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43877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 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6年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联考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细胞内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核酸 B核苷酸 CRNA DDNA22005年3月17日媒体报道,洋快餐肯德基的两种产品因发现“苏丹红1号”而停止销售。“苏丹红1号”是工业色素,含有“偶氮苯”。下列关于“苏丹红1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含化学元素至少有C、H、O、N等B“苏丹红1号”没有直接致癌作用,可放心食用C如用15N标记“苏丹红1号”,15N最终将出现在动物的尿液中D工业色素不能用于绿色食品3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 AATP

2、 合成酶 B核酸合成酶 C丙酮酸氧化酶 D乳酸氧化酶 4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生长的是 A叶片变大 B向性运动 C种子吸水膨胀 D种子萌发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B在基因工程中染色体和质粒均可以作为运载体C染色体和质粒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D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相同6某植物细胞中,有两种细胞器都含有A、T、G、C、U五种碱基。有关这两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消耗氧气 B一个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另一个消耗氧气C一个释放氧气,另一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一个是DNA复制的场所,另一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7某人染

3、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什么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所致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8某2N植物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AaaBBb,则受精卵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9在下列结构中含有核苷酸种类最多的是A核糖体B线粒体C中心体D质粒1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的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不变、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11在碱性环境中,能与低浓度的CuSO4产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A氨基酸 B蛋白质 C脂肪 D核酸12某一

4、种细菌的变异菌不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就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要想筛选出该变异菌株,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A加亮氨酸,不加链霉素 B不加亮氨酸,加链霉素C加亮氨酸,加链霉素 D不加亮氨酸,不加链霉素13现有四位年龄不同的健康人,在同一时间内,吃同样质量和数量的食物,测得四人尿液中尿素的含量如下表:个体甲乙丙丁尿素平均含量(g/100mL)0.821.111.362.21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14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ATP分子的形成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C抗体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D原生质体融合成杂合体细胞1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A分

5、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B都能识别和呈递抗原C都参与对病毒的免疫 D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16利用人工诱变,将某抗生素低产菌株诱导成高产菌株,诱变时发生变异的结构是 A拟核 B染色体C质粒 D线粒体abc17如下图所示,大肠杆菌DNA中有a、b、c等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a、b、c的基本单位相同Ba、b、c中都有非编码区和编码区C若利用某药物阻止a基因的表达,则b、c也不能表达Da、b、c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18在某些动物的行为中,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调控的是 A模仿行为 B印随行为C性行为 D对幼仔的照顾行为 19人体代谢中,血糖不可直接来源于 A食物中的糖类物质消化

6、吸收 B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 C肌糖元分解成葡萄糖 D其他物质可间接转化成葡萄糖12345678920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124和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只要6与9或4与7的关系,即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2号、5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D4号和5号是直系血亲,7号和8号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1如图显示一研究外界刺激对根生长反应的实验装置,斜置的铁丝网上垫一层棉絮,下端浸入水中。请根据萌发种子所受外界刺激的作用,分析以下哪种情况较可能是其生长状况。不透光箱槽水棉絮萌发种子铁丝网A引力的作用使根向下生长 B水分的刺激使根向上弯曲生长C地心引力首先使根向下生长,

7、继而棉絮中的水分使根向上生长D地心引力与水的刺激抵消,根停止生长22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蛋白胨葡萄糖K2HPO4伊红美蓝蒸馏水含量10g10g2g0.4g0.065g1000mLA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B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有葡萄糖和蛋白胨C该培养基中含有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D该培养基pH调好后才可以灭菌23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草虫鸟yxA BC D24据下图回答问题: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害暴发,哪种植物的生存机率最大( )玉米和小麦及变种的遗传多样性栽培小麦栽培玉米野生玉米野

8、生小麦A栽培小麦B栽培玉米C野生小麦D野生玉米2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个层次依次是 A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B物种、群落、生态系统 C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基因、种群、生态系统26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它情况不给分。27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是AHIVB硝化细菌C支原体D噬菌体28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

9、细胞核29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A用3H标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B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C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种群密度的调查D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快速、灵敏检测有毒物质30下列有关人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 B精细胞形成精子时已经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次级卵母细胞形成时已经决定了卵细胞的基因组合 D性激素在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1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A抗体 BmRNA C谷丙转氨酶 D氨基酸32通过染色体组型检查,有助于诊断下列哪些先天性疾病A性腺发育不良 B镰刀型细

10、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症 D先天性愚型第卷(非选择题 共8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33(7分)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表1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A试管B试管C1加淀粉溶液2mL2mL2mL2加淀粉酶溶液lmLlmLlmL3温度处理6010004加碘液2滴2滴2滴(1)表1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 (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表2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A试管B1加淀粉溶液2mL2加蔗糖溶液2mL3加斐林试剂甲2mL2mL4加斐林试剂乙数滴数滴5加淀粉酶溶液lmLlmL(3) 表2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

11、: (5) 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34(7)某农科所为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可人工控制的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和大豆。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700lux、室温为18的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回答:图甲图乙aABCO2浓度 光合作用强度(1)大豆中固定CO2的物质是_,其相应的场所在_细胞中。(2)当CO2浓度达到a点后,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只要答一点)(3)为了研究C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可采用的实验手段有_。(4)把两种植物叶片的横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乙所示的叶片应当是_(填植物名称)的叶片。(5)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颗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_。35(8分)在安徽阜阳的农村,从去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