发面的专业计算人才, 以算学专书为主要教育内容)、律学(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招生对 象同四门学,但学额少,都在 50人以下)。?(一)入学资格与学习年限?儒学各学招收14-19岁子弟(律学为18-25岁)。中央和地方学校一般学习年限为九年,书学、律学学 习年限为六年。(二)束脩制?束脩从原来只是见面礼而已,变质成官学教师的固定收入项目了。(三)教学管理制度?1、教学计划?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学生选课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