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6951384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河北版_第五册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美术“百宝箱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教学流程一、引导主题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

2、、组合。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四、辅导作品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地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

3、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五、展示评价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课后总结实际上,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美术“百宝箱”,用来盛放自己收集的综合材料和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所以这节课的起点不是很高,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创意、构思上。第2课奇妙的倒影教学目标1、了解对印的方法。2、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3、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有关倒影的图片,水粉色,水粉纸等。教学流程

4、一、导入1.出示几幅对称形的图片,欣赏;2.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对印的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印出来!”二、发展了解对印方法:把纸对折,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即:调色绘画对印尝试对印: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着对印一个图案。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师举例相关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让大家出主意,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欣赏,讨论,表述:欣赏老师的范作及教材上的作品,思考:这些图案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添画作品。印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远些,看一看,印出的东西像什么?进行添画提示: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还可以用几次对印的

5、方法来完成一幅作业。展示与评价。欣赏同学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称的图形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在对印的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三、收拾与整理将毛笔、调色盘、水罐清洗干净,将桌子擦干净。四、课后拓展将作品制成卡片或书签送给朋友或师长。课后总结学生对印、添画后,展示作品,启发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在评价形式上,可结合具体作品采用先自评、互评,后大家评,从对印作品的内容、表现方法和产生的肌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并是目的,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手段。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作适当提示,小结时应

6、注意措辞,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所学知识及时得以提炼。 第3课蜡染花布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等。教学流程一、魔术激趣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导入本课蜡染花布。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

7、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感受民族艺术之美。三、指导操作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1)构思;(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4)涂上较深的颜色;(5)给作品命名。四、学生实践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

8、生答案,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蜡或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蜡或油画棒最好使用浅色,而使用的水性颜料最好是与之不同的深色。课后总结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也可以完成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用白布来代替白纸,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小组,大家一起把完成的“蜡染”作品制作成一件件独特的工艺品,如:简单的电话巾、手绢、盖布、小窗帘、壁布等。第4课蚂蚁的巢穴教学目标1.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2.通过练习,了解和运用压、捏、搓、团等泥成型的基本技法。3.让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并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陶泥,泥塑刀等教学流程一、引导主题

9、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蚂蚁的了解,随着学生的讨论,展开对蚂蚁知识的探索。播放有关蚂蚁的声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了解蚂蚁与泥土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引导设计把用泥土制作的蚂蚁巢穴展示给学生看。看一看,猜一猜: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找一找,试一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压、捏、搓、团等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方法,看谁找得最多。想一想,做一做:这一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蚂蚁的巢穴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的巢穴里有娱乐设施吗?蚂蚁们也要上学吗?评一评,说一说: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提高了

10、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三、辅导作品尝试用笔棱压出横条纹,用铅笔尖扎出点状花纹,用瓶盖、尺子、手指压出各种图形。手指和这些平常的物品,此时变成了多用途的制作工具,而且使用方法不同,就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另外,还可利用其他物品装饰蚁穴周围,使之更合理,更富有创意。提醒学生: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把作品放在指定位置,不能随意乱丢乱抹泥巴,要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要弄脏衣物;作品完成后要把手洗干净。四、展示评价选出造型夸张、构思独特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由学生为主参评,同学间互相评价,讲一讲作品的优缺点五、作品保管泥工作品保存有一定困难,提醒学生要把作品安置在阴凉

11、通风且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待晾干后才便于保存。课后总结泥工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总会出现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不和谐音符,值得深入的思考的研究。 第5课插插接接教学目标1.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2.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流程一、授课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

12、法插接(纸片插接)。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3、观察范作: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

13、底座)(4)插接。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二、布置作业: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

14、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课后总结学生在创作时往往会遇到重心不稳的问题,这一点虽然已经在教学时重点处理,但是还应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例如,可以采取加大底盘的面积,作品完成后粘贴底座等方法。另外,在进行具象物的插接制作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外形特征,坚持简单、夸张、概括、形象的原则,不要刻意追求细节。 第6课形形色色的线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线感比较强的景物,欣赏美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线,体味其美感。2.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3.学生喜欢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喜欢

15、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感受。课前准备纸、笔教学流程课前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线感比较强的生活图片。一、认识线引出话题:“调皮的线藏在哪儿?它都告诉了你些什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从大家的身上开始寻找线条,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线条试着来表达;还可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野逐渐扩大到自己的教室、操场、马路、公园等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二、了解线转化话题:这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会发现,炼钢炉前,钢花飞溅,形成许多短促而绚丽的线,是那么地热烈而奔放;山的对面,层层梯田由弯曲的线条组成,显得流畅自然而富有动感;树叶的背面,网状交织的叶脉的线显得纤细而灵巧使学生认识到线也是有性格的和情感的。三、研究引申话题:在艺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