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542888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含解析)2019.9一、单选题1.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材料说明A. 周王暴政导致王室覆灭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C. 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D. 周朝的监察体系日益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做,导致出现“诸侯不朝”的现象,这说明周朝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即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故选C项。周厉王时周王室并未灭亡,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政以致诸侯不朝,并没有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2、,故B项排除;材料中周厉王以巫师监视民众,并非监察体系的日益完善,故D项排除。2.西汉永光四年,汉元帝采纳丞相韦玄成和御史大夫郑弘等人的建言:“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罢除了西汉高、文、武三帝郡国庙。这一举措A.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 反映了宗法观念明显淡化C. 引发了诸侯国的叛乱D. 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元帝罢除郡国庙的措施,是在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基础上,进一步从宗法制度上打击地方郡国,通过收回宗庙祭祀特权,树立中央的信仰权威,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是规范混乱的庙制,并非宗法观

3、念的淡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景帝时期,汉武帝之后,地方诸侯国失去了叛乱的经济基础,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3.贞观三年,唐太宗设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和本朝史。自此,国史“皆官撰而成于多人之手也”。梁启超对此评价说“官撰、合撰之史,其最大流弊,则在著者无责任心。这说明了A. 官修史书缺乏可信度B. 史学家缺乏求真的精神C. 史书私修优于官撰D. 官修史书的政治选择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宰相监修前代和本朝史” “官撰、合撰之史,其最大流弊,则在著者无责任心”可知,官修史书中修前代史时往往立足于为本朝统治提供合

4、法性,修本朝史时则往往,表明没有心系民族兴亡的责任感,故D项正确。官修史书在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史学家是否缺乏求真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了官撰史书的弊端,并没有体现私修史书优于官撰史书,故C项错误。4.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答案】B【解析】材料“

5、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无论是招录南方还是北方人,都是由朱元璋决定的,体现了皇权凌驾于官僚体制之上,故B项正确,A项是表象;C项说法错误,南宋以来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南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5.公元前5-4世纪,在经历激烈的战争冲突后,雅典城邦通常会选出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公民,在为阵亡将士举行的公共葬礼上,以理想主义的方式面对包括外邦人在内的听众发表演说。雅典葬礼演说A.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广泛参与B. 巩固了雅典公民的城邦认同C. 保证了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D. 反映了直接民主的严重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从材料信息可

6、知葬礼演说听众众多,而且通过理想主义渲染,可以激发雅典公民对城邦制度的骄傲和对自由正义的不懈追求,故B项符合题意;葬礼演说属于城邦公共活动,不属于政治活动,故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葬礼演说无法保证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故C项不符合题意。6.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4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这表明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B. 法律体系逐渐完备C. 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

7、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中可以看出,“公共犯罪行为”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这也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项排除;材料只强调了“公共犯罪行为”的增加,没有体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的灵活,故BC项排除。7.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A. 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 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

8、影响C. 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 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意识形态是指以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社会基础,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旨在保存或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观点和体系,材料中法国的这些做法恰恰就是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故选A。1879年法国已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显然已经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诉求,排除B;C项的说法浮于表面,与A项相比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法国在1875年已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D。8.1803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

9、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0月,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A. 行政权力不断扩张B. 总统僭越国会权力C. 宪法原则有所变更D. 分权制衡机制灵活【答案】D【解析】【详解】由美国总统抓住机遇处理涉外交易,参议院表决确认并授权总统对这一活动的善后处理权,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就总统的涉外交易,参议院投票给予了确认,不能说明行政权的“不断扩张”,A项错误;总统办外交,没有僭越国会的立法权,B项错误;总统处理涉外事务,参议院监督投票,说法两者均在按宪法原则在履行职责,C项错误。【点睛】美国是典型的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国

10、家。9.清朝咸丰帝将批准天津条约作为缓兵之计,英法退兵后他又反悔,反悔的不是降低关税、战争赔款、领事裁判权等损坏国家利益的条款,而是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这反映出,当时清王朝A. 统治者思想观念落后B. 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C. 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D. 维护的天朝体系开始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悔的不是损坏国家利益的条款,而是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中可以看出,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体制”,拒不接受“公使驻京”,反映出清政府统治者思想观念落后,故A项正确;材料“反悔的不是降低关税、战争赔款、领事裁判权等损坏国家利益的条款”说明B项错误;“公使驻京”是符合国

11、际惯例,无法体现“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出清政府无法继续坚守“天朝体制”,但没有体现出“开始瓦解”,故D项排除。【点睛】“反悔的不是损坏国家利益的条款,而是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是关键信息。1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 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

12、键信息: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题干反映了在谣言的背景下,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故选D。A、B、C三项无从反映。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1.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A.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B. 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C. 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D.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A【解析】【详解】中

13、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根据“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可知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故选A项;八七会议将斗争矛头对向资产阶级的决议不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的内容,故排除C项;题意中的决议明显不符合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要求,不是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全面贯彻,故排除D项。【点睛】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阻碍,所以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反帝反封建是首要任务。资产阶级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不应该成为重点斗争的对象。12.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正确指出:“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

14、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不能与广大人民发生密切的联系”,“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这说明A. 中共的抗日策略有所变化B. 民众的抗日热情极大高涨C. 坚持“持久战”成为国民共识D. 民主政治与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938年”“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 “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中可以看出,抗战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共

15、抗战策略的改变,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众的抗战热情,故B项排除;成为国民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说法错误。【点睛】“1938年”“敌人乘我弱点之处,不但在军事,而且在政治,在我政治制度之不民主化” “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是关键信息。13.有学者指出:“笼统地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未必妥当。就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这一点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十月革命后面临的社会改造任务而言,则仍然是民主主义的,而非社会主义的。”该学者意在强调俄国十月革命A. 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B. 超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D. 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就十月革命后面临的社会改造任务而言,则仍然是民主主义的,而非社会主义的。”信息可知,十月革命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B选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并未超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道路,就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