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官场智慧

上传人:尘土 文档编号:156975196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道的官场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冯道的官场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冯道的官场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冯道的官场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冯道的官场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道的官场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道的官场智慧(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道的官场智慧侍奉四个王朝,耗死九个皇帝,虎狼丛中全身而退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这首诗偶作是五代名相冯道所写,他告诉世人,不要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哭天喊地,一切皆有因果;不要怨天尤人,怪老天不公平,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道德法则一直都在,只要修正自己,往哪里走都是一片通途;只要做好了自己,即使身处虎狼之险境,也能全身而退。这首诗,鲜明地展示了冯道的为人处事智慧,而这也是他安身立命的秘诀。因此,在五代乱世,冯道却能在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王朝为官,历经十位帝王,最终却能获得善终。而恰恰也是这

2、一点,后世的士大夫都以他为耻,认为他毫无忠君观念,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那么,后世对他的批评,是否都是正确的呢?也许,只有了解了他的一生,你才能知道答案。初入江湖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出身于很普通的官宦之家。父亲为唐朝的秘书少监,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很清闲的职位,没啥油水,退休之后带着儿子冯道回到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正因为父亲是知识分子,家中自然少不了各种藏书,冯道生长在这样的书香之家,自小就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肚子的墨水少不了。家庭背景一般的他,在那个乱世,要想通过考取功名入仕,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唯一能

3、做的,就是依附于军阀当一个谋臣,再找机会往上爬。因此,冯道的第一个上司,就是控制幽州的燕王刘守光。刘守光“性惨酷,不喜儒士”,性格残暴,不喜欢读书人,动不动就杀人。只因家乡景城被刘守光控制,冯道才不情愿地投靠了刘守光。对于刘守光的残暴,热血青年的冯道自然是看不下去,当众劝谏刘守光不要当昏君,但此举激怒了刘守光,冯道被打入死牢。不过,冯道的人缘不错,同僚们都不想他死,就想了办法把冯道从死牢中救出来了。这次劝谏差点丢了性命,就直接影响了冯道的人生观,对于此,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就说:“冯道自此历事唐、晋、汉、周,位极人臣,不闻谏争,岂惩谏守光之祸邪?”胡三省认为他后来之所以从不劝谏君王,就是因为

4、刘守光,这话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从他后来的劝谏来看,他只劝谏明君如唐庄宗、唐明宗、周世宗,绝对不劝谏昏君。投奔李存勖刘守光这里是待不下去了,冯道只能另投明主。当时晋王李存勖正处于人生巅峰,典型的明君形象,于是,冯道就投奔了河东集团。随着河东晋国把后梁打得节节败退,势力范围也迅速扩大,各种繁杂的事务也多,让李存勖很是头疼。当时的河东大总管张承业,一向觉得冯道有才,就向李存勖推荐了冯道,担任河东晋国的掌书记,这职位可不一般,相当于现在最高党政机关的办公厅主任了。冯道初来河东,人生地不熟,一听说要当这么高的职位,就当面拒绝了李存勖的任命。原来,冯道刚加入河东集团,其才华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嫉妒,现在突然

5、升官,而且还是这么大的官,不免有人眼红,他们到时候暗中对自己的工作使绊子,就不好了。冯道很聪明,晋王想用我可以,但是先得帮我摆平那些对我羡慕嫉妒恨的人。当然,李存勖也明白冯道的忧虑,并非不想担任这个职位,于是,他就坚持要冯道接受任命。作为冯道来说,既然你非要我接受,那我就接受,以后谁找我的茬,你得帮我。从这就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很会做人,在同僚面前拒绝接受任命,也减少了嫉妒,也让晋王明白自己的苦衷,就算以后有政敌使绊子,晋王也会站在自己一边。冯道会做人,但他绝对不会拿个人底线做交易,在工作上,就算是晋王犯错,也照样顶过去,半点面子不给。李存勖是行伍出身,经常和将士们在大殿上喝酒吃

