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56930165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 2014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我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就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 92条要求,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教育部2014 年8月2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

2、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标准。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 涵的提升。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一、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

3、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 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二)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 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 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安全和谐 充满活力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以生活技能和自护、自救 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

4、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 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四)依法办学 科学治理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 师生、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 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三、实施要求(一)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差 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 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二)本标准对学校

5、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 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 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具体工作。(三)学校要将本标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的学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校长和教师要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四)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本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 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2014-08-06、基本内容管理职责管理任务管理

6、要求一、平等对待 每位学生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1.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 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 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3. 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 受各方监督。4. 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建立“控 辍保学” 工作机制5. 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6. 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

7、实行缺勤跟踪。7. 及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标注。8. 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针对辍学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返校。满足需要 关注学生 的需求9. 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 让一名学生因学习、豕庭、身体、性力U等因素而受到歧视。10. 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11. 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12. 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服务人员。二、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提

8、升学生道德品质1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5. 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 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16. 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17. 在学校管理各个叫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18. 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 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 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9. 营造良

9、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0.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23.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 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24. 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25. 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 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

10、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6. 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27. 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 9小时睡眠。28. 保障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规定标准,端正学 生坐姿,做好眼保健操,降低学生近视率。提高学生 乙术素养29. 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 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30.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

11、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满足乙术教it基本需求。31.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32. 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 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33. 增加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坊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34. 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 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35. 充分利用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

12、教育活动。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36. 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引领教师 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37. 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8. 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 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39.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 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40.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 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1. 关心教师生活状

13、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4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43.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44. 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 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 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45.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 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46. 完

14、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47. 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e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48. 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 校本研修基础作用。49.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50. 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51.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顾F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15、咛学生的创树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52.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53. 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四、提升教育 教学质量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54.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55. 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 坏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56.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57. 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建立促进 学生发展 的评价体 系58.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指标体系,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