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6560858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 _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 _境内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_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组织辖区内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证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 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二)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三)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合格;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 年换发一次。超过2 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者,如需要从事限定范围外放射工作的,必须按第五、六条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放射工作人员调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应在调离之日起30 日内,由所在单位向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交回放射

3、工作人员证; 遗失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必须在30 日内持所在单位证明,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一般不得雇用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确需使用临时人员从事辅助性放射工作的,按本规定第六条办理。 第九条因进修、教学等需要短期从事或接触放射工作的人员,按本规定第六条办理。 第十条放射专业学生入学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入学前健康检查,不符合健康标准(GB16387 1996 )要求的不得就读放射专业。 第十一条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放射防护培训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单位举办,并按照统一的教材进行培训,上岗前的培训时间一般10 天,上

4、岗后每2 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少于5 天。 第三章个人剂量管理 第十二条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按规定交纳监测费。 放射工作人员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应随其转给调入单位,在其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 年。 第十三条凡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作期间必须佩戴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个人剂量计。 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一般为30 天,也可视情况缩短或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 天。 第十四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负责。负责监测工作的单位应将监测结果及时通知被监测者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将个人剂量监

5、测结果抄录在各自的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十五条个人剂量监测的仪器、方法、评价和记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承担个人剂量监测的单位,必须参加卫生部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指导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第十六条进入放射工作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处置的放射工作人员,除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须佩戴报警式剂量仪。 第十七条对操作开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员,摄入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1 10 时,应开展摄入量监测。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 10 时,个人剂量监测单位应督促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第十九条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时,除执行第十八条规定外,

6、还应对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进行估算。 第二十条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放射工作单位,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认可后,方可对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但必须定期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质量监督。在完成年度监测后的30 日内,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结果按规定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和报表格式将本地区的个人剂量汇总、超剂量受照记录和个人剂量档案建档情况逐级上报。 第四章健康管理 第二十二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16387 1996 )执行。 第二十三条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应根据卫生部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管

7、理办法及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1 2 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可增加检查次数。 第二十四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单位负责实施。 第二十五条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必须为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历次医学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其保存时间参照本规定第十二条执行。 第二十六条对确诊已妊娠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应参与事先计划的照射和有可能造成内照射的工作。授乳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内照射。 第二十七条对接受计划照射和事故所致异常照射的工作人员,必须作好现场医学处理,根据估计的受照剂量和受照人员的临床症状决定就地诊治或送专门医疗机

8、构治疗,并应将诊治情况记入本人的健康和剂量档案中。 第二十八条对从事过放射工作,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每2 年对其进行医学随访观察一次: (一)从事放射工作累计工龄20 年以上或放射性核素摄入量是年摄入量限值的两倍以上; (二)铀矿工在一年内氡子体累积曝露量在100 个工作水平月以上; (三)一次或几天内的照射剂量当量在0.1Sv 以上; (四)一年全身累积照射剂量当量在1.0Sv 以上; (五)确诊的职业性放射病者。 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费用由被观察对象所在单位支付,涉及人员调动时由调入、调出单位商定。 第二十九条卫生部设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放射病诊断鉴定组,其职责是: (一)对全国

9、的职业性放射病诊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仲裁; (二)受理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提出的疑难病例; (三)参与放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与处理。 第三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省级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其职责是: (一)负责辖区内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工作; (二)负责辖区内放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与处理; (三)负责职业性放射病疑难病例的转诊。 第三十一条对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按照国家已的放射病诊断标准和规定进行诊断和处理,实行以诊断组集体诊断的原则,并以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和放射事故档案等文字记载为依据,对没有上述档案记录者,不得进行放射病诊断。 第三十二条职业性放射病诊断书(见附件)

10、一式五份,诊断鉴定组、患者、患者所在单位、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及国家职业性放射病诊断鉴定组各存一份。 持职业性放射病诊断书的患者每2 年进行一次复查、诊断。 第三十三条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临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正式调离放射工作岗位者,可继续享受保健津贴一个月,从第二个月起停发。 第三十四条根据工作场所类别与从事放射工作时间长短,在国家规定的其他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享受保健休假2 4 周。对从事放射工作满20 年的在岗人员,可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2 4 周的健康疗养。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

11、 第三十五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放射工作人员按本规定在接受健康检查、治疗、休假疗养或因患职业性放射病住院检查、治疗期间,保健津贴、医疗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对诊断为职业性放射病或不适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及时将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另行分配其他工作。 对确诊为职业性放射病致残者,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评定伤残等级并发给伤残抚恤金。 因患职业性放射病治疗无效死亡的,按因公殉职处理。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限期改进

12、,停工或停业整顿,或处以100 元以上10000 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未经培训或未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从事放射工作的; (二)未经上岗前健康检查而上岗的; (三)上岗后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 (四)上岗后未按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没有建立个人剂量档案的; (五)弄虚作假的。 第三十九条对违反本规定从事放射工作而造成意外照射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依照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规定所指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超过放射性豁免限值的职业照射实践的人员。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所指的健康检查是指从事放射工作上岗前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上岗后的定期健康检查。

13、第四十二条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作业人员管理办法xx-09-06 15:32 | #2楼 各市(行署)卫生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我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中的职责,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对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申请与发放管理 (一)放射工作人员证由放射工作单位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令第55号等文件通知(黑卫监督发xx163号)文件中附件2要求填写申请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后,统一向相应卫生行政部门或指定机构申请,垦区向农垦总局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同时,提交

14、附件2中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有关资料。 (二)放射工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发放加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公章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证发证工作的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规范办证程序。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样式按照卫生部办公厅规定样式 _(卫办监督发xx34号)文件要求由各地联系购买。 (三)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情况、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每年年末将本年度注销和新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情况(包括:单位名称、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工

15、作岗位、职业照射种类代码、发证日期)以电子版形式上报省卫生监督所 (联系人:王雪航;电话:045153605333转8816;传真:045153622441;邮箱:.ahsrst. ),省卫生厅负责对全省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发证工作进行监督。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 (一)培训的范围: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培训。 (二)培训的组织 1、省卫生厅委托省卫生监督所对全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组织。 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培训师资力量;编制培训教材;建立考核题库;协助各市(行署)卫生局制订培训计划,汇总各地培训情况并形成培训工作总结上报省卫生厅;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原则上由各地卫生监督机构承担,每年年初向省卫生监督所提交当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3、各地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时,要采用省卫生监督所组织专家编制的统一教材,师资原则上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对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地市可申请省卫生监督所统一从全省符合师资条件的人员中选派授课,试卷从省卫生监督所试题库中抽取。 4、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结果,应由培训单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