6、肉,大声喧哗,这让当时河东军界头号人物郭崇韬很不满,认为江湖匪气太重,结果激怒了李存勖。李存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如果不和兄弟们搞好关系,以后谁为我卖命?于是,李存勖就把冯道找来,让他写一篇文章讨伐郭崇韬,务必要把他抹黑成一个政治小丑。冯道知道,一旦君王与主将闹矛盾,将会影响国内的政治生态,引发军心动荡。于是,他拿起笔,却一直不落笔,任由墨水滴在纸上。李存勖就很生气,而冯道却心平气和地说道:郭崇韬是国之重臣,大王自毁长城,是朱友贞(梁末帝)之福。冯道的这句话很有份量,就算李存勖再生气,也不会自己毁灭了自己啊。再说,郭崇韬也主动向李存勖道歉了,给足了自己面子,李存勖就顺势原谅了郭崇韬,大家和好如初

7、。不要小看冯道这句话,因为李存勖性格古怪,弄不好就会杀头的,劝谏可是要很大勇气的。关于这一点,旧五代史就说的很清楚:“郭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由此可见,如果这次劝谏像上次劝刘守光一样劝砸了,很可能波及冯道的仕途,甚至是个人性命。而也恰恰是这次劝谏,让李存勖更加欣赏冯道,明主李嗣源李存勖灭梁成功,建立了后唐,就准备要让冯道当宰相。正当冯道大展宏图的时候,老家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按照官场规矩,冯道必须在家为父守孝三年,而冯道也恰恰因为这次守孝,逃过了一场祸难。李存勖夺得天下之后,就变得昏庸无比,导致叛军作乱,李存勖身死洛阳城,而大唐的天下,也落在了河北李嗣源手里。可以想象一下,

8、如果冯道这两年一直留在李存勖身边,刀兵之下,也许早死于乱军之中。又或者变质的李存勖在盛怒之下,杀了冯道也有可能啊。如果冯道没有躲过这次灾祸,就不会遇到明主唐明宗李嗣源了。早在河东时期,李嗣源就很佩服冯道的才能,继位之后,始终没有忘记冯道。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任命冯道为宰相,而冯道也正式进入了官场一线,正式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身居高位的冯道,从不摆架子,甚至对得罪自己的官员,也不计较。工部侍郎任赞等一些士大夫,经常嘲笑冯道读一本农村儿童读物兔园策,暗中挖苦冯道是泥腿子出身。后来,任赞犯事了,冯道完全可以痛打落水狗,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极力救下任赞,并说:“兔园策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

9、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意思就是说,兔园策这本书是名儒汇编成集,读这本书并不觉得丢人,反倒是你显得很浅陋。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但宋朝宰相赵普也经常嫉妒贤能,而冯道却不是这样,有很高的度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冯道只要有接近李嗣源的机会,就会和他聊天,给皇帝上政治课。不过,在劝谏的过程中,他很讲究技巧,当皇帝问天下百姓过的如何,冯道就把那首著名的伤田家念给皇帝听,让皇帝知道天下百姓疾苦。可以说,李嗣源在位期间,天下无事,百姓小康,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冯道的。不选边站队,谁赢跟谁混不但在劝谏皇帝上,冯道表现得游刃有余,而且在暗箭密伏的官场,冯道也稳坐钓鱼台。当时最有资

10、格继承大统的,是秦王李从荣和宋王李从厚,二人之间斗得不可开交。而冯道的选择很简单,谁赢了,就支持谁,绝对不参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两边都不下注,两边也不把他当朋友,但也不会把他当敌人。后来,李从荣谋反失败,李从厚上位,冯道还是冯道。李从厚到了,李从珂上位,冯道依然是冯道。当李从珂带兵杀到洛阳,宰相冯道就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李从珂。李从珂为人愚暴,他的继位并没有扭转天下混乱的局面,冯道觉得李从珂不是明主,就不想陪葬。于是,冯道就离开了朝廷,到同州当节度使去了。当李从珂与石敬瑭进行撕逼大战,冯道漠不关心,在一边看戏,谁赢了,就跟谁一起玩耍。公元936年,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建立了后晋王朝。石敬瑭夺得天

11、下,要迅速稳定局面,就必须有合适的人辅佐他。于是,他就请冯道出山,当他晋朝的宰相。占尽了官场的风光,自然少不了同僚们的忌恨,“群情不悦冯道”。但是,冯道做官却有个秘诀,就是专门帮助曾与他有过节的官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同时也给其他官员吃定心丸,其他曾得罪过他的官员也就不担心冯道会秋后算账,这就降低了冯道被暗算的可能性。因为,有时候,别人暗算你,是为了自保。石敬瑭对冯道还真不错,为了冯道,就废除了枢密使的职务,让冯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首脑。因为,在五代时期,武将的地位高于文官,而担任枢密使的武将,往往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而真宰相反而成了空架子。鉴于此,为了让冯道管理起来顺畅,

12、石敬瑭干脆取消了枢密使这个岗位。当然,石敬瑭这么做,也有自己的用意,是希望自己驾崩之后,冯道能辅佐幼子石重睿当皇帝。不过,冯道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的是天下安危。因此,当石敬瑭挂了,冯道马上把帝位交给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关于这一点,冯道挨了不少人的骂。但是,也不能说冯道有错,毕竟,在五代乱世,幼子继位,很容易引发动乱,弄不好小皇帝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为了天下着想,冯道就没有遵照石敬瑭的遗嘱。身处逆境,心态良好虽然冯道对石重贵有拥立之功,但好像人家并不买账,新皇帝不喜欢冯道这个糟老头子。冯道一看,得了,既然你不喜欢老夫,咱也不陪你玩。当时,石重贵要跟契丹翻脸,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闹得不

13、可开交,而冯道就在一边看戏,你们闹你们的,我耳聋眼花,听不清你们说的啥。石重贵见冯道不发一言,就下诏把冯道赶出了朝廷,让他出任同州节度使。冯道到了地方,还是一言不发,一旁看着石重贵与契丹干仗,皇帝有难,对不起,没看见。后来,契丹终于灭掉了石重贵,耶律德光进入汴梁、入主中原之后,冯道就开始行动了,主动到汴梁拜见大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后晋被契丹灭国,请看晋辽大战:军事上明明可以吊打契丹,后晋为何被契丹给灭了呢)冯道为什么这么急着拜见耶律德光,其实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因为,契丹人进入中原后,就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屠杀百姓。冯道不忍中原百姓受难,就对耶律德光说:“天崩地裂之际,佛出也拯救不了百姓,唯有

14、皇帝陛下您能救得”。冯道知道耶律德光信佛,就故意这么吹捧他,果然,冯道此言一出,契丹人再也没有进行过大屠杀,中原汉人最大限度保存了元气。旧五代史称赞冯道善举,“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此后百姓没有遭到契丹蛮夷的伤害,都是冯道与赵延寿暗中保护的结果。由于契丹人在中原干了太多的坏事,最后中原人揭竿而起,把契丹人赶回了老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着中原权力真空,迅速占领了中原,建立了后汉王朝。刘知远的上台,冯道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因为,后晋石敬瑭时期,刘知远功高震主,石敬瑭就暗中安排冯道上书,罢免了刘知远的官职,这让刘知远记恨在心。只是冯道的政治地位太高,背后是中原官僚集团,刘知

15、远不敢杀掉冯道,就没收了其家产。冯道现在倒霉了,就蛰伏在家,给自己写了一本自传,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长乐老自叙。把自己家族的背景以及个人家庭环境,全写进去了,把自己侍奉过的君王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了。而在后世的士大夫看来,冯道此举,等于就是一个荡妇向天下宣告自己睡了多少男人。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骂冯道“可谓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矣”。冯道侍奉的帝王是较多,但这是客观的历史发展,不是冯道所能左右的。他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劝谏君王,造福百姓。世人都骂冯道不忠君,但是,宋朝名将符彦卿比冯道还多侍奉过一个朝代,为何宋人不骂符彦卿呢?还不就是在玩双重标准。当后汉王朝因为自己的残暴,而变得摇摇欲坠之时,冯道

16、内心是希望郭威称帝的。因此,当郭威准备杀掉湘阴公刘赟,年已七十的冯道不辞辛苦,前往徐州稳住刘赟。已进入花甲之年的冯道,如果是贪图富贵,完全可以不参与郭威的事情,反正以他的江湖资历,新王朝建立,自然会有他的立足之地,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寻找明主。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冯道依然是那个冯道。不过有一点,冯道和郭威不尽相同。郭威虽身处旧时代末期,但却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人物。而冯道虽身处新时代的开端,却是个标准的五代旧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当郭威驾崩,周世宗柴荣继位,锐意夺取天下,而年迈的冯道已经被新时代所抛弃。因此,当周世宗要御驾亲征北汉之时,冯道是坚决反对,而这也让冯道不被周世宗所喜欢。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太师、中书令冯道在梦中安然离世,享年73岁。冯道的一生,起起伏伏,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任何事情,